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峡库区石漠化地区不同播种量对大力士甜高粱蛋白质含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三峡库区石漠化地区不同播种量对大力士甜高粱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个播种量水平(2,3,4,5 g/m2),通过测定鲜草产量、植株粗蛋白含量、株高、茎叶比的差异评价最佳播种量。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植株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株高在植株生长后期播种量为4 g/m2时表现出了明显优势(P<0.05);鲜草产量受播种量影响较大,不同播种量生产性能排序为4,5,2,3 g/m2,其鲜草产量分别为119 875,98 375,85 625,81 750 kg/hm2。


华北驼绒藜种群数量动态与生殖特性的相关性
《生态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立木级法研究华北驼绒藜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利用各龄级的存活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构建时间序列预测图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进行预测,利用生活史特征观察结果分析其生殖对策,探讨了生殖特性与种群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群幼龄和老龄级个体数较少,中龄级个体数量较多,呈稳定或衰退趋势;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生境条件不同,但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预测表明,华北驼绒藜种群会随时间推移,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生活史特征表明,华北驼绒藜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兼具r-对策和k-对策的双重特性来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良好的生殖适应性是物种发展的关键,华北驼绒藜种群年龄结构、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图反映出其种群数量动态与生殖特性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传粉系统效率低、胚胎发育过程营养失调、种子向幼苗的转化率低以及种群更新对母株的依赖性强等生殖生物学特性与种群动态相吻合;生境恶劣和人为干扰也成为其种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洞庭×碧波原蚕雌蛾的产卵习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洞庭、碧波原蚕雌蛾的产卵习性,设洞庭♀×碧波♂、碧波♀×洞庭♂2个对交组合,调查洞庭、碧波原蚕♀蛾各时段的产卵量、产卵比例、卵质特征等产卵习性。结果表明:洞庭品种在拆对后2h逐渐进入盛产卵时段,产卵高峰时间集中在18:00—20:00,产卵比例占55.69%,其良卵、不受精卵、死卵的产出高峰均集中在同一时段,良卵率在产卵高峰时段最高,为98.49%;不受精卵率在产卵后期最高,在4.21%~5.95%;死卵率在产卵初期最高,为0.38%。碧波品种在拆对后很快进入盛产卵时段,高峰产卵时间集中在16:00—18:00,产卵比例占53.82%,其良卵、不受精卵、死卵的产出高峰也集中在同一时段,良卵率在产卵后期最高,为97.78%,产卵高峰时段位居第二,为93.88%;不受精卵率在产卵盛期最高,为6.78%;死卵率在产卵后期(20:00—22:00)最高,为1.91%。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碧波原蚕雌蛾的产卵速度快于洞庭原蚕雌蛾。洞庭为母本的杂交种适合以平附形式采种,碧波为母本的杂交种适合以散卵形式采种。


水稻赤斑禾沫蝉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试验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09年,在贵阳市海拔1100 m地区进行了水稻赤斑禾沫蝉的发生规律调查和8种农药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田间消长出现明显的单峰型,发生期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防治适期应在8月上旬;筛选出3%啶虫眯乳油2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00倍液等5种药剂的防效较高,药后1 d,防效为97.18%~100.00%;药后3 d,防效为95.86%~100.00%;药后7 d,防效为85.34%~97.12%;药后14 d,防效为83.44%~96.06%。


百宜黑羽鸡的种质特性研究初探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百宜黑羽鸡的种质资源状况,采用入户调查与主要经济性状测试方法对百宜黑羽鸡的种质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百宜黑羽鸡的生存环境具有较强的优势地位,鸡种资源具有优秀的品质和观赏性;产蛋量高,年均产蛋(150±30)枚;公母鸡屠宰率在90%以上,屠宰率较高;适应性强、耐粗饲、食性广、抗病力强。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和发展前景。


农业科研机构行为动因浅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改革和发展为背景,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探讨其内部治理变革之道。以期能为农业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澳洲坚果嫁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澳洲坚果苗木繁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澳洲坚果品种800的实生苗为砧木,H2、O.C、788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时期、嫁接方式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嫁接方法相同时,2月下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53.3%,其次为秋季嫁接,平均成活率为48.3%;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相同时,砧木茎径为0.90~1.29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成活率为79.0%;在相同条件下,短枝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0.0%,其次为切接和枝腹嫁接法,平均成活率分别为61.00%和48.50%,嵌芽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2.5%。[结论]澳洲坚果的适宜嫁接措施为:砧木粗度1.0~1.3cm,嫁接时间为雨水前后10d,嫁接方式为短枝切接。


贵州甘蔗选育工作滞后的原因与建议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良种供应不足已成为影响贵州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回顾贵州甘蔗选育历程,分析甘蔗选育工作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加快选育进程、早出良种、快出良种的建议,对贵州甘蔗选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