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浓度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分析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接种丝孢堆黑粉菌,验证在设定药种质量比包衣下,采用0.1%~1.1%不同浓度梯度戊唑醇种衣剂进行不同播期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分析玉米播种至8叶期的土壤温湿度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是丝黑穗病菌侵染的关键因子.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率差异较大,播期早,出齐苗时间长,玉米丝黑穗发病重;播期晚,出齐苗时间短,丝黑穗病发生相对轻.0.1%~1.1%浓度戊唑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53.07%~90.87%,0.9%戊唑醇包衣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浆地膜覆盖对大豆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草浆地膜覆盖在苗期大豆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方法,研究草浆地膜覆盖技术对土壤状况、植株与杂草长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草浆地膜处理减少了水分散失,地膜表面湿度下降9.31百分点,从而减少了水分蒸发,土壤含水量提高19.09百分点,但是对土壤温度影响不大;草浆地膜处理大豆出苗率和出苗势均降低12.50百分点,但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0.47 cm和0.11 mm,同时草浆地膜处理植株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出现不同变化,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分别提高1.58和10.99 cm~2;此外,草浆地膜处理的杂草种类、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均低于对照,其中蒺藜草、灰绿藜2种杂草的密度和盖度指标处理间差异显著,草浆地膜处理的总密度和总盖度显著低于对照。因此,草浆地膜虽然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但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水效果,能够促进大豆苗期植株的生长,并可减少杂草滋生,具有较大的生产推广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蛾类害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蛾类害虫的种类及组成,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阐明各蛾类种群的动态,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玉米蛾类害虫4科16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68.75%。明确各种害虫的虫源结构及危害方式,分析9种种群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波浪式,7月的群落丰富度、群落多样性都较高,5月、10月的群落均匀度相对较高。5月、7月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各月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区玉米品种耐荫性综合评价及指标筛选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花期利用遮光度为50%遮阳网人工模拟寡照环境,测量雌雄间隔期、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度、产量等14个性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评价,筛选出玉米品种耐荫性评价关键指标,根据鉴定指标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优化出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4个耐荫性评价指标,以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4个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5个玉米品种分成耐荫性强、耐荫性弱两大类型。通过分析建立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评价体系,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作为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性山楂资源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极具观赏价值的山楂资源为试材,探究不同取材部位、灭菌时间、不同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组培快繁的影响,以建立山楂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将山楂带芽茎段用70%酒精灭菌30s,0.1%HgC12消毒8 min后,在启动培养基MS+0.5 mg/L 6-BA中进行启动培养,启动率达94.44%;在MS+0.2 mg/L 6-BA+0.02 mg/L NAA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增殖系数达4.10;在1/2MS+0.5 mg/L IBA+0.2 mg/L NAA培养基中培养4 d后,转入1/2MS(蔗糖15 g/L)中进行生根培养,25 d后生根率达85.18%;移栽至纯蛭石基质中,成活率达9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样颗粒的免疫防治效果评价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含有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HA、NA和M1蛋白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VLPs的鉴定结果表明,3种蛋白正确组装出了类似于天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且具有血凝活性。将VLPs免疫马匹制备高免血清,分别设计小鼠先被动免疫再攻毒以及先攻毒再紧急注射免疫血清,结果证明马高免血清对H3N8亚型马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为研制H3N8亚型马流感VLP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流感病毒 H3N8亚型 病毒样颗粒 高免血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菌渣、钾肥、栽培密度组合对食用桔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黑木耳菌渣应用于食用桔梗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黑木耳菌渣作为基质,将钾肥、栽培密度结合,以食用桔梗“三成紫花”为试材,了解其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黑木耳菌渣、钾肥、栽培密度组合可影响食用桔梗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组合水平下各因素对食用桔梗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地上鲜重、根长、单根鲜重的影响均为菌渣>栽培密度>钾肥,对根径、侧根数的影响为栽培密度>菌渣>钾肥,对地上部鲜重、单根鲜重、可溶性糖、产量的影响为菌渣>栽培密度>钾肥,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为栽培密度>钾肥>菌渣,对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影响为菌渣>栽培密度>钾肥,对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影响为菌渣>钾肥>栽培密度。不同因素对不同指标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组合的情况下,适当施用菌渣与钾肥、配以合适的栽培密度能够更好的改善食用桔梗品质与产量,与对照组相比,T2的根径、单根鲜重提高了16.26%、38.64%,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9.62%、60%、5.59%、36.96%。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食用桔梗栽培的最佳组合为每平方米施用10kg黑木耳菌渣、30kg钾肥、栽培密度为5cm×5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东玉米植株与子粒脱水特性相关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生育期相近的宏硕899、粒收1号、郑单958共3个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进行生理成熟期、收获期子粒含水率与植株叶片、茎秆、穗部、子粒脱水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各部位含水率生理成熟期前后变化差异较大,生理成熟前2周,穗位茎、茎秆、穗柄、穗轴含水率几乎不变,穗位叶、苞叶、子粒含水率呈降低趋势,子粒含水率在30%~35%时苞叶与叶片进入迅速脱水期;生理成熟后穗位节茎秆含水率下降快于其他茎秆,茎秆与穗柄含水率下降速率相近,穗轴与子粒含水率下降幅度相近.品种间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率无显著差异,郑单958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低于宏硕899和粒收1号.随密度增加,生理成熟期植株叶片、茎秆含水率呈降低趋势.密度对穗轴、穗柄及子粒含水率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处理间含水率无显著差异.辽东地区增加密度能够提高植株生理成熟后叶片、茎秆脱水速率,但对子粒含水率及脱水速率无显著影响,品种持绿性与子粒后期脱水相关性不大.受降雨影响辽东地区玉米生理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大,子粒脱水速率慢,降低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应从立秆延迟收获入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