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

福建农业 2017

摘要: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密切相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绿色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基础,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厚实平台。它们相互映衬与相互交融,相互支撑与相互促进。在新的发展时期,探索绿色农业生产与技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无疑是重要的实践命题。一、绿色农业发展过程就绿色农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3个重要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叶片精准测色装置构建及在稀有种质鉴别中的应用

茶叶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扫描仪、测色器Color Pix和RGB颜色系统建立测色装置,并利用在线工具Color Hexa将色差指标值转换成CIELab颜色体系参数,对绿、黄、紫色系典型茶树种质进行环向和径向测色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径向测定法采用单叶多点重复取值与环向测定法中环位取值具有相近叶色表征作用。通过对120个不同叶色种质的径向多点位重复测定和环向中环位测定,2种方法的明度L*、色差指标值a*和b*显著正相关。但是,考虑到使用的简便性与分析效率,提出用环向中环位测定值定义叶色更为合适。对上述120个供试茶树种质的环向中环位叶色测定值构成的三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能够将紫红色种质与紫色系种质有效分离,更进一步证明该技术在特异叶色种质精准鉴别中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茶树 叶色 测色装置 定量描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改良水稻恢复系抗性

福建稻麦科技 2017

摘要:以含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恢复系R659为抗性供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大穗型恢复系福恢2328为受体,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导入,以期培育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新种质,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2份含有Xa23基因的纯合改良株系EMR402、EMR403,经人工接菌鉴定,结果表明均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抗。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鉴定 分子标记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山药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紫山药属山药的紫红肉品种群,因其块茎呈紫红色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滋补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全国多地都积极开展了紫山药的种植和研究工作,但仍存在特色品种较少,农户种植多为地方农家种,品质产量差异较大,消费者对紫山药的认识度偏低,部分地区栽培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不高,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及文献调研,综述了近几年紫山药的种质、栽培技术、种苗扩繁,化学成分包括花色苷、多糖、尿囊素、薯蓣皂苷、糖蛋白、酚酸、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资源收集评价与特色品种选育,加强功效药理与保鲜加工研究,推进规范化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促进紫山药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紫山药 种质 栽培 种苗扩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给侧视角下农业定制化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当代农村财经 2017

摘要: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方向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旨在加快消化过去的农产品库存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建设。农业定制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方主动对接市场,在保证绿色、安全农产品需求的同时,积极发展融合农业多功能性的、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开拓农产品市场。此外,定制农业还能弥补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劣势,通过创新农业价值,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延伸产业链,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个性化、多元化与服务型农业可定制产品的发展,增加农业产业收益,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 供给侧 农业定制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鲜食玉米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丝状真菌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明确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可以为鲜食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福州、莆田、漳州、南平和宁德5个地区采集的玉米病叶上典型的小型病斑(病斑长度<5mm)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结果共获得103株单孢分离菌株。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选取其中的8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发现有5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小斑病菌的形态特征相似;而另3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形态特征极其相似。8个菌株接种感病玉米品种后出现了与田间相似的叶斑病症状。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中有5个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2个菌株为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1个菌株为画眉草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为B.maydis、C.lunata和C.eragrostidis。其中C.eragrostidis引起玉米叶斑病在福建省属首次报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菌株对8个不同玉米品种的毒力表现出多样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形态学特征 致病性 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番木瓜新株系在福建漳州的栽培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中国果树 2017

摘要:2014年从广东梅州引进7份番木瓜资源,在福建省漳州地区种植。经过3年的试验观察表明:新选1号、新选2号、新选3号、新选4号4个株系表现良好,可溶性间形物含量12.5%~13.2%,可溶性糖含量8.41%~9.69%,还原糖含量8.24%~9.55%,维生素C含量368~676 mg/kg,总氨基酸含量5093.4~6 459.9 mg/kg,风味浓或较浓,新选1号和新选4号综合品质优,其他2个株系品质中上;定植当年产量最高,单株产量均在35kg以上,每667m~2产量在4500 kg以上,新选4号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5 200 kg,定植第2~3年产量逐渐降低;果实成熟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果实发育期145~155d,抗病性均较强。

关键词: 番木瓜 资源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福建 漳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甘蔗品种第十二轮区试漳州试验小结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全国甘蔗品种第十二轮预备区试中筛选出的12个甘蔗品种(另以ROC22为对照),参加国家甘蔗品种第十二轮区试。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表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和较优的综合性状,闽糖07-2005、粤甘50号、福农09-4095、云蔗09-1601、福农09-12206和桂糖08-1533分别在蔗茎产量、含糖量及蔗糖分性状表现突出;病虫害发生较轻,枯心率、黑穗病和梢腐病均低于5%,花叶病发病率为0%,个别品种出现风折与开花。

关键词: 国家甘蔗品种 第十二轮区试 农艺性状 工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固体发酵培养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生防菌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菌株FJAT-9290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和麸皮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麦粒、蔗糖和硝酸钠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以产孢量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确定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差异极显著(P<0.0001),可以用该模型来拟合试验。菌株FJAT-9290在垫料和麸皮质量比17:3的基础培养基上,其他成分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麦粒39.14%、蔗糖2.97%和硝酸钠0.30%,采用该优化组合的菌株平均产孢量可达2.48×10~8孢子/g。响应面结果也表明,各因素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排序为麦粒>蔗糖>硝酸钠,其中蔗糖和硝酸钠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关键词: 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 固体发酵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艳’猕猴桃在福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东南园艺 2017

摘要:福建省政和、建宁和寿宁等地引种与区域试验结果发现,‘金艳’猕猴桃在福建省的表现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具有果大、质优、速生,早产、丰产、耐贮等优点,适宜在福建省猕猴桃种植区推广栽培。此外,总结了‘金艳’猕猴桃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金艳’猕猴桃 福建 引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