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6条记录
陆地棉三体的诱发、鉴定、研究和利用——Ⅱ.额外染色体的传递及四体的分离

作物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三体株的自交以及作父、母本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杂交确定三体额外染色体雌雄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在我们鉴定出的5个三体中,Ftr—3不能通过雌配子传递,其它4个三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从6.67%到34.80%.Ftr—4,Ftr—5还可通过花粉传递,传递率分别为 6.06%和14.82%.在Ftr—4,Ftr—5三体株自交后代首次分离出2个陆地棉四体,并对其形态和细胞遗传学做了报道.

关键词: 三体 传递率 四体 陆地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ZT-2型纸筒甜菜移栽机的移栽机构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2ZT-2型纸筒甜菜移栽机的移栽机构巴慧珍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图2纸筒排列形状移栽机构是移栽机的核心部件,在移栽机中起运苗、送苗、栽植和压实的作用。在移栽过程中,应能满足不损伤秧苗、垂直栽入土内并有足够的栽植深度;栽后压实和秧苗栽植距离均匀等要求。除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单体的诱发及鉴定

棉花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了利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陆地棉花粉诱导单体株的效率。未研究共鉴定分离出了A染色体亚组中的第1、2、4 染色体的单体以及D染色体亚组中的另18染色体的单体,讨论了花粉辐照诱导陆地棉单体株的有效剂量;没有鉴定分离出新单体的原因。

关键词: 陆地棉,花粉,辐照,单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泽蒙玉米研究所的科研特色

世界农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泽蒙玉米研究所的科研特色新疆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程杰泽蒙玉米研究所位于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贝尔格菜德市。它不仅是欧洲而且是世界上一所著名玉米研究所。由于玉米育种工作成绩显著,197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该研究所设立了国际玉米培训中心。迄今为止,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的营养成分研究及其利用

食品科技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蒲公英的营养成分研究及其利用罗霞,帕尔哈提蒲公英(TaraxacammongoliCumHandMazz),又名蒲公草、奶汁草、黄花地了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及田野间。根深长,叶根生,高10—25厘米,含白色乳汁,花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粘性特征的初步观察

棉花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棉花粘性的检测,观察棉花粘性的特征。并用扫描电镜对粘性棉花的粘点和粘团进行了观察,真实的再现了棉花加工中的粘性特征,由昆虫糖造成粘性棉花的粘点都有一个明显的结品蜜露滴粘结部分棉纤维形成,是引起棉花加工障碍的主要因子。由生理糖造成的粘性棉花的粘团无糖的结晶粒存在,且棉纤维成熟度差,不是引起棉花加工障碍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棉花;粘性;生理糖;昆虫糖;蜜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叶象甲卵块在苜蓿植株上垂直分布的研究

昆虫知识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苜蓿叶象甲卵块分布在苜蓿植株层次之间,差异显著;在不同田块之间,差异不显著。分布区间随着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分枝期,主要集中在0~20cm,区间估计为[0.6524,0.7876];在开花期,主要在0~60cm,区间估计为[0.8427,1.000]。苜蓿叶象甲每个卵块的卵粒平均数为8.4粒,卵块与卵粒数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y=0.0069+8.6594xr=0.8422**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卵块 垂直分布规律 线性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瀚海”和“瀚海梨”的异议

果树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国内相继报道了几篇认为“瀚海,即新疆的塔里木”以及由此推导为“新疆梨的原始种名为瀚海梨”、“瀚海梨可能就是新疆的西洋梨”之类的文章,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作者据经历、辞书、古籍及“瀚海梨”特性等,证实这类结论确属误解,关于库尔勒香梨及新疆梨的分类,仍应以俞德浚的结论为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孔灌溉评价方法的研究

灌溉排水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膜孔灌溉是在传统的地面沟畦灌和地膜栽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本文通过对水流前峰在沟畦中的行进距离与时间进行幂指数回归,确定行进方程的有关参数;由水量平衡模型确定入渗方程z=ktn。根据行进方程和入渗方程,推导出灌水均匀度Ed,灌溉效率Ea,深层渗漏损失DPR和尾水废泄损失TWP公式,并计算和评价不同条件下的灌水质量,以确定最优灌水指标和有关参数,达到节水灌溉目的。

关键词: 膜孔灌溉,灌水均匀度,灌溉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32)P示踪法研究石灰性土壤中磷素的形态及有效性变化

土壤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其有效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短期内(2个月)有2/3左右变成不可提取态磷(Olsen)法,其形态主要是Ca8—P,Al—P,Fe—P型磷酸盐。在种植玉米时,施入的磷肥22.6—27.8%转化成Ca2—P,27.5—30.6%转化成Ca8—P,9.1—10.0%转化成Al—P,10.5—15.6%转化成Fe—P,11.3—18.8%被玉米吸收利用。Ca2—P、Ca8—P、Al—P和Fe—P型磷酸盐对玉米生长都有一定的肥效,它们对植物干物质生产的效率(即引入每百毫克磷所产生的植株干重)的大小顺序是:Ca2—P>Al—P>Ca8—P>Fe—P。Ca(10)—P型磷酸盐对玉米生长无效。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水溶性磷肥,磷的形态和有效性变化,~(32)P示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