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胶州湾大沽河水龄及其对径流变化响应的数值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龄是表征海域水动力系统环境效应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式模拟的胶州湾水动力场,驱动水龄模型计算了多年平均(1964—2008年)径流下胶州湾内大沽河水龄,并定量分析了不同径流条件下大沽河水龄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径流下大沽河水龄约为42d,丰水年(2007年)和枯水年(2006年)分别为40和47d。水龄空间分布表现为大沽河口附近水龄最低,小于30d;从河口向湾口呈递增趋势,湾口处约为40d;东北部湾顶最高,可达60d以上。水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冬季(48.1d)>秋季>春季>夏季(31.8d)。胶州湾内水龄空间分布与拉格朗日余流形态密切相关,春、冬两季湾内存在多个余流涡,阻碍了水交换,是导致湾东西两侧水龄差异较大的可能原因。径流量变化可显著影响水龄的时空分布:丰水年较枯水年水龄减小16%,冬季差异最大,河口以外海域可达10d以上,变幅超过20%,夏季影响最小,大部分海域不足5d,变幅约为10%;空间上径流变化对东北部湾顶影响显著,差异可达10d以上,河口附近差异不大。
关键词: 物质输运 水龄 径流量变化 拉格朗日余流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地层剥蚀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地球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黄海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显著的构造隆升及剥蚀过程.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钻井岩心,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研究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过程及响应特征.所获得的8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两个年龄组,除单个样品为38±3Ma外,其余样品都集中在(52±4)~(65±5)Ma范围内,基本反映了同一期构造热事件年龄,并且均远小于样品所处的二叠纪年龄,表明样品完全退火并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的热历史.样品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泥岩镜质体反射率计算的最高古地温处于样品退火带温区范围内,各样品从晚白垩世早期(约100Ma)以来经历持续的降温过程,在约80~75Ma开始进入部分退火带.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期快速冷却降温过程出现在晚白垩世末期,并持续至古新世早期,随后进入古近纪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约30℃,渐新世末期到中新世早期存在另一期快速冷却过程.热史模拟结果较好地指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层剥蚀响应特征.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隆起 地层剥蚀 磷灰石裂变径迹 低温热年代学 石油地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溶解氧标准指数计算新方法
《海洋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溶解氧是海水水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我国现行的溶解氧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方法,存在方法原理及科学依据不甚明确、评价结果有时不合理等问题,不能准确地反映海水水质状况。一般污染物的标准指数与其质量浓度呈正比关系,而溶解氧的标准指数与溶解氧质量浓度呈反比关系。基于这一反比关系及其他相关的科学研究事实,提出了溶解氧标准指数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现行溶解氧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方法的缺点,并具有方法原理明确、逻辑推导清晰、评价结果合理且具有可比性、使用简便等优点,适用于海水溶解氧标准指数计算和水质评价,亦可应用于淡水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Y-3B/MWRI和Aqua/AMSR-E海冰密集度比较及印证
《遥感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2011-07-01—2011-09-30风云三号B星(FY-3B)搭载的微波成像仪MWRI(Microwave Radiometer Imager)和Aqua卫星搭载的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arth Observing System)观测数据获取的海冰密集度产品进行比较及印证。首先,逐日比较FY-3B/MWRI和Aqua/AMSR-E区域平均海冰密集度;其次,逐月比较FY-3B/MWRI和Aqua/AMSR-E月平均海冰密集度;最后,使用Aqua卫星搭载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数据进行印证。MWRI和AMSR-E比较结果为(1)MWRI与AMSR-E逐日区域平均海冰密集度变化趋势一致,MWRI海冰密集度均高于AMSR-E,7—9月MWRI与AMSR-E逐日平均偏差月平均值分别为8.55%、7.67%、2.58%,逐日标准差月平均值分别为12.16%、12.08%、10.43%,二者差异逐月减小。(2)MWRI与AMSR-E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差呈现逐月递减趋势,7—9月MWRI与AMSR-E逐月平均偏差分别为7.37%、6.53%、1.51%,逐月标准差分别为4.61%、4.36%、3.64%,MWRI与AMSR-E差异逐月减小的原因是二者在密集度较低的边缘区域差异较大,而夏季随着边缘区域海冰的融化,二者差异逐渐减小。MWRI和AMSRE海冰密集度与MODIS印证结果为:(1)密集度小于95%情况下,MWRI与AMSR-E海冰密集度均比MODIS偏高,AMSR-E更接近MODIS,MWRI高估,误差较大。(2)密集度大于等于95%情况下,MWRI与AMSR-E海冰密集度均比MODIS偏低,AMSR-E偏低更多,MWRI结果更好。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FY-3B/MWRI Aqua/AMSR-E 比较 印证 MODIS 冰水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与种间竞争对漂浮生态型浒苔微繁体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海绿潮源自苏北浅滩,暴发后期浒苔向北漂移至山东半岛南岸,会集中释放大量微繁体。虽然构成严重的繁殖体压力,但尚未发生大面积定生。为了明确漂浮生态型浒苔北侵定居的关键限制因素,本研究于2015年7月漂浮浒苔在青岛沿海大量堆积期间,采集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本,分别在盐度25和32下进行培养,试验不同盐度对漂浮生态型浒苔微繁体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单藻种培养,分析漂浮生态型与定生浒苔群体、以及青岛定生近缘种缘管浒苔对盐度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盐度对微繁体萌发与幼苗生长两个阶段均构成重要影响,但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在萌发阶段,单藻培养条件下,盐度对浒苔各群体和缘管浒苔的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在混合培养条件下,盐度则通过种间竞争对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青岛的高盐条件更加有利于当地种,而苏北海域的低盐条件会显著提高漂浮生态型的萌发率。在幼苗的生长阶段,盐度可直接产生影响,高盐条件显著降低浒苔所有群体幼苗的生长率,对缘管浒苔则无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种间差异。上述结果提示,盐度与种间竞争的协同作用可能是限制漂浮生态型浒苔大规模北侵定居的重要因素,这为预测漂浮生态型的扩散范围与黄海绿潮的变异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海绿潮 浒苔 漂浮生态型 盐度 种间竞争 生物入侵 萌发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水养殖网箱浮架变形模拟及结构改进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作的网箱浮架在波浪流冲击下具有明显的变形,过大变形甚至会导致浮架失效破坏。该研究介绍了一种用于模拟波流作用下网箱系统受力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利用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南海区常用规格80 m周长的圆形网箱为研究对象,设定27种大浪强流条件,对各种规则波和水流组合条件下深水网箱浮架动力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不同波流工况下浮架最大变形位置处的应变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浮架变形随着波高或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加变化很小,在波高7m、周期9s、流速1.5m/s条件下浮架发生屈服破坏的风险极大。为降低高海况下浮架局部屈服破坏风险,对浮架结构进行了改进,科学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增强网箱浮架结构安全的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外源酶类对腌制罗非鱼品质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响,并比较新鲜罗非鱼、食盐腌制组、低盐加酶腌制组中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5 mg·g~(–1),比对照组高19.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5.65%、23.78%和40.57%,感官评分为89,比对照组高10.56%;中性蛋白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81 mg·g~(–1),比对照组高28.57%,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4.24%、24.82%和40.94%,感官评分为88.5,比对照组高10.63%;脂肪酶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10 0%,此时鱼肉的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67 mg·g~(–1),比对照组高4.69%,SFA、MUFA和PUFA相对含量分别为33.97%、22.20%和43.85%,感官评分88.5,比对照组高11.32%。按照3种外源酶最适浓度混合腌制,实验证明能增加风味物质的生成(尤其是醇类、酮类),有效提高腌制效率,改善腌制罗非鱼的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半岛南北岸砂质海滩剖面时空变化过程分析
《海洋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东半岛南北岸(烟台和日照)两个砂质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为研究对象,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提取海滩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夏、冬两季剖面监测数据中的前4个模态的空间特征函数和时间特征函数,分析烟台和日照两个岸段砂质海滩剖面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这两段海岸的地貌和沉积特征差异进行对比,探讨了山东半岛南北岸段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特征函数是海滩剖面变化的最主要模式,两个岸段剖面的第一特征函数都以低潮线剖面的最大波动为主要特征,与波浪、潮汐共同影响有关;第二特征函数则是以高潮带至上冲流作用上限之间的剖面波动为主要特征,主要受风浪季节性周期变化控制;第三、四特征函数推测与偶然因素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泥蚶G2代快速生长家系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水生生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G2代家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家系的表型生长数据,关联分析筛选可用于育种的候选标记。遗传结构分析表明,18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其中家系F19、F21、F22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是2.500、2.722和2.722;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46、0.510和0.62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94、0.433和0.46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是0.346、0.379和0.403。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有3个位点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质量显著相关,其中F19家系的Teg-30的BB基因型与壳高、总质量显著相关,F21家系的Teg-03的BB基因型和Teg-20的BC基因型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质量均显著相关,筛选出的与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为开展泥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和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海洋微藻活体染色的方法评价
《海洋科学进展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一种快速简单用以确定海洋微藻细胞活性的技术,针对船舶压载水中常见的3个门类中11种10~50μm单细胞微藻用中性红(NR)、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三种染料进行染色,通过光镜和荧光显微镜对染色结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R(中性红)是检测本实验中全部海洋微藻藻株细胞活性的最佳染料,染色最佳浓度为1/10 000,染色时间为30min;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CMFDA)、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和双荧光染色对海洋微藻藻株活细胞着色时间短,染色效果明显,但其应用具有局限性,适用于检测本实验中甲藻门(塔玛亚历山大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利玛原甲藻、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和绿藻门(青岛大扁藻和杜氏盐藻)的活性,染色最佳浓度为5μmol/L FDA+2.5μmol/L CMFDA,染色时间为10min,但不适用于检测硅藻门的细胞活性。因此,中性红更适合检测船舶压载水中微藻活细胞,根据光镜下微藻细胞着色情况而判断细胞活性。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活体着色 中性红 5-氯甲基荧光素二乙酸酯 荧光素二乙酸酯 船舶压载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