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日龄南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寄生选择、发育及寿命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Walker)是实蝇类害虫的蛹期单寄生蜂。本文在温度26℃±1℃、相对湿度(RH)为70%±5%、光周期L∶D=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日龄南瓜实蝇蛹对蝇蛹俑小蜂选择、发育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蝇蛹俑小蜂均偏好寄生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且随着南瓜实蝇蛹龄期的增加,蝇蛹俑小蜂对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蝇蛹俑小蜂能在1-7日龄南瓜实蝇蛹上产卵并可发育至成虫,在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上的发育历期显著较短,子代雌蜂寿命较长。综上所述,3、4日龄的南瓜实蝇蛹是蝇蛹俑小蜂寄生的最佳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对木薯叶片形态、生理及根系解剖结构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木薯的干旱响应,采用0(CK)、10%、20%、30%PEG模拟法,研究干旱对木薯叶片形态、生理,以及根系解剖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30%PEG处理下,木薯叶片均萎蔫、下垂。除SC205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PEG处理下降外,3份种质叶片的O2-产生速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PEG浓度提高而明显提高。在PEG胁迫下,Rayong9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CMR35-22-196的显著提高,SC205的明显降低。3份种质在20%PEG和30%PEG处理下,均出现表皮或薄壁细胞残缺、根冠脱落现象;且Rayong9在30%PEG处理下,根系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SC205、CMR35-22-196在20%和30%PEG处理下,根系出现细胞程序性死亡、表皮细胞栓化。可见,干旱胁迫对木薯生长不利,胁迫越强,危害越大。
关键词: 木薯 种质 干旱胁迫 聚乙二醇 形态 生理 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环境对黄秋葵数量性状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栽培环境对黄秋葵数量性状的影响程度,笔者以海南露地栽培环境为对照,以3种不同类型的6个黄秋葵栽培种为材料,分析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环境下黄秋葵叶片、果实等14个数量性状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黄秋葵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第一果实着生高度3个性状受栽培环境影响较明显,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实长度、果实横径4个性状受环境影响程度与黄秋葵品种类型有关,其中绿秋葵果柄长度与果柄粗度受环境影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五角黄秋葵心室数表达最稳定,多角形黄秋葵心室数易受环境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芦笋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芦笋"井岗701"胚状体为试验材料,在构建p CAMBIA3300-35S-hevein-NOS植物表达载体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探究菌液浓度、AS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芦笋转基因效率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的芦笋转基因体系。结果表明:用菌液浓度OD_(600)=0.6,AS终浓度为200μmol/L的农杆菌菌液进行侵染,侵染10 min后,暗培养4 d的转基因效率最佳,经PCR检测,阳性转化率达21%,获得了转基因幼苗。本实验构建了完整的农杆菌介导的芦笋遗传转化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器官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难以防控的难题,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木薯地上地下部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在不同培养时间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木薯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2)木薯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抑菌效果显著强于地上部器官;(3)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和质量浓度为25 mg/L的效果,而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 mg/L和100 mg/L的抑菌效果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即抑菌效果最佳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100 mg/L;(4)培养时间以24 h抑菌率最高,且与72、96、120 h培养时间的抑菌率差异显著。而培养时间为48、72、96和120 h之间的抑菌率差异不显著,说明24~48 h的培养时间抑菌效果最优。据此研究,木薯地下部器官作为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SIX2基因序列及特异性分析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侵染的香蕉品种范围不同,引起香蕉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分为4个生理小种。Foc在寄主植物木质部分泌的SIX(secreted in xylem)蛋白可能与不同生理小种侵染的香蕉品种范围不同存在密切关系,找到Foc 4号生理小种(Foc4)特有的SIX蛋白编码基因将有利于进一步分析Foc4寄主范围更广的原因,从而开展抗病育种工作。采用PCR方法比较分析了国内不同地理区域及来源于澳大利亚与南非的Foc1、Foc2、Foc3、Foc4共56株菌株中的SIX2基因,并以8个以上其他专化型或其他种或属的热带作物病原菌共39株菌株分析了Foc4 SIX2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分析了SIX2基因的灵敏度及利用其检测感病植株。仅从供试的Foc4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SIX2基因序列,检测的DNA灵敏度达5pg/25μL,并可用于检测感病的球茎组织。Foc4中特有的SIX2基因序列为特异性鉴定感病植株病原菌种类提供了快速分子检测技术,为明确该基因是否决定性影响Foc4对寄主差异性的选择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SIX2 寄主选择性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ELSD法测定木薯中单糖的含量
《食品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木薯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海藻糖的含量。样品用水经超声波提取,用Xbridge-NH_2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水中加入0.2%的三乙胺)的体积比为70:30,流速为1.0m L/min,Elsd漂移管温度为85℃,氮气流速2 L/min。在该条件下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海藻糖得到很好的分离,分别在1.5~25,1.5~25,2~25和1.5~25μ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1,0.999 1,0.999 0和0.999 3,最低检出限分别为6.50,5.50,4.00和7.00 mg/kg,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6%,98.6%,96.2%和95.4%。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能用来测定木薯中单糖的含量。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 木薯 单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沉香GC-MS指纹图谱分析
《中成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GC-MS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方法分析采用HP-5MS色谱柱;载气He;进样量1.0μL;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质量扫描范围m/z 29~500。结果 10批样品中检测到90个色谱峰,鉴定出75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11种。GC-MS指纹图谱可分成倍半萜类区间和色酮类区间,相似度0.48~0.92。R2为0.67时,样品可分为2类;R2为0.82时,样品可分为3类。利用建立的指纹图谱对2批整树结香法所产的沉香和2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发现2批整树结香法所产沉香中化合物的类型更接近于黄熟香,色酮类成分含有量明显高于倍半萜类成分。2批未知样品分别加入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沉香提取物。结论GC-MS指纹图谱能快速检测沉香中挥发性成分,并可用于真伪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菠萝蜜中的百菌清、克菌丹和己唑醇残留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菠萝蜜中百菌清、克菌丹和己唑醇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石墨氨基固相萃取柱浓缩与净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百菌清、克菌丹和己唑醇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2、0.003、0.002 mg/kg,定量限均为0.01 mg/kg。添加质量分数在0.01~0.2 mg/kg时3种供试农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8.3%~86.7%,相对标准偏差(RSD)≤6.2%。[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菠萝蜜中百菌清、克菌丹和己唑醇的农药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芒果中的吡虫啉和噻嗪酮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吡虫啉和噻嗪酮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中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纯水-乙腈漩涡振荡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表明,在0.001~0.1μ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农药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最小检出量(LOD)为5 n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回收率在84%~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6.9%之间。该方法准确、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芒果中吡虫啉、噻嗪酮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 吡虫啉 噻嗪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