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益生菌发酵产物对闽东山羊生产性能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益生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产物对闽东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4头年龄、性别和体况相近的闽东山羊,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圈饲养),每组32头,公母各半,饲喂1个月,测定64头闽东山羊试验后体重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16头采血,测定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期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白蛋白含量、白球比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P<0.01)降低,谷丙转氨酶含量、总胆固醇含量、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P<0.05)降低,球蛋白含量和IgA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酶联法测定IgE和IgM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IgA显著(P<0.05)升高。说明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提取混合物能够提高闽东山羊的生产性能、机体蛋白的代谢效率和免疫力。
关键词: 益生菌 酵母菌 乳酸菌 发酵产物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闽东山羊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季节变化,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响应。结果表明,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典型的南方酸性土壤,有效钾、土壤温度四季内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已鉴定出23门206属细菌和2门17属的古菌。夏季反映细菌总数的Chao指数最高,但反映细菌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比春季低0.21,夏季古菌的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冬季高21.7%和0.27%。4个季节共有的细菌和古菌分别占总数的83.1%和70.0%,说明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不同季节的核心微生物组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门和属水平的聚类树分析表明,春季和冬季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最为接近,而夏季与其他3个季节的差异最大。冗余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是决定和影响细菌和古菌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效钾、有效碳和总氮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随季节变化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土壤 细菌 古菌 季节


牛樟芝se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E)是多数中草药植物、药用菌中三萜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能影响三萜含量的积累。构建了牛樟芝鲨烯环氧酶基因(se)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其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以牛樟芝c DNA为模板扩增se,纯化后将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筛选阳性克隆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se,经酶切验证后转化E.coil 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诱导表达,利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目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及纯化。结果表明,不同正交处理间的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5),其诱导因素的主次为时间>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对重组蛋白表达影响最显著(P<0.05)。而IPTG浓度和温度对重组蛋白表达影响并不显著(P>0.05),且当IPTG终浓度为0.2 mmol/L,诱导时间为7 h,诱导温度为26℃时,对SE重组蛋白的诱导效果最佳。


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品绿色加工与营销对策研究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7
摘要:农产品的安全加工是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必须统筹兼顾农业生产的绿色农资、绿色生产、绿色加工与绿色营销等各个环节,深入研究农产品绿色加工与营销策略无疑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文章归纳了农产品绿色加工和营销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农产品绿色加工与营销的内涵与内在规律,分析了农产品绿色加工和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绿色加工和营销的若干对策,力求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跨越发展
《福建农业 》 201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乡村振兴提到战略高度,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与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的框架下,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是全面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福建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方法】以从福建省南平、三明、宁德、福州、漳州、莆田和龙岩7个地区采集分离的214株玉米小斑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并分析供试菌株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24 9~21.582 3,0.032 1~0.724 9和0.146 3~3.412 7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显示,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出现了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对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可分别将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平均值(0.266 2和1.340 6μg/mL)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田间菌株的抗药性检测,且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3种杀菌剂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结论】供试3种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依次表现为吡唑醚菌酯>硝苯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主要杀菌剂,硝苯菌酯有望成为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替代杀菌剂,戊唑醇仍可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同时应注意杀菌剂的混配和轮换使用以降低或延缓抗药性。


氮肥水平对稻田细菌群落及N2O排放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土壤氮素转化的驱动者,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着稻田氮素利用及温室气体N2O排放等问题.本研究分别基于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氮肥水平[CK(不施氮)、N(施N 180 kg·hm-2)、2/3N(施N 120 kg·hm-2)、1/3N(施N 60 kg·hm-2)]下稻田细菌群落及硝化反硝化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氮肥水平提高增加了稻田细菌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和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其中与硝化作用相关的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和嗜酸的醋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增加,但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的相对丰度随氮肥水平提高而降低.氮肥水平对稻田硝化作用关键微生物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丰度的影响较大,0~5 cm和10~20 cm深度土层中的amoA基因丰度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反硝化作用关键微生物功能基因nirS、qnoB和nosZ的丰度在不施肥处理(CK)中显著低于施肥处理(1/3N、2/3N和N)(P<0.05),但1/3N、2/3N和N处理的稻田nirS基因丰度没有明显差异;0~5 cm土层中qnoB和nosZ基因丰度存在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10~20 cm土层中nosZ基因丰度在2/3N和N处理下显著高于1/3N处理(P<0.05).N处理的稻田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2/3N及1/3N处理(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田N2O排放通量与0~5 cm土层中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相对丰度及10~20 cm土层中amoA基因丰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n=10).综上所述,氮肥水平提高增加了稻田细菌群落多样性,促进了稻田N2O排放,且本研究稻田中硝化作用微生物群落及丰度变化与稻田N2O排放的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 氮肥水平 稻田土壤 微生物群落 氨氧化细菌基因 反硝化细菌基因 N2O排放 高通量测序 荧光定量PCR


黄秋葵种质资源及相关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简述黄秋葵及其近缘种相关资源分布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总结黄秋葵资源相关RAPD、SRAP、ISSR及SSR等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归纳黄秋葵育种相关研究,介绍非洲西部及中国广泛种植的黄秋葵新品种及其来源;提出今后应加大具有特色性状黄秋葵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人工驯化栽培及提纯等工作,开展黄秋葵多倍体及辐射诱变等育种,争取获得一批雄性不育系材料,更好地为黄秋葵杂交育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