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巴西橡胶树葡萄糖/核糖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割胶显著刺激新开割橡胶树胶乳产量,前期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已通过双向电泳的方法分离到一个随割胶下调的葡萄糖/核糖醇脱氢酶(GRDH,glucose/ribitol dehydrogenase)。通过搜索本实验室的橡胶树EST数据库和PCR扩增得到该蛋白点对应的全长c DNA序列并命名为Hb GRDH1。序列分析显示,c DNA的编码序列(CDS)为882 bp,推测编码294个aa,分子量大小为32.2 ku,等电点为5.18,基因组序列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通过Realtime PCR和Solexa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Hb GRDH1主要在胶乳和雌花中表达,在叶片发育稳定期呈现明显的下调表达趋势;在新开割树胶乳中,前4刀该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而第5刀开始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在胶乳中,乙烯利处理对该基因表达前12 h无明显影响,在24 h时呈明显的下调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橡胶树中Hb GRDH1基因的功能,特别是其参与橡胶树胶乳再生调控的分子机理。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葡萄糖和核糖醇脱氢酶 表达分析 割胶 乙烯利 叶片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割手密DREB2类转录因子的克隆与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REB类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中特有的,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本研究以割手密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的方法克隆获得2个DREB2类转录因子基因Ss DREB2-1和Ss DREB2-2(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64和KU963265)。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的长度分别为814 bp和709 bp,分别编码262和22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8.66 k D和24.95 k D,等电点(PI)分别为5.42和6.47。氨基酸亲水/疏水性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因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两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8.7%。原核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区能正常表达出目的蛋白,说明得到的这2个基因为功能基因而非假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兰花是世界重要的盆栽观赏植物和切花花卉,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兰花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是近年来兰花育种的热点,而高效稳定的兰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兰花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基础。现综述了近年来兰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化受体、转化方法、影响转化效率等相关因素,以期为兰花遗传转化技术的提高、转基因新品种的培育等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产海雀稗种质资源抗寒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片电解质外渗法和匍匐茎恢复生长试验法,对37份国产海雀稗种质资源和6份海雀稗引进品种进行抗寒性鉴定。电解质渗出率测定结果表明,在0~-8℃之间的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快速地升高;在-8~-12℃之间,电解质渗出率上升比较缓慢,在-12~-16℃之间,上升非常缓慢,逐渐趋于稳定。不同材料间的抗寒性LT50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变异范围为-0.09~-7.24℃,国产海雀稗种质资源中P049、P042、P013、P018-2和P058的LT50低于-5℃,其中P049的LT_(50)最低(-7.24℃),低于所有引进的对照品种。匍匐茎恢复试验的测定结果表明,-16℃低温胁迫后,所有参试材料都不能恢复生长。0~-12℃低温处理后,不同材料的恢复生长能力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总萌芽率的变异范围为10%~46.7%。其中P055(1)在0~-12℃低温处理后都能恢复,抗寒性最好;其次为P033,在0~-8℃均可以恢复,且恢复生长率均在75%以上,总萌芽率最高。P055(1)和P033的恢复生长百分率高于所有引进对照品种。
关键词: 海雀稗 种质资源 叶片电解质外渗率 匍匐茎恢复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AM)真菌与共生植物物质交换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与约80%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植、菌间矿质养分、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交换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目前,AM真菌促进共生植物矿质养分吸收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表明,AM真菌可通过根外菌丝更小的吸收直径,加强矿质养分的空间有效性;通过释放有机酸、土壤酶,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矿质养分;通过根外菌丝上较低Km值的矿质养分转运蛋白,保证养分从土壤至根外菌丝的转运效率;通过矿质养分在菌丝内运输形式的改变,增强养分的运输速率;通过诱导共生植物矿质养分转运蛋白表达,提高植、菌间养分的转运效率。相较于AM真菌促进共生植物养分吸收,植物反馈真菌碳水化合物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AM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明晰植、菌间矿质养分和碳水化合物交换的具体场所(丛枝、根内菌丝、根外菌丝)、具体形式(离子、聚合物、氨基酸、蔗糖、单糖)、具体过程(主动运输)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对AM真菌与共生植物物质交换的丛枝、菌丝双膜结构,氮(N)、磷(P)、糖等物质交换的具体形式以及跨双膜、耗能量、互耦连的物质交换过程进行综述,并从物质交换的场所、形式、过程三个方面提出了植、菌物质交换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打洞结香法所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8份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了121个化合物,主要由倍半萜类(64个)、色酮类化合物(25个)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芳香性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通过比较8份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不同方法所结沉香的品质进行评价,其中火烙打洞法所产沉香比冷铁打洞法和常规打洞法所产沉香质量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Mangifera indica)F3’H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色素苷的合成是红色芒果果实着色的主要代谢途径,而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是花色素苷合成的一个关键酶,其参与决定了花色、果实颜色、种皮颜色、茎叶表面等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本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F3’H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3’RACE和5’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芒果果实F3’H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为1782 bp。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548 bp,编码515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57.44 k D。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西洋梨、草莓、大豆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芒果品种的F3’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黄色的金煌品种中表达量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橙黄瑞香中苯丙素类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橙黄瑞香Daphne aurantiaca茎的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橙黄瑞香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苯丙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二十三烷酯(1)、咖啡酸二十烷酯(2)、咖啡酸十九烷酯(3)、咖啡酸十八烷酯(4)、咖啡酸十七烷酯(5)、咖啡酸十六烷酯(6)、咖啡酸十四烷酯(7)、咖啡酸十二烷酯(8)、咖啡酸十一烷酯(9)、咖啡酸异戊酯(10)、阿魏酸(11)、3,4-二甲氧基桂皮醛(12)、咖啡醇(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瑞香属 橙黄瑞香 苯丙素 咖啡酸酯 阿魏酸 3,4-二甲氧基桂皮醛 咖啡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过氧化物酶基因序列分析及其乙烯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特性
《南方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木薯ClassⅢ过氧化物酶(POD)基因(MePOD)的序列特征,并检测乙烯(ET)和茉莉酸(JA)逆境信号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木薯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和调控模式及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MePOD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木薯MePOD基因在乙烯利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的表达特性。【结果】MePOD基因编码区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转录起始位点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1061 bp处;启动子区域含多个顺式作用元件,但无ET和JA响应元件。MePOD蛋白由33 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37.476 kD,理论等电点为8.66;有一个含信号肽的跨膜结构,是一种阳离子分泌型C1assⅢPOD。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木薯MePOD蛋白与大戟科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ADR70870.1)的亲缘关系最近,且除两种裸子植物外,其他17种被子植物聚为一类,且同一科植物进一步相聚,此结果与进化地位一致。qPCR检测结果表明,MeJA诱导0.5 h后,MePOD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乙烯利诱导0.5 h后其表达量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但整体上维持在本底水平之下。【结论】JA和ET逆境信号不直接通过相应响应元件上调MePOD基因表达,而与其他激素信号进行综合调控,并进一步参与植物体内的抗氧化过程。
关键词: 木薯 过氧化物酶(POD)基因 乙烯(ET) 茉莉酸(JA)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