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辽宁凌海点试验结果初报
《中国糖料 》 2013
摘要:2011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辽宁凌海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3个品种中2003-18、HI0936、SM-497、KWS9442四个品种无论从根产量、含糖率还是产糖量上都较对照增产明显,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表现突出,达到了国家品种鉴定标准,建议进行生产示范,Beta064、KWS9147、ST21015三个品种虽然根产量和产糖量也很高,但含糖率较低,建议还需进行一年试验观察,以供用种单位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吉林蔬菜 》 2013
摘要:蒲公英是最常见的野菜资源,又名黄花地丁、婆婆草(丁)、奶汁草、黄花三七、蒲公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世界各地均有生长,在欧洲和亚洲已被食用了几个世纪。在我国,除东南及华南省区外,几乎遍及全国。在众多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品种中,蒲公英风味独特,药食兼用深受人们青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大豆生殖生长期冠层生理及产量构成特征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审定的杂交豆1号、杂交豆2号2个杂交大豆品种和同熟期常规品种吉育72和吉林30为材料,探讨生殖生长期杂交大豆高产冠层生理,分析产量构成特性,明确杂交大豆增产部分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010—2011年,杂交大豆比常规品种分别增产13.9%和16.7%。杂交大豆R6期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R2(始花期)~R7(成熟初期)期光合速率和R2~R4(盛荚期)期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种,2010年杂交豆1号和杂交豆2号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为8.09和8.30,远高于常规大豆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且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没有陡然下降。杂交大豆品种R2~R7期生物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品种,生物产量平均积累速度和最大积累速度分别比常规品种高0.06 g d–1和0.20 g d–1,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时间和积累速率开始减缓时间分别比常规品种提前3.09 d和5.85 d,干物质积累早发优势显著。杂交大豆百粒重、主茎荚、粒重与常规大豆差异不显著,但分枝荚、粒重极显著增加。而杂交大豆R7期籽粒占生物产量比例和粒茎比与常规品种差异不显著。表明强大的冠层优势,快速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生物产量,是杂交大豆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产量性状的分析与表型选择研究
《草业与畜牧 》 2013
摘要:通过对单株种植条件下苜蓿产量与株高、枝条数和枝条直径等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穴播条件下,株高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枝条数与枝条直径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对不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