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种成熟度不同的红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试验材料在入库前采用保鲜剂处理,未采用保鲜剂处理的红枣为试验对照,研究红枣不同贮藏时期果面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种群中,细菌是优势类群,占微生物总数80%以上,真菌较少;采摘期红枣果面上就携带微生物,真菌优势菌株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其次为镰刀菌(Fusarium)和木霉(Trichoderma),贮藏期优势菌株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镰刀菌(Fusarium),曲霉(Aspergillus)、毛霉(Mucor)和根霉(Rhizopus)次之。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种群动态失衡是导致贮藏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成熟度较高的红枣果面微生物总数、真菌和细菌的数量明显高于成熟度较低的红枣,使用保鲜剂后有效地降低了红枣贮藏期果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贮藏时间越长红枣果面微生物的多样性越明显。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盐胁迫和植被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讨论了耐盐碱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其资源利用,并对今后盐碱地微生物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黄瓜的生长指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黄瓜株高和茎粗有着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灌水18次时达到最大值,光合速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灌水18次时产量最高,说明黄瓜产量与生长指标、光合速率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生长越旺盛,光合速率越高,总产量越高。从产量与生理指标变化趋势来考虑,为实现黄瓜的高产及节水效果,日光温室黄瓜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18次时,水分利用效率最佳,产量最好。


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病虫害防治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现代中药 》 2011
摘要:中药材病虫害种类多、发生规律各异、防治难度大,一直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该研究联合全国十余家长期从事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科研院校及生产基地,针对我国不同地区、药用部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宗药材人参、甘草、三七、龙胆、化橘红、西洋参、五味子、川芎、栝楼、黄芪、黄连、玄参、枸杞等药材生产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难于防治的病虫害,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从药材生产全过程及作物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药用植物及药材病虫害发生特点及为害部位,重点围绕其多发性害虫、蛀茎性害虫、土传病害、地上部病害和药材贮藏期病虫害,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初步构建了重要中药材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整体提升了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壤磷累积状况及磷肥肥效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夏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表明,灌淤耕地速效磷含量明显提高,平均含量由1985年的16.3 mg/kg增加到现在28.04 mg/kg。吴忠市利通区东塔乡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磷肥肥效试验研究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在50~60 mg/kg高水平下,小麦套玉米施磷效果较低,小麦玉米总产量肥料函数效应达显著水平,施P2O5最大量114kg/hm2,产量最大为12 245 kg/hm2,肥料农学效率为4.43 kg/kg P2O,肥料农学效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施有机肥(45 t/hm2)条件下施磷无效;水稻施磷也无效。但为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小麦套种玉米、水稻分别需施P2O589、107kg/hm2。土壤含磷中下等水平,水稻施磷效果显著,特别是配施氮钾肥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最高达26.6 kg/kgP2O5。P2O5施量达到135 kg/hm2时则减产。当施P2O5量>64 kg/hm2时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在此施磷量下产量最高为10 158 kg/hm2,磷肥农学效率23.3 kg/kg P2O5。


浅析影响宁夏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宁夏农林科技 》 2011
摘要:介绍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宁夏发展概况,简要分析了影响宁夏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