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基于部分预算法的玉米大田变量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促进精准农业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该研究基于田间50 m×50 m土壤碱解氮测定数据,采用目标产量模型,设计了变量施氮处方进行变量施氮试验,以相邻地块常规均一施肥区为对照。采用部分预算法评价从均一施肥措施改变为变量施肥措施后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变量施肥比常规统一施肥显著减少了19.4%的氮肥用量,产量增加了1.8%;从常规统一施肥改变为变量施肥后净收益增加了383.23元/hm~2,增加投资部分的投资收益率为753%,远大于可接受的最低年收益率105%。综上,在规模农场采用变量施肥相关变量施肥装备和软件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作物产量,从而提高农场种植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制定变量施肥机的购置补贴政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变量施肥技术在大规模农场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设计 变量施肥 规模农场 部分预算法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鉴定菊花霜霉病

农业工程技术 2017

摘要:多年来,我们一直有一项任务,就是收集、鉴定菊花的各种病害。从文献中得知菊花病害中,菊花霜霉病是个重要的病害,但是在北京却一直没能见到。2016年10月我们有机会参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分会在湖北荆门召开的"国际菊花学术研讨会",喜出望外地从会议资料中看到了1篇关于菊花霜霉病的文章~([1])。我与该文的作者李先生前年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用量长效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摘要:试验通过长效控释肥在夏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探讨了不同用量的长效控释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苗期及大喇叭口期各追482.1 kg/hm~2高氮复合肥)相比,除60%控释肥处理略有减产外,其余控释肥处理均表现不同程度地增产,增产率为1.1%~7.4%,部分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采用普通施肥量80%水平的控释肥一次施用,可以达到省工、高产、高效、节肥的目的,宜于在华北平原夏玉米生产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长效控释肥 夏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2015年森林植被区PM_(10)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市大兴区南海子公园植被区与亦庄非植被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_(10)质量浓度日变化、月变化特征及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PM_(10)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春、夏季的峰值出现在9:00—10:00和18:00—19:00,秋、冬季的峰值出现在8:00—9:00和18:00—19:00,且秋、冬季PM_(10)浓度高于春、夏季;植被区与非植被区的PM_(10)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植被区PM_(10)浓度低于非植被区,且2月份PM_(10)浓度最大;各季节优良天气排序为夏季(42.60%)>秋季(31.10%)>春季(26.43%)>冬季(15.17%),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排序为冬季(55.52%)>春季(27.57%)>秋季(17.77%)>夏季(3.58%);PM_(10)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呈减小的变化趋势,雨前12 h的PM_(10)浓度均值表现为植被区(106.43μg·m-3)<非植被区(157.39μg·m-3),雨后12 h的PM_(10)浓度均值表现为植被区(50.96μg·m-3)>非植被区(38.41μg·m-3);PM_(10)浓度随风速的增大呈减小的变化趋势,风后12 h的非植被区PM_(10)浓度削减率均值是植被区的1.23倍,且PM_(10)浓度削减率均处于较高水平;PM_(10)浓度随空气湿度的增大呈增大的变化趋势,随温度的升高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治理和控制北京市大气污染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北京 城市森林 PM10 典型天气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矿质元素关系的多变量分析

园艺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土壤养分对‘富士’苹果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为两大苹果产区提高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果园合理施肥等提供理论依据。2010—2011年分别在中国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区各选择22个县,每县3个果园,共计132个乔砧‘富士’苹果园,对每个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两大产区土壤养分、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筛选不同产区影响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线性规划求解优质果实矿质营养丰富的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环渤海湾产区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钙、铁和锌含量极显著高于黄土高原产区,而土壤pH和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环渤海湾产区‘富士’果实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区,而钙、铁和锌含量则显著低于黄土高原产区。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铁、环渤海湾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别与果实中的铁、硼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环渤海湾产区影响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对果实钙有最大的正效应系数,而土壤有效硼和全氮负效应系数较大;黄土高原产区对果实钙含量影响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有效铁和有效钾,土壤有效锌、铁对果实钙含量有较大的正效应系数。线性规划求解出两大苹果产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养分优化方案。环渤海湾苹果产区增加果实钙含量的主要土壤养分管理措施为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效钾、铁、锌含量,维持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7.7 g·kg~(-1)以上);黄土高原产区则为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含量,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保持适宜的土壤有效磷、钾含量。

关键词: 苹果 土壤养分 果实矿质元素 偏最小二乘回归 优化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温处理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变温贮藏(T1:4℃贮藏1d+室温贮藏;T2:4℃贮藏2d+室温贮藏;T3:4℃贮藏3d+室温贮藏,D1:4℃贮藏1d+10℃贮藏1d+室温贮藏,D2:4℃贮藏2d+10℃贮藏1d+室温贮藏,D3:4℃贮藏3d+10℃贮藏1d+室温贮藏;对照:室温贮藏)的方法,研究其对豇豆采后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变温贮藏可有效延长豇豆贮藏的货架期,其中T3和D3处理可有效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抑制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同时,可维持较稳定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过氧化损伤。因此,变温贮藏处理可有效地保持采后豇豆较好的生理特性。

关键词: 豇豆 变温贮藏 货架期 叶绿素 多酚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酸适配体在小分子目标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随着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小分子生物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农产品和农田环境中有毒危害因子的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过去更加迫切需要高灵敏度、高通量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小分子检测/监测工具或手段。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段能够与靶分子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易合成修饰等优点,该技术在基础研究、分子诊断以及农产品及农田环境污染物监测等诸多领域中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检测农产品、食品和农田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以及工业污染物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快速的检测平台,特别是在小分子靶标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适配体的本质、作用机制及特点入手,介绍适配体在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农产品安全 农田环境 小分子靶标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被过滤带阻控除草剂污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杂草学报 2017

摘要:除草剂等农药在农业生产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未被利用的农药因雨水和灌溉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对植被过滤带阻控除草剂污染的作用进行了阐述,综述了植被过滤带阻控除草剂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其功能的主要因素,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应用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农药 植被过滤带 阻控除草剂污染 机理 影响因素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才智 2017

摘要:北京联合大学作为服务北京的地方高校,应以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输送合格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到需要改进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国际化 人才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小作物用药登记情况及安全用药建议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北京地区特色小作物上农药登记、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并就小作物用药安全性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关键词: 小作物 农药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