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于黑龙江省产业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农业工程技术 》 202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和首选任务,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黑龙江省在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方面需要总结经验做法,参考外省市成功案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之路.


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总结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执行过程取得的实践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正在执行的"中国零碳村镇建设促进"项目设想和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零碳与分布式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包含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制度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解决生态宜居建设过程环境问题;加强创新支撑,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
关键词: 生态宜居 节能砖 农村能源 乡村振兴 全球环境基金(GEF) 零碳村镇


五个冰草品种在齐齐哈尔的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筛选适宜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草原改良治理和人工草地建植的优良冰草品种,在齐齐哈尔对5个冰草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种冰草均具有很好的适应性,3年干草产量蒙农杂种冰草最高,产干草8 776.86kg·hm-2;其次是中间冰草和蒙农1号蒙古冰草,干草产量为8 357.03和8 322.61kg·hm-2;最低的是细茎冰草,干草产量6 830.50kg·hm-2.综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生产性能评价筛选出蒙农杂种冰草、中间冰草和蒙农1号蒙古冰草适宜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推广种植.


联合用药对奶牛源乳房链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体外阿米卡星(AK)与头孢噻呋(EFT)、红霉素(E)以及马波沙星(MB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奶牛乳房链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影响,试验对临床采集的奶样进行乳房链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AK、EFT、E、MBF单用及联用后对分离的乳房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断药物联用后的相互作用;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单用及联用后对乳房链球菌的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计算选择指数SI(MPC/MIC),判定能否缩小MSW,筛选出最佳联合用药方案。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株乳房链球菌,单用时,AK、EFT、E、MBF对分离的7株乳房链球菌的MIC分别为8~64、0.5~8、0.125~16、1~16μg/mL;联用后,AK与EFT、E、MBF的FIC指数分别为0.5~1、0.312 5~0.75、0.312 5~0.75。单用时,AK、EFT、E、MBF对分离的7株乳房链球菌的MPC分别为128~512、64~512、16~256、64~512μg/mL;AK与EFT、E、MBF联用后,SI分别为原来的50%~100%、25%~100%、12.5%~100%。说明AK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后,对乳房链球菌均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且AK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后均可以缩小MSW,其中AK与MBF联用后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 乳房链球菌 联合用药 耐药突变选择窗 最小抑菌浓度 防突变浓度


不同品种冰草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及对干草产量的主成分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5个冰草品种各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对干草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方法,以蒙农杂种冰草、中间冰草、蒙农1号蒙古冰草、细茎冰草、扁穗冰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各冰草的株高、叶长、叶宽、茎粗、穗长、穗宽、小穗长、茎叶比、干草产量指标,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间冰草叶长、叶宽、茎粗、小穗长、株高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冰草(P<0.05).全年干草产量蒙农杂种冰草最高,为11 839.98 kg/hm~2;中间冰草次之,为10 817.35 kg/hm~2,与蒙农杂种冰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细茎冰草最低,为8 622.04 kg/hm~2.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3.69%~19.79%,各性状变异程度表现为叶宽>茎粗>穗宽>叶长>小穗长>穗长>茎叶比>株高.各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的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叶长>茎粗>小穗长>叶宽>株高>穗长>穗宽>茎叶比.对影响冰草干草产量的8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86%,参试的5个冰草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为中间冰草>蒙农杂种冰草>细茎冰草>蒙农1号蒙古冰草>扁穗冰草.说明5个冰草品种各农艺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主成分分析评价中间冰草表现最好,蒙农杂种冰草次之,扁穗冰草最差.


雏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现代畜牧科技 》 2020
摘要:雏鹅沙门氏菌病也叫做雏鹅副伤寒,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而发生的一类慢性或者急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既可侵害家禽、家畜,还可经由污染的蛋、肉、奶等畜产品导致人感染,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于该病既会严重损害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危害畜产品食品安全,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养殖场(户)要重视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意识.现概述雏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 雏鹅 沙门氏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实验室诊断 疫情处理 免疫预防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匍匐茎生长调控作用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草莓产业发展,以章姬草莓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草莓匍匐茎数量、成活子苗数、鲜重及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草莓匍匐茎数量及成活子苗数等具有显著影响,且浓度为1.5mg·L-1 6-BA+0.03mg·L-1 BRs效果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减少匍匐茎的发生数量、缩短匍匐茎的长度及果实性状具有显著影响,且浓度为60mg·L-1 CCC+150mg·L-1 B9效果最佳。


长期秸秆配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探讨长期施用秸秆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隔年麦秸还田,用量为3 000 kg/hm2,化肥N、P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结果表明:1)与NP处理相比,秸秆配施化肥处理(S+NP)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效磷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S+1/2NP和S+1/4NP处理0~20 cm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均低于S+NP处理,而对于20~40、40~60 cm土层养分含量差异表现不一致.2)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各施肥处理综合表现为:S+NP>NP>S+1/2NP>S+1/4NP,即以S+NP处理春小麦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延伸率和拉伸面积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各处理,结果表明:S+NP处理(即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N 150 kg/hm2、P2O5 150 kg/hm2)相对其他处理,其保障小麦产量和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 暗棕壤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籽粒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