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中果型黄瓤西瓜新品种‘迁美1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迁美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以‘XL006’为母本、‘XF006’为父本选育的早熟、黄瓤、中果型杂交1代西瓜新品种。该品种果实高圆形,单果质量3.2 kg;果皮绿色覆深绿色条带,果皮厚度0.8 cm;瓜瓤黄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边部7.9%;早春栽培果实发育期31 d。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014、2015年平均667 m2产量2 932.0 kg,较对照‘小兰’增加27.2%,差异显著,较对照‘京欣1号’减少7.7%,差异不显著;口感评分87.1分,高于‘京欣1号’(85.7分),略低于‘小兰’(88.8分)。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江苏省及类似生态条件地区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秸秆养分垂直分布特征与不同留茬高度下还田养分估算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植株不同层次的秸秆养分特征,科学估算不同留茬高度下稻秸养分还田量,通过在成熟期采集江苏省生产上主推的水稻品种植株,用分层切断法,将秸秆从基部向上依次截取5段长度为5 cm的秸秆,剩余部分为第6段(分别用0~5、5~10、10~15、15~20、20~25和>25 cm表示6段秸秆),对穗部单独进行脱粒处理获取穗轴与枝梗,对植株各部分秸秆分别进行烘干称重,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植株基部0~25cm范围内5个层次秸秆干重占植株秸秆干重的比例都表现为随基部向上依次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N与P含量呈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增的趋势,而秸秆K含量则表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减的趋势。江苏省水稻秸秆N、P和K养分总量分别为16.16×10~4、2.81×10~4和30.21×10~4t,不同留茬高度秸秆养分还田量不同,留茬高度为15 cm时,水稻秸秆N、P和K养分还田量分别为6.02×10~4、1.43×10~4和6.78×10~4t。不同稻区秸秆还田时应根据留茬高度及稻谷产量水平进行估算秸秆养分还田量,同时结合其它条件科学制定肥料运筹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棉花LTR-反转座子的转录激活及在耐盐相关基因发掘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TR-反转座子是棉花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基因组中通常呈现"静止"状态。但受到胁迫刺激时,部分反转座子的转录活性可被"激活",可能影响邻近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在盐胁迫下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旱地棉转录组数据库中检测到3 885个转录激活的候选LTR-反转座子;这些候选LTR-反转座子上下游5 kb内共有1 787个邻近基因,其中377个邻近基因在盐胁迫下差异表达,通过对377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326个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中,并且部分基因与棉花已报道过的耐盐抗旱基因同源。本研究结果将为棉花的耐盐分子机理解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LTR-反转座子 转录活性 邻近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甘薯品种与病菌互作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甘薯抗性的关系,选用抗病甘薯品种郑红22、胜利百号和感病品种烟薯25、龙薯9号、徐薯33,利用愈创木酚方法,研究了甘薯与镰刀菌互作过程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分别高于对照,但不同甘薯品种的不同酶上升到高峰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大部分酶活性增加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24 h达到最高。郑红2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胜利百号的CAT活性在接种后6 h达到最高,并且比其他品种增加率都高,随时间延长酶活性增加率逐渐下降。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MDA含量均分别高于对照,但增加率不同,徐薯33和烟薯25接种后6 h增加率最高,而后逐渐下降,郑红22和胜利百号增加率最低。说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率高低与甘薯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农艺性状及结薯习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型 栽插密度 农艺性状 结薯习性 商品薯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藻-草-泥有机肥的重金属安全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巢湖取出物蓝藻、水草和底泥作为有机肥利用可能带来的重金属安全性问题,采用高温堆肥制成有机肥,测定有机肥、盆栽土壤和大白菜体内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价土壤和大白菜中重金属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机肥、盆栽土壤和大白菜中的铅含量分别为0.16、0.24、0.05 mg/kg;铬含量分别为0.29、0.12、<0.02 mg/kg;其余3种重金属(砷、镉、汞)在三者体内的含量均为<0.04、<0.01、<0.04 mg/kg。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藻-草-泥有机肥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有机肥料中限量指标的要求,符合重金属安全标准。土壤中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05,远小于安全等级的限量值,属于安全等级,此土壤上种植的作物不会被污染。大白菜中铅、砷、铬、镉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26、0.08、0.04、0.20,远小于清洁水平的限量值,且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的安全要求。
关键词: 大白菜 巢湖蓝藻 水草 底泥 有机肥 重金属 安全性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 清洁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JT84发酵工艺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JT84的使用前景,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响应曲面法,对JT84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3.59 g/L、大豆蛋白胨21.89 g/L和K_2HPO_4 0.49 g/L;培养条件3个主要因子为:培养温度、装液量和发酵时间,根据响应曲面方程预测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这3个主要培养条件因子分别设定为30.6℃、68 ml(250 ml三角瓶)和65.5 h。在初始pH为6.7、转速180 r/min、接种量3%的条件下,发酵液芽胞含量为1.67×10~9CFU/ml,较基础培养基(YPG)芽胞含量提高159%,无菌滤液对稻瘟病菌的抑菌带宽增加18.2%。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