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工方式对芒果干制过程中保鲜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芒果干制过程中保鲜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以芒果干的加工过程为例,研究清洗、去皮、护色、硬化、热烫及干燥等各个加工环节对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及代谢物2-氨基苯并咪唑残留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芒果干制的过程中,随着加工环节的增加,芒果中常用保鲜类农药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去皮对咪鲜胺的影响最大,降解率达94.82%;干燥脱水的过程使得芒果干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增加,与真空干燥相比,恒温干燥箱干燥可以较大程度的去除芒果干制过程中的大部分农药残留,农药去除效果较好。
关键词: 芒果干 加工因子 咪鲜胺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2-氨基苯并咪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茶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株溶磷细菌,根据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综合分析,最终得出菌株4-Y-06溶磷活性最强。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菌株4-Y-06为嗜气芽孢杆菌。同时,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 H、以及温度等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4-Y-06溶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解磷菌4-Y-06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硫酸铵、C/N为40:1、p H 7.0~7.5、30℃条件下解磷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抗风育种的可行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香蕉抗风育种的可行性,本综述分别对植物抗倒伏的机理、植物木质素的合成代谢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植物茎秆4-香豆酸:Co A连接酶基因的表达量、茎秆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香蕉抗风育种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4-香豆酸:Co A连接酶位于木质素单体合成代谢的入口处,过量表达4-香豆酸:Co A连接酶基因很可能能够大幅提高香蕉假茎的木质素含量,进而增强香蕉假茎的抗风能力。香蕉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热带水果。台风每年给中国香蕉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分析香蕉抗风育种的可行性,进行抗风育种对于发展中国香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4-香豆酸:Co A连接酶基因的表达量,增加香蕉假茎的木质素含量,进而增强香蕉假茎的抗风能力,培育香蕉抗风新品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竹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植物生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山竹不定胚诱导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优化山竹叶片诱导再生的培养条件,建立了山竹再生培养技术体系方法。结果显示,叶片转入WPM+1.0 mg?L~(-1) GA3+1.0 mg?L~(-1) 6-BA+0.5 mg?L~(-1) TDZ培养基中,诱导结节性愈伤组织的比例为62.4%。转入添加0.7 mg?L~(-1) TDZ+0.5 mg?L~(-1) 6-BA的WPM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36%的球状胚性愈伤组织。8周后球状胚性愈伤组织转入不定芽诱导培养,在含有WPM+2.0 mg?L~(-1) 6-BA+0.5 mg?L~(-1) NAA的培养基中,增殖系数达12.54。当不定芽长到20 mm左右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5 mg?L~(-1)6-BA+0.5 mg?L~(-1) NAA+0.1 mg?L~(-1) IBA,生根率为8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芒6号"芒果为试材,研究用0、1、10和1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Me JA)采后处理对芒果果实在常温(22~25℃)贮藏期间抗病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相关防御酶和抗性物质的关系,为寻找控制芒果采后病害的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后Me JA处理显著降低了贮藏期芒果的病情指数和接种炭疽病菌芒果的病斑直径,其中以10μmol/L Me JA的处理效果最好。并且Me JA(10μmol/L)处理显著促进了贮藏期接种炭疽病菌芒果果实内源乙烯的释放,提高了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抗性物质总酚和木质素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内源乙烯、防御酶和抗性物质可能参与了Me JA诱导的芒果采后抗病性的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MTT法和Elman比色法,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细胞毒活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醇(1)、2-羟基-3-对羟基苯基丙酸甲酯(2)、N-(2-苯乙基)乙酰胺(3)、5α,8α-表二氧-(20S,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千层塔烯二醇(5)、fusarnaphthoquinone A(6)、(+)-solaninol(7)和2,3-dihydro-5-hydroxy-8-methoxy-2,4-Dimethylnaphtho[1,2-b]furan-6,9-dione(8)。化合物4和8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抑制作用,化合物6~8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7和8具有抗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活性。结论奇楠内生真菌Fusarium sp.HP-2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首次报道萘醌类化合物6和7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化合物7与8的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中华蜜蜂CarE和GSTs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蜜蜂体内重要的生化标记酶。本研究探讨了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和阿维菌素abamectin亚致死剂量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肠Car E和谷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亚致死浓度LC5饲喂中华蜜蜂,明显诱导Car E活性增强;LC5浓度的阿维菌素诱导GSTs活性增强,而LC10~LC40的浓度抑制GSTs活性;高效氯氟氰菊酯LC5~LC40浓度对GSTs作用不明显;用LC10浓度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中华蜜蜂72 h,Car E活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对GSTs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中华蜜蜂 高效氯氟氰菊酯 阿维菌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SYS的木薯茎秆静力学仿真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木薯茎秆力学试验为基础,应用计算机仿真手段模拟分析了木薯茎秆在失效极限状态下的力学状况。使用万能试验机对木薯茎秆的主要力学成分(木质部、韧皮纤维)进行拉压试验,分别测定了木质部和韧皮纤维的多组弹性模量数据。研究表明:1韧皮纤维处的XY方向切应力在-0.002 195~-0.000 231Pa范围内,木质部处XY方向切应力在-0.000 231~0.000 014Pa范围内,XY方向最大切应力位于木质部与韧皮纤维交接处为-0.002 195Pa,XY方向最小切应力位于木质部为0.000 14Pa;YZ方向与XZ方向切应力呈现对称性,茎秆在YZ、XZ方向的切应力主要集中在-3.07E-10~-4.58E-11Pa范围内,YZ或XZ方向最大切应力-2.42E-9Pa,YZ或XZ方向最小切应力4.59E-11Pa。2模型横向受压时的XY、YZ、XZ方向切应力值分布呈现各自不同的规律,但都对称分布;XY方向切应力最大值为±1.746 49Pa,最小值为±0.194 054Pa;YZ方向切应力最大值为±0.4562Pa,最小值为±0.005 063Pa;XZ方向切应力最大值为±0.260 701Pa,最小值为±0.028 967P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肥料棒氮钾缓释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间歇式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缓释肥料棒氮钾在土壤中的淋出率,以期明确缓释肥料棒对氮钾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缓释肥料棒可明显减缓氮钾淋出,减少氮、钾淋出量,对氮、钾具有缓释作用,且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增加,缓释肥料棒氮、钾累积淋出率逐渐减小。当42 d淋溶时,聚丙酰胺用量为2%、4%、6%的缓释肥料棒氮素累积淋出率分别较普通肥料减少了10.91%、16.85%、21.93%,且处理间差异显著;钾素累积淋出率较普通肥料分别减少了26.28%、29.16%、32.61%。而且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缓释肥料棒的氮、钾累积淋出率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可用于表征氮、钾素累积淋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