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管理模式对春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高肥力(文水)、中肥力(祁县)、低肥力(东阳)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无氮肥对照、农户习惯、优化处理、高产高效处理)对春玉米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累积与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收获后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在2011,2012年3个试验点都表现为:农户习惯>高产高效>优化处理>无氮对照。文水试验点硝态氮累积量最高,三季平均为287.7 kg/hm2,比东阳和祁县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高18.4%和11.6%。氮素表观损失在3个肥力水平都均表现为农户习惯>高产高效>优化处理>无氮对照。作物携出量在3个肥力水平均表现为:高产高效>优化处理>农户习惯>无氮对照。在2011,2012年氮素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高产高效处理>优化处理>农户习惯,2013年氮素回收率最高为祁县。高产高效处理达67.6%。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并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锌源及其组合在种鸡生产中的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研究不同锌源在种鸡生产中对其生产、繁殖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75 mg/kg的蛋氨酸锌(1组),蛋氨酸锌+硫酸锌(2组),蛋氨酸锌+碱式氯化锌(3组),碱式氯化锌(4组)(按锌含量计)。结果表明,对照组产蛋率与试验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料蛋比试验4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13.45%,16.36%,试验3组最低;试验各组的平均采食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试验1,2,3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各组种鸡产蛋后期入孵蛋孵化率、死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种鸡产蛋后期种蛋合格率试验2,4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较对照组有所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移栽时期对山西早熟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在山西早熟区无膜种植玉米的新模式及明确该地区玉米育苗移栽的适宜移栽时期,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以覆膜直播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露地移栽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成熟期棒三叶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移栽玉米的生育进程均慢于对照。移栽具有降低株高与减小成熟期棒三叶叶面积的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5月1日移栽玉米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较覆膜直播(CK)仅减少了7%。在早熟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法无膜种植玉米时必须注意当地晚霜对玉米幼苗的伤害,可以认为在该地区适宜的移栽时期应当是在当地晚霜之后抓紧时间尽早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幼虫龄数和龄期的划分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试验对幼虫头壳宽、上颚宽、体长和体宽4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头壳宽和上颚宽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回归关系,可作为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确定其龄期为5龄。室内26℃温度下饲养幼虫历期约为15 d,1~4 d为1龄期、4~7 d为2龄期、6~10 d为3龄期、8~12 d为4龄期、11~15 d为5龄期。【结论】幼虫刚毛、体色、斑纹也可作为龄期划分辅助参考方法,体长和体宽变异性较大,不宜作为幼虫龄数划分的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木质素的合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木质素作为植物次生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分布于输导组织和木质化组织细胞壁中,不仅具有提高细胞壁的隔水性和机械强度,而且在提高植物的抗病抗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植物木质素的种类、合成调控和利用基因工程从源头调控植物木质素含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有望通过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来改变植物木质素的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宜性
《中国农业信息 》 2016
摘要: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湿润指数等。这些因素被称为主导气候因子。基于此,玉米种植区可分为气候最适宜区域、适宜区域、次适宜区域和不适宜区域。因此,文章针对我国玉米种植区分布的气候适应性作简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寒延绿型景天品种晋美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了筛选与建立适于耐寒延绿型景天品种晋美扦插快繁技术体系,采用室内、温室大棚和田间3个环境条件处理,5种不同扦插基质,插穗包括茎、茎段和叶片,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扦插成活率。结果表明,在室内营养钵扦插,5种基质均获得了100%的成活率;田间扦插成活率平均为97.8%;相同基质下,茎段扦插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顶芽茎段(100%)>中部茎段(75%)>基部茎段(65%);叶片扦插没有成功;田间秋冬季剪枝,在温室大棚扦插成活率相差很大。10月中旬以后,可剪取田间新生茎,进行温室扦插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