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论中蜂蜂箱(一)——国内中蜂蜂箱分型指标的提出及分型归类

蜜蜂杂志 2017

摘要:1前言蜂箱的出现,是近代养蜂业由传统养蜂转向活框养殖的革命性标志。自美国郎什特罗什神父一百六十多年前发明活框蜂箱以来,除郎氏蜂箱外,世界各地还陆续推出了另外一些蜂箱类型,如达旦式、苏式等。而当西方活框养蜂技术传播到世界的东方以及中国这块土地上时,现代养蜂先行者向从业者传播的福音首先提到的也是蜂箱(如20世纪初《广东农工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遵义市虾子镇辣椒产业发展研究

南方农业 2017

摘要:虾子镇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之一,其在全国辣椒生产及集散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促进虾子辣椒产业更好发展,概括虾子辣椒产业种植、加工及市场体系建设现状,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辣椒 产业发展 虾子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贵州辣椒产业发展趋势探究

南方农业 2017

摘要:农业供给侧改革在整体上进行结构性调整,辣椒产业是受益的产业之一。贵州省从种植规模、物流条件以及加工园区的建设等方面,对辣椒产业内部进行供给侧改革。基于此,利用SWOT模型分析辣椒产业的内外优劣因素,着重以遵义市辣椒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例来说明贵州省辣椒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辣椒产业 SWOT模型 贵州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孔增氧对养殖池塘水质及溶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探明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对池塘水质、溶氧量的影响,分别对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和喷水式增氧机的池塘进行水质相关指标和水体溶氧量监测。结果表明:松浦镜鲤养殖池塘中安装微孔曝气增氧机的立体增氧效果优于喷水式增氧机,尤其是对下层水体增氧效果明显,能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和硫化氢,优化养殖池塘水质。

关键词: 池塘 微孔增氧 水质 溶解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喀斯特地区野生茶树幼苗生理特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野生茶树(Sect Thea(L.)Dyer)无性系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长响应,初步评价其抗旱性,并采用田间模拟持续干旱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野生茶树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秃房茶随胁迫程度加强呈上升趋势外,其他种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茶树幼苗总生物量干重均逐渐下降,根冠比先升后降;根系总长除在秃房茶中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在其他3个种中均逐渐下降;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在大理茶和茶中逐渐下降,而在大厂茶和秃房茶中先升后降;根系平均直径在秃房茶中逐渐降低,大厂茶中先升后降,茶中逐渐升高;根系活力在大理茶中逐渐下降,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而比叶面积则在大厂茶中呈下降趋势,在其他3种中均先升后降。(3)基于生长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与野生茶树抗旱性密切相关,4种野生茶树幼苗的抗旱顺序为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 Chang)>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 F.C.Zhang)>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sh)),田间持续干旱试验验证了基于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野生茶树 生理特性 根系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EuCHIT1基因提高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导致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探索利用外源基因提高条锈病抗性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ommia ulmoides chitodextrinase gene,EuCHIT1)遗传转化小麦品种"贵紫3",通过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T1代转基因小麦植株,对转基因和野生型小麦的几丁质酶活性、保护性酶活性、条锈病抗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几丁质酶活性平均为3 328.63 U/g FW,比野生型高42.21%。接种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小种CYR32后7 d,转基因小麦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平均活性分别为211.91、448.37和81.30U/g FW,野生型植株CAT、SOD和POD分别为159.95、294.38和37.87 U/g FW,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分别高32.48%、49.76%和114.68%;转基因小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平均为8.69 nmol/g FW,比野生型低29.23%(12.28 nmol/g FW)。对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麦接菌后,转基因小麦叶片发病时间比野生型推迟了9 d,接菌14 d后对小麦叶片条锈病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表现为高抗,野生型小麦表现为中感。小麦旗叶病变长度统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旗片病变长度极显著低于野生型。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表明,接菌前转基因小麦中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1)、病程相关蛋白2(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2)和病程相关蛋白5(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5)基因表达量平均为野生型1.14、6.61和3.87倍,接菌后转基因小麦表达量平均为野生型的2.14、3.41和7.55倍。综上所述,转基因小麦提高了对条锈病抗性,可能与保护性酶活性的提高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上调有关。本研究为创制抗条锈病转基因小麦材料提供了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研究EuCHIT1基因功能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杜仲几丁质酶1基因(EuCHIT1) 小麦 条锈菌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硝·乙·莠去津悬乳剂在玉米及土壤中残留动态

贵州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50%硝·乙·莠去津悬乳剂在贵州玉米生产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法测定该悬乳剂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50%硝·乙·莠去津悬乳剂中3种有效成分硝磺草酮、莠去津、乙草胺在玉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4%~107%,相对标准偏差在2.8%~12.2%;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00 2~0.001mg/kg和0.000 6~0.006mg/kg。3种有效成分在织金县和罗甸县2个试验点的半衰期在玉米中为3.4~13.5d,在土壤中为4.6~20.4d,玉米收获时籽粒中均未检测出50%硝·乙·莠去津悬浮剂残留。按商品使用方法,即用50%硝·乙·莠去津悬乳剂240mL/667m2在玉米上使用符合安全要求。

关键词: 50%硝·乙·莠去津悬乳剂 硝磺草酮 莠去津 乙草胺 玉米 残留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量表达AtBAS1基因对烟草中烟碱和降烟碱合成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光敏色素B激活标签的抑制蛋白1(phy B activation-tagged suppressor1,BAS1)基因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中烟碱、降烟碱和N-亚硝基降烟碱合成的影响,通过构建含有不同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p SH-p LXM5-BAS1和p SH-35S-BAS1遗传转化烟草。在8~10叶期分别取转基因和野生型烟草植株相同部位的叶片,采用LC-MS方法对样品中烟碱、降烟碱、亚硝基降烟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烟碱含量和降烟碱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明显提高。转p LXM5-BAS1基因和转35S-BAS1基因植株烟碱含量分别是野生型植株2.9倍和2.95倍;同时测得降烟碱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3.35倍和3.76倍;在转基因和野生型烟草中均未检测到亚硝基降烟碱。表明超量表达At BAS1对烟草的烟碱和降烟碱合成存在显著影响。据NCBI数据库中报道的烟碱合成相关基因PMT和QPT,降烟碱合成相关基因CYP82E4v1、CYP82E5v2、CYP82E10的序列,设计各基因的Real-time PCR引物,并以烟草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Real-Time PCR结果表明烟碱和降烟碱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综上可知,在烟草中超量表达At BAS1基因,促使烟碱和降烟碱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直接导致了烟草中烟碱含量和降烟碱含量的大幅提高。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挖掘影响烟碱及降烟碱生成及转化的新基因并最终构建完整的烟碱代谢网络提供了借鉴,也为研究烟碱向降烟碱转化过程中信号因子和信号传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 烟草 烟碱 降烟碱 BAS1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地访贤记——“中蜂密集饲养法”的提出

蜜蜂杂志 2017

摘要:2016年10-12月,笔者先后分3次到广西来宾、浦北和福建莆田专程拜访了黄善明、黄光福和张用新3位师傅。广西2位师傅六十二三岁,均为国家蜂产业体系南宁试验站的示范场场长;张用新师傅是原福建农大蜂学学院的教学示范蜂场场长,当时70岁。3人的养蜂工龄都在40年以上,其中张师傅长达50年。可以说,这3位师傅都是养蜂时间长、经验足、收入好,在当地有名的技术高手。按明代大儒王阳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量表达AtBAS1基因影响烟草叶片腺毛发育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叶腺毛是烟草(Nicotiana tabacum)香气物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对烟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影响。为探索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光敏色素B激活标签的抑制蛋白1(phyB activation-tagged suppressor1,BAS1)基因对烟草叶片腺毛发育的影响,构建pSH-35S-BAS1超量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烟草,对烟草叶片腺毛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腺毛数量比野生型烟草腺毛提高了32.5%,推测BAS1基因的表达可能引起了腺毛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根据研究报道烟草萜类化合物环化酶基因(nicotiana tabacum cultivar T.I.1068 cyclase gene,NtCTTC)、细胞色素P450加氧酶基因(nicotiana tabacum cytochrome P450 gene,CYP71D16)和烟草表面抗性蛋白基因(nicotiana tabacum phylloplanin,NtPhP)均在腺毛上特异性表达。通过q-PCR分析烟草腺毛发育的相关基因在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中的表达情况,得到结果,NtCTTC、CYP71D16和NtPhP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野生型植株中的34.16、1.26和8.95倍。综上可知,BAS1基因在烟草中超量表达引起了腺毛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从而增加了烟草腺毛的数量。本研究为外源基因对烟草腺毛密度以及调控烟草腺毛发育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BAS1基因 转基因烟草 腺毛发育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