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光温室越冬黄瓜应对连阴雾霾天气关键技术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越冬日光温室黄瓜栽培在原有高产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应用XG-40型悬吊式LED植物灯和电暖器进行补光增温,利用温室电除雾促生设备降低室内湿度,可有效降低连阴雾霾天气对温室黄瓜生产的影响,每667m~2产量达24625 kg。近年来冬季雾霾天气频发,北京地区2015年11月5~22日出现连续18d(天)连阴雾霾天气,对越冬蔬菜生产影响较重,尤其是对越冬日光温室


土壤金属元素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适应性初步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土壤金属元素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适应性,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针对风干土壤中的K,As,Hg,Cu,Zn,Pb,Cr,Cd元素,在剔除异常值后,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并对风干、烘干处理的外部验证集样品分别预测上述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风干外部验证集样品的预测值-参考值相关系数皆大于相应烘干外部验证集样品的预测值-参考值相关系数;风干外部验证集各元素的预测值-参考值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烘干外部验证集中K,Hg,Cr的预测值-参考值之间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土壤金属元素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为土壤中金属元素快速定量监测方法以及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图像灰度直方图特征的草莓病虫害识别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作物可见光图像,对作物病虫害进行准确识别,在作物生长自动监测、精准施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灰度直方图特征的草莓病虫害识别算法识别草莓蛇眼病。该算法首先计算训练集草莓叶片灰度图像的直方图,然后提取直方图的8个特征(平均灰度、标准偏差、三阶中心矩、平滑度、均匀性、平均信息量、最大概率灰度级、灰度范围)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K-近邻(K-nearest neighbor,简称KNN)及朴素贝叶斯3种识别方法对8个特征进行训练,得到相应的病虫害识别分类器。结果表明,SVM分类器的分类效果优于其他分类器,因此本研究最终选用SVM分类器对验证集图像进行分类,得到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草莓蛇眼病 病虫害 识别 支持向量机 灰度图像 直方图


LED绿光补光模式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以及补光模式的绿光对植物工厂中水培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绿光的供光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8:00—20:00照射的强度为160μmol·m~(-2)·s~(-1)的LED白光(W)为基础光,在保证生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补充3种不同强度(30、60、90μmol·m~(-2)·s~(-1))的绿光(G),并通过调节绿光的供光时间点使之与基础白光形成重叠(O)和不重叠(N)两种供光模式,分别为W、WG30O、WG60O、WG90O、WG30N、WG90。N共6个处理,各处理间绿光补光时长均为6 h。【结果】除处理WG90N外,其他补充绿光的处理较对照W均显著提高了生菜地上部鲜重,且30μmol·m~(-2)·s~(-1)的低强度绿光更有利于生菜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补充绿光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生菜可溶性糖、粗蛋白以及Vc含量,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其中,生菜可溶性糖、粗蛋白以及Vc含量随着绿光补光强度的升高而增加;绿光在作用于生菜生物量积累过程中依赖于背景白光,而在作用于可溶性糖积累和Vc合成过程中与背景白光的关系不显著。【结论】绿光对生菜的作用效果与绿光补光强度及其相对于基础光的供光模式有关,且对于不同的目的指标,绿光补光效果有所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生产目的建立不同的绿光补光策略。


菊芋种质资源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特征与分析评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不同来源29份菊芋种质资源块茎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不同菊芋矿质资源营养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主要矿质营养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法国、丹麦和中国三种来源种质资源块茎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菊芋矿质营养元素87%的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照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总值大小分布,将29份菊芋资源分为4个类群,通过本研究为今后进行菊芋新品种的选育和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菊芋 矿质营养元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对猪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PEC-J2细胞)的黏附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处理IPEC-J2细胞,结合显微镜观察和黏附计数方法评估其黏附特性;评价其在竞争、排阻和置换3种方式下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影响.【结果】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均能黏附于IPEC-J2细胞,其中活菌体对IPEC-J2细胞的黏附指数较热灭活菌体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活菌体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竞争抑制和置换抑制率显著高于热灭活菌体(P<0.05);两种生物学状态的植物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排阻抑制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植物乳杆菌活菌体和热灭活菌体均能黏附于IPEC-J2细胞,并可通过竞争、排阻和置换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且其活菌体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的竞争和置换抑制效果优于热灭活菌体.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IPEC-J2细胞 黏附 大肠杆菌 抑制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氟啶虫胺腈属第4代新烟碱类药剂,研究旨在探讨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亚致死剂量采用波特喷雾塔法确定,将琼脂铺于玻璃培养皿底部,再将新鲜油菜叶片背面向上铺在琼脂上。挑取15头成蚜至油菜叶片上,置于波特喷雾塔下喷雾,药剂设置7个浓度,处理48 h后检查桃蚜死亡情况,采用POLO-Plus10.0软件计算LC_(10)和LC_(25)。采用建立生命表的方法评估氟啶虫胺腈亚致死剂量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评估药剂对F_0代桃蚜的影响时,分别以LC_(10)和LC_(25)喷施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评估药剂对F_1代桃蚜的影响时,以LC_(10)和LC_(25)处理成蚜,48 h后将成蚜移至未着药叶片待其产蚜,24 h后随机选取初产若蚜单头饲养直至死亡,记录蚜虫存活及繁殖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若蚜发育历期、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及生命表参数差异显著性。【结果】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氟啶虫胺腈对桃蚜成蚜48 h的LC_(10)和LC_(25)分别为0.012和0.041 mg·L~(-1)。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虫胺腈显著降低了F_0和F_1代桃蚜成蚜寿命、单雌产蚜量和产蚜历期,并表现为随药剂浓度增加,成蚜寿命、产蚜历期缩短,单雌产蚜量降低。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F_0代桃蚜后,成蚜寿命分别为20.89和15.4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的25.41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56.51和27.33头,显著低于对照的71.02头;产蚜历期分别为20.74和14.37 d,显著低于对照的25.27 d;F_1代成蚜寿命分别为14.80和9.76 d,产蚜历期分别为12.03和8.59 d,单雌产蚜量分别为46.20和28.23头。与对照相比,LC_(10)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F_1代1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73和2.21 d),LC_(25)浓度的氟啶虫胺腈处理显著延长了2龄若蚜的发育历期(1.43和1.58 d),其余龄期及整个若蚜期发育历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氟啶虫胺腈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桃蚜净增殖率R_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R_0分别为47.15、24.55和64.47。【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氟啶虫胺腈能够显著抑制F_0及F_1代桃蚜的寿命和繁殖力。
关键词: 氟啶虫胺腈 新烟碱类杀虫剂 桃蚜 生命表 生物测定 波特喷雾塔


生物炭基肥增效技术与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炭基肥是以生物炭为载体与传统肥料复合而成的新型缓释肥料,其在农业生产及污染防控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基于多年研究成果和文献综合分析,阐述了生物炭基肥的研发背景与重要性及生物炭基肥的增效机制,包括:吸持缓释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根系生长的水肥气热环境、改善土壤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提供矿质养分及生物刺激物质等。此外,阐述了生物炭基肥在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肥料高效利用与减施增效及环境污染防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产品在制备(调整生物炭来源和炭-肥混合方式)、成型(确定形状,筛选粘接剂和延展剂)、配方(调整基础肥料组成,调整生物炭、水和粘接剂比例)及改性工艺(添加不同比例的高岭土、膨润土、煤炭腐植酸及其复配物的改性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根据现有问题及技术需求,指出加强新型产品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大尺度应用的农业水土、经济、环境等效应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加快应用技术推广是生物炭基肥增效技术领域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不同成熟度京科968种子活力与种子物理化学特性的关系研究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京科968为材料,2013年在甘肃分析授粉后35~62 d的不同成熟度种子的5个物理特性(长度、宽度、灰度、百粒重和容重)和8个生理生化特性(糖、蛋白、淀粉、油脂和MDA含量以及含水量、电导率和SOD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推迟,京科968品种5个物理特性和蛋白、淀粉、油脂、SOD酶活性逐渐增加,然后达到平台期;糖、MDA、含水量和电导率则随之下降。采用标准发芽率、人工老化发芽率、冷冻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分析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随收获期推迟种子活力不断提高,在授粉后59 d,4种评价方法的活力指标均处于最高点,该时期为该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活力指标与种子物理特性和生理化学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