科研产出
生物黑炭和氮肥配施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为探讨生物黑炭、氮肥配施及其交互作用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生物黑炭施用3个水平,分别为B0(0 t·hm~(-2),不施生物黑炭)、B1(16 t·hm~(-2))、B2(32 t·hm~(-2));3个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N0(0kg·hm~(-2),不施氮肥)、N1(225 kg·hm~(-2))、N2(450 kg·hm~(-2)),双因素完全实施方案。结果表明,生物黑炭施用显著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B1、B2处理茶树净光合速率分别比B0处理提高13.99%和6.25%;氮肥施用显著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N1、N2施氮水平茶树净光合速率分别比NO处理提高22.06%和17.60%;氮肥与生物黑炭配施的交互作用对茶树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生物黑炭和氮肥施用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提高了茶树叶绿素a及叶绿素总量,有利于茶树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三系杂交稻旗1优366的选育
《福建稻麦科技 》 2017
摘要:旗1优36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吉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和海南省品种审定,表现产量高、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主要介绍了旗1优36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模拟微重力对秀珍菇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效应分析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模拟微重力对秀珍菇栽培的影响,利用三维旋转式植物栽培装置栽培秀珍菇,分析模拟微重力和静止2种栽培条件下秀珍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效应。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中有14种氨基酸含量高于静止栽培处理,氨基酸总量达114.0 g·kg~(-1),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3.5g·kg-1,与静止栽培处理相比,依次提高了26.2%、28.3%;且必需氨基酸比值含量比静止栽培处理和FAO/WHO的参照标准分别提高了1.62%和32.57%,略低于鸡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比值含量(49.7%)。模拟微重力栽培的秀珍菇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及营养指数6项指标均高于静止栽培处理,表明模拟微重力栽培秀珍菇有利于氨基酸的形成,且氨基酸的组成更合理。本研究为揭示微重力对食用菌生长发育机理和空间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浅谈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7
摘要:在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成为农业发展助推剂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较详细地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对提升农业机械智能水平的作用,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行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福建省白茶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茶叶学报 》 2017
摘要:福建省茶树资源丰富,适合制作白茶的茶树品种众多.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福建省适制白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首先对6个常用白茶品种做多样性分析,发现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明显的正相关,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最远的是福建水仙.然后对18个适合制作白茶的品种做聚类图,发现18个品种可聚成8个类群,亲缘关系近的品种主要集中在a(福云系列品种)、b(来源于福鼎市品种)、g(铁观音与黄棪杂交种)3个类群,剩余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都较远,其中遗传距离最远的品种仍然是福建水仙.通过分析参试品种的相似系数和聚类图,可清楚地了解福建省白茶品种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持续低产蛋率蛋鸭群主要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持续低产蛋率开产蛋鸭群的主要病毒病感染情况,应用已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自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等7省(区)免疫过H5亚型和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但未免疫禽1型副黏病毒病疫苗和禽坦布苏病毒病疫苗,表现为持续低产蛋率的29个开产蛋鸭群的4 737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同时采集蛋鸭卵巢组织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29个开产蛋鸭群中,H5亚型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禽1型副黏病毒病和禽坦布苏病毒病抗体的群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10.3%和100.0%,群内阳性率分别为79.4%~100.0%,82.5%~100.0%,0.0%~13.1%和33.7%~100.0%;蛋鸭卵巢组织中H5亚型禽流感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禽1型副黏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的阳性率依次为13.8%(4/29),0.0%(0/0),3.5%(1/29)和86.2%(25/29)。上述结果表明,我国以上7省(区)表现持续低产蛋率的开产蛋鸭群存在禽坦布苏病毒的严重感染,应引起养鸭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开产蛋鸭 持续低产蛋率 主要病毒感染 间接ELISA RT-PCR


甘薯光形态建成抑制因子COP1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P1(constitutive photomorphogenesis 1)是光形态建成的一个抑制因子。本研究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甘薯COP1的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甘薯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的COP1的cDNA全长为2 224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 016 bp),编码671个氨基酸,并命名为ibCOP1(Gen Bank登录号:KT749985)。序列对比结果显示,甘薯ibCOP1与牵牛花的COP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bCOP1在甘薯根、茎、叶和花中都有表达,在成熟紫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首次克隆甘薯COP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奠定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及其2015—2016年在福建省的流行情况
《养猪 》 2017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腹泻、脱水和消瘦为特征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几乎可引起所有猪群的急性肠炎,并且对哺乳仔猪致死率特别高,可高达到100%,是目前导致哺乳仔猪致命性的病毒性疾病,是僵猪形成和影响肥育猪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1]。该病在病原特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