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京福8优77在福鼎市机械化生产示范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6

摘要:京福8优77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自育中抗稻瘟病不育系京福8A与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恢复系明恢77配组育成的早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6年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示范27.33 hm~2,平均产量为7 538.55 kg/hm~2,最高产量达7 907.85 kg/hm~2。介绍了京福8优77在福鼎市作早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京福8优77 机械化生产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泰优202母本机插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6

摘要:泰优20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用泰丰A与福恢202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1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14年起在建宁采用母本机插制种,平均产量达2.85 t/hm~2。总结了泰优202在建宁县的母本机插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泰优202 制种技术 母本机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9个苦瓜品系不同部位皂苷含量比较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摘要:以29个不同来源苦瓜品系为材料,进行其果实、根、茎皂苷含量测定分析及比较研究,为高含皂苷含量的苦瓜品种选育和苦瓜果实、根、茎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苦瓜根、茎、果实的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从中筛选高皂苷种质资源;29个苦瓜品系平均根、茎皂苷含量接近或高于果实,有望作为皂苷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在29个苦瓜品系中,小型苦瓜的根茎或果实具有较高的皂苷含量,其中‘小型苦瓜2’根茎皂苷含量最高,‘如玉45号’果实皂苷含量最高;果实的皂苷含量具有杂种优势,可采用皂苷含量较高的亲本进行高皂苷品种选育;根据果实皂苷含量动态变化及栽培、加工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工用苦瓜在授粉后13d左右采收。

关键词: 苦瓜 果实 皂苷含量 聚类分析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选中科1号”瓜蒌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试验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摘要:"闽选中科1号"瓜蒌是综合性状非常优良的新品系,于2008-2010年在福州北峰、闽清金沙镇、建阳等地对瓜蒌新品系进行区域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闽选中科1号"瓜蒌平均果长为16cm,果宽为11cm,果肉厚度为1.43cm,每667m~2平均鲜果产量为2 472.6kg,比对照安国瓜蒌丰产、稳产且适应性广,果实的有效成分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关键词: 瓜蒌 区域试验 产量性状 品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地区早籼稻米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福建稻麦科技 2016

摘要:以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连城、福州、沙县3个点种植的10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种植点稻米的主要米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早籼稻品种的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相对稳定且差异较小,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且差异较显著。在3个种植点中,连城点的整精米率显著高出福州点和沙县点,而垩白度显著低于其它2个点,表现出较好的稻米品质。

关键词: 早籼稻 稻米品质 外界环境 种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育系IR 58025A与其改良新不育系制种产量比较研究

福建稻麦科技 2016

摘要:利用3个IR58025B改良的新不育系恒达A、福稻A、钧达A,以IR58025A为对照,与恢复系成恢727进行了杂交制种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IR58025A相比,不育系恒达A、福稻A、钧达A分别与成恢727配制F1的制种产量极显著增加,平均产量分别为2.85 t/hm~2、2.78 t/hm~2和2.64 t/hm~2;这3个不育系柱头活力强于IR58025A、且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是制种组合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IR58025A 异交结实率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醇法沉淀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摘要:以粗茶多糖提取物(TPs-CK)为原料,设置70%和80%2个乙醇浓度沉淀制备茶多糖样品TPs-70和TPs-80,通过检测其DPPH清除活性和还原力变化,对茶多糖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70%浓度乙醇更适宜于沉淀茶多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低,DPPH清除率和还原力变化试验表明,茶多糖TPs-70和TPs-80极显著性低于TPs-CK和抗坏血酸,两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TPs-80略低于TPs-70;检测分析茶多糖样品中抗氧化组分含量发现,茶多糖、茶多酚、总黄酮等组分皆有析出,与TPs-CK相比,茶多糖样品TPs-70和TPs-80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糖、茶多酚和总黄酮与茶多糖样品抗氧化活性表达呈正相关,茶多酚呈显著性正相关。综上所述,70%浓度乙醇更适宜于沉淀制备茶多糖样品,且抗氧化活性强。

关键词: 茶多糖 乙醇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茶园小绿叶蝉抗药性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茶叶学报 2016

摘要:茶小绿叶蝉具有虫体较小易隐蔽、行动活跃易逃脱、若虫脆弱易死亡等特点,导致室外捕虫工作量大、室内挑虫分装处理困难,是阻碍该虫抗药性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通过采集叶蝉发生茶园嫩梢于室内水培、培育小绿叶蝉;通过调节改进的粉尘采样设备的不同采样流量收集叶蝉于带芽离心管;最后,通过联苯菊酯处理离心管内芽叶,测定管内小绿叶蝉的LC_(50)值,校验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虫口密度为1.538(头·梢~(-1))的茶园,室内水培7d后可孵化出若虫至3.181(头·梢~(-1)),收集室内叶蝉可减少室外采虫工作量。采用10L·min~(-1)的采虫流量,叶蝉收集速度快,且存活率为100%,改进的设备可简化挑虫难题。联苯菊酯对叶蝉的LC_(50)为163.55mg·L~(-1),毒力测定方法快速简便。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抗药性 快速简便 建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T对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16

摘要:以长期保持的紫红色刺葡萄愈伤组织DLR细胞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KT浓度对其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T可以有效调控刺葡萄愈伤组织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合成,其中以MS+2,4-D 1.0 mg/L+KT 0.05 mg/L培养基效果最佳,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别达到66.95μg/g(FW)和3947.50μg/g(FW),分别是对照的2.44倍和1.68倍。

关键词: 刺葡萄 6-糠氨基嘌呤(KT) 花青素 原花青素 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枯雷尔氏菌特征菌株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快速分离条件的优化

色谱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紫外检测系统快速分离青枯雷尔氏菌的细菌色谱方法。通过比较青枯雷尔氏菌悬浮在哌嗪-HCl缓冲体系和双蒸水后的菌体数变化及细胞形态变化,分析该缓冲液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活性及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雷尔氏菌悬浮在平衡缓冲液、洗脱缓冲液和双蒸水中的菌体数量无明显差异,分别为6.467×10~9、6.267×10~9和6.233×10~9cfu/mL。透射电镜观察发现,3种溶液处理后,青枯雷尔氏菌均保持完整的细胞结构。研究了缓冲液pH值、流速及菌体细胞浓度对青枯雷尔氏菌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缓冲液pH值为8.0,流速为2 mL/min,菌体浓度大于1.0×10~8cfu/mL且小于1.0×10~(10)cfu/mL。该分离条件缩短了分离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为快速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细菌等微生物的分离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分离 青枯雷尔氏菌 细胞表面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