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基于核相关滤波算法的青鳉游泳跟踪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鱼类游泳行为数据,采用增强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对青鳉Oryzias latipes游泳轨迹进行跟踪研究,根据当前和之前帧信息训练出多核相关滤波器,然后与新输入帧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的响应值就是预测的跟踪结果,响应值最大处即为跟踪目标位置,用该方法提取出3万帧图像中青鳉游泳位置,绘制青鳉游泳轨迹热力图,并分析不同规格青鳉的游泳领地。结果表明:增强的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能够实时稳定地跟踪青鳉游泳行为,提取的青鳉游泳轨迹与实时记录轨迹高度吻合;试验过程中测试2万帧视频序列,806帧丢失,丢失率4.03%。本研究实现了对青鳉游泳位置定位跟踪,及时显示青鳉的游泳位置、速度和轨迹,对研究青鳉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活习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青鳉 鱼类游泳行为 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 轨迹跟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A对吉富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维生素A需要量 饲料配比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优势菌变化规律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恩诺沙星曝露下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尤其是优势菌的变化规律,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3个恩诺沙星浓度(0、5和10 mg/L)共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的细菌构建16S rRNA文库,再采用Il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门和属水平上比较分析各处理组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从9个企鹅珍珠贝肠道样本中共检测到10个菌门,其优势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检测到79个菌属,优势菌属主要包括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嗜冷菌属(Psychrilyobacter)、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疏螺旋体属(Borrelia)、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微拟球藻属(Nannochioropsis-oceanica)、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Thalassotalea、Amphritea、Tenacibaculum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等.不同恩诺沙星浓度处理下,企鹅珍珠贝肠道的优势菌门与菌属种类丰度差异明显.经恩诺沙星处理后,企鹅珍珠贝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下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微拟球藻属、Aquibacter、BD1-7_clade及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此外,弓形杆菌属相对丰度经10 mg/L恩诺沙星处理后显著升高,Psychrobium相对丰度经5 mg/L恩诺沙星处理后显著升高.[结论]经恩诺沙星处理后企鹅珍珠贝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度发生明显变化,且肠道微生物中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优势菌群结构比例也发生变化,该变化规律可为企鹅珍珠贝养殖过程中科学使用恩诺沙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恩诺沙星 肠道微生物 菌群结构 多样性 相对丰度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塑料 海洋渔业 食物链 毒性效应 水产品质量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轴对半滑舌鳎早期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生长轴(GH/IGF axis)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采用定量PCR方法研究了GH/IGF轴5个关键生长因子(GH、GHR1、GHR2、IGF-I、IGF-II)在配子、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生长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调控特性。结果显示,这5个生长因子都具有亲本遗传的特性,除GH外,精子中其他4个生长因子转录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子。在胚胎发育阶段, GH mRNA在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且在细胞分裂初期和孵化期表达水平较高。GHR1和GHR2mRNA在胚胎发育各时期呈现相似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除囊胚期和原肠胚期外, GHR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GHR2。IGF-I和IGF-II mRNA在胚胎发育各时期均表达, IGF-I在孵化期表达水平最高, IGF-II在胚体下包2/3期和孵化期表达水平最高。除64细胞期和128细胞期外, IGF-II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GF-I (P<0.05)。在仔稚幼鱼生长阶段, GH mRNA表达水平从孵化后3 d开始显著升高,到6 d时达峰值。GHR1 mRNA表达水平自6 d开始显著升高(P<0.05),到30 d达峰值。GHR2 mRNA在3 d、20 d、25 d、30 d和60 d均处于显著高表达水平(P<0.05)。IGF-I mRNA在3 d表达水平最高, IGF-II mRNA从6 d开始显著上调表达,并保持较高表达水平至45 d, IGF-II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GF-I (P<0.05)。偏相关分析发现:这5个生长因子通过正向协同或负向拮抗作用在半滑舌鳎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生长过程中共同起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GH/IGF轴对鱼类生长调控机制积累了新的素材。

关键词: 半滑舌鳎 GH/IGF轴 胚胎发育 仔稚幼鱼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脑组织细胞系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鲤疱疹病毒Ⅱ 型CyHV-2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以鲫脑组织细胞系(Gibel carp brain,GiCB)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扩增获得双链cDNA,与载体pGADT7-Rec共转化酵母菌Y187,构建了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CyHV-2 ORF25编码蛋白为诱饵,与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杂交,筛选与其互作的GiCB细胞受体.结果显示: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转化效率为1.03×106 CFU/μg,滴度为1.24×106 CFU/mL,PCR扩增结果表明文库中插入片段的大小在1.5 kb左右.将表达CyHV-2 ORF25编码蛋白的诱饵菌与GiCB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杂交后,筛选得到与ORF25编码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yHV-2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鲫脑组织细胞cDNA文库 鲤疱疹病毒Ⅱ型ORF25编码蛋白 蛋白质的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与贮藏条件对两种低盐腌制罗非鱼片的品质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低盐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深加工产品,延长其货架期,以本实验室开发的低盐腌制罗非鱼片、复合低盐腌制罗非鱼片为对象,通过普通包装(对照)、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测定鱼片在4℃(冷藏)和-3℃(微冻)贮藏过程中汁液流失率、感官评分、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含量、菌落总数等指标,分析不同包装方式和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方式的两种低盐腌制罗非鱼片在4℃和-3℃贮藏过程的感官评分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汁液流失率、TBARS值、TVB-N含量、菌落总数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复合低盐组罗非鱼片比低盐组罗非鱼片在贮藏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持品质,气调包装的鱼片品质优于真空包装和普通包装.在4℃贮藏时,气调包装的两种低盐腌制罗非鱼片货架期均为12 d,比普通包装和真空包装分别延长8 d和4 d;在-3℃贮藏时,气调包装组的货架期均达到43 d,比普通包装组和真空包装组分别延长25、10 d.两种低盐腌制罗非鱼片采用气调包装、-3℃贮藏可明显保持产品的品质和延长货架期,这为罗非鱼低盐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低盐腌制罗非鱼片 气调包装 真空包装 冷藏 微冻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分泌调节基因在三倍体雌性虹鳟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内分泌关键调节基因在不同倍性雌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早期和后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对二、三倍体雌性虹鳟早期发育阶段(31~68 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脑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160~450 dpf)性腺组织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和促性腺激素α亚基(GTHa)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三倍体雌性虹鳟脑中gnrh1和gnrhr的表达在某些时期呈显著上升(P<0.05),而gtha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倍体雌性虹鳟在180~270 dpf时期,性腺组织中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在发育后期360~450 dpf,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下降了90%以上(P<0.05)。研究表明,三倍体雌性虹鳟腺垂体在早期发育阶段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能力出现障碍,在三倍体雌性虹鳟的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生殖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受到阻断,这是导致其性腺发育异常的关键原因之一。

关键词: 虹鳟 三倍体 内分泌 生殖轴 Real-time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罗非鱼肝脏转录组影响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对水生生物具有多种毒性.本研究选用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DEHP(50mg/kg bw)作用下罗非鱼肝脏组织内转录组的响应特征.利用IlluminaTM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DEHP处理组和对照组尼罗罗非鱼肝脏RNA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对照组和DEHP暴露组分别获得30.10Mb和30.16Mb待分析数据(clean read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并去冗余后得到58,585个Unigene.将DEHP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一共获得5,00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3,217个和1,791个.通过GO和KEGG功能分析后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机体免疫、生殖内分泌以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这表明DEHP对尼罗罗非鱼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免疫毒性、生殖毒性和脂类代谢紊乱.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发现转录组分析数据基本可靠.上述结果为在转录组水平筛选DEHP生物标志物,解析DEHP对罗非鱼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尼罗罗非鱼 肝脏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微生物活菌制剂.由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1982年研究成功,秉着"低成本、高品质、可持续"的理念,历经三十余年的不断研发和创新,以日本EM研究机构核心技术为依托,从大自然中筛选提取有益菌群,应用自主研发的"菌+酶"复合技术,确保了菌剂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让"真正的EM菌"回到养殖者手中.之前被日本、泰国、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