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LED应用于蔬菜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固态照明装置,具有波长更为稳定、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园艺产品生产中,可有效提高园艺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近年LED被证明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也有优越的表现,可显著提高果蔬采后的营养品质,延缓果蔬采后衰老,减少真菌侵染等。综述了LED应用于蔬菜保鲜领域的原理、特点和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外LED光照射采后蔬菜保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LED光照射采后蔬菜的保鲜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蔬菜 发光二极管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球悬铃木叶片挥发物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相互作用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理解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与二球悬铃木间的和昆虫与寄主互作机制,本实验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取食对其寄主植物二球悬铃木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以及该虫对这些化合物的行为反应。[方法]运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不同为害时间段中悬铃木叶片挥发物的变化。通过"Y"形嗅觉仪检测了该虫对不同处理的悬铃木叶片和其挥发物成分的行为反应。[结果]随着为害时间的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悬铃木未处理叶片中的挥发物有4种成分,包括:顺-3-己烯醇,1,8-桉叶素,(E)-4,8-二甲基-1,3,7-壬三烯和反式-β-石竹烯。在为害后叶片中,共检测到9种挥发性化合物,除了上述4种成分外,新增加了α-侧柏烯,桧烯,月桂烯,顺-3-己烯醇乙酸酯和γ-松油烯。行为学研究发现,悬铃木叶片能显著地吸引悬铃木方翅网蝽,其中顺-3-己烯醇,1,8-桉叶素对该虫具有吸引作用,而反式-β-石竹烯具有趋避作用。[结论]悬铃木叶片被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后会产生多种挥发物,其中一些挥发物能显著影响该虫的行为,可能在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定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些化合物可能参与悬铃木对该虫的间接防御反应。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悬铃木方翅网蝽 挥发性化合物 行为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明远断病手迹(七十九) 鉴定菊花菌核病

农业工程技术 2017

摘要:2017年3月15日上午,我去了一趟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某菊花基地,查看越冬菊花的生长情况。此时种植在日光温室里观赏大菊的母株一般都长出30 cm左右的脚芽,每个品种一般有4株。由于每株都长出了许多脚芽,看上去绿油油的一片。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也有少数长的不大好的母株,这些母株除了新发出的脚芽小而黄外,还有些死株。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中硫化氢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文章以去除沼液中的硫化氢为主线,围绕沼液在农业上的应用及硫化氢的治理技术,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常用的几种去除硫化氢的方法,并进行了比较,旨在为沼液的田间精确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沼液 应用 除臭 硫化氢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中矮1号’LUE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园艺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梨优良矮化砧木‘中矮1号’新梢嫩茎为试材,根据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基因组预测的相关基因序列信息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获得1个Katanin蛋白家族成员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566 bp,编码521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约为57.2 kD,等电点为8.11,与其他物种的Katanin P60家族氨基酸序列具有78.01%~98.66%的相似性,将该基因命名为PcLUE1。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显示,生长慢的矮化品种新梢快速生长时期PcLUE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生长快的乔化品种。石蜡切片显示,矮化品种与半矮化及乔化品种间茎组织细胞的排列方式和细胞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过表达PcLUE1的烟草植株与对照相比,株高降低,叶片变小,颜色变深,与‘中矮1号’中PcLUE1高表达效应极为相似,说明PcLUE1可能与‘中矮1号’的矮化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Katanin蛋白家族 PcLUE1基因 矮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芽苗期离子对复合盐胁迫的响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向日葵耐盐的离子响应机制,可为快速筛选耐盐向日葵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油用向日葵盐敏感品种‘YK18’、中度耐盐品种‘YK06’和耐盐品种‘GF01’为试验材料,研究0 mmol·L~(–1)、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和250 mmol·L~(–1)复合盐(NaCl和Na_2SO_4按9∶1摩尔比混合)浓度下的种子萌发和离子在萌发幼苗中积累分布情况,并利用离子流检测技术,动态监测了复合盐胁迫24 h后植株根系的K~+、Na~+、Ca~(2+)等离子的流速流向。结果表明,复合盐胁迫抑制向日葵种子萌发,导致发芽率下降,平均发芽时间延长。盐胁迫后向日葵根系K~+大量外排,流速为‘YK18’>‘YK06’>‘GF01’;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根系Na~+流速由内吸转为外排,内吸时‘YK18’速度最大,‘YK06’次之,‘GF01’最小,外排时‘GF01’流速最大,其"排盐"现象明显。复合盐胁迫后,整株的Na~+积累量增加,K~+减少,K~+/Na~+随着盐浓度升高而下降;低盐浓度(<150 mmol·L~(–1))下‘GF01’和‘YK06’茎秆中K~+/Na~+低于‘YK18’;高盐胁迫(≥150 mmol·L~(–1))下,‘GF01’整株Na~+积累最少,叶片K~+/Na~+最高。另外,盐胁迫下向日葵幼苗根系Ca~(2+)的吸收速率加快,‘GF01’是‘YK18’的2倍。由此可见,不同耐盐性的油用向日葵植株在盐胁迫下可通过调节Na~+、K~+和Ca~(2+)的吸收与外排来适应盐胁迫环境,耐盐性强的品种具有更强的保K~+能力,并通过区域化Na~+(低盐胁迫)和拒盐机制(高盐胁迫)来提高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维持植株叶片中合理的K~+/Na~+值。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耐盐品种筛选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向日葵 芽苗期 复合盐胁迫 离子流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在西瓜中的残留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固相萃取(SPE)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用检测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对影响回收率和净化效果的固相萃取操作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在0.01~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加标质量分数为0.02、0.2、2 mg/kg时,氟唑菌酰羟胺的平均回收率为79%~84%,相对标准偏差(n=5)为2.4%~3.5%。方法的定量限为0.02 mg/kg。[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西瓜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西瓜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值得关注的十字花科腐霉腐烂病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由一种腐霉(Pythium sp.)引起的腐烂病在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上早有发现,生产上可以按照腐霉来防治。关于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病菌的种名,以及该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不同砧穗组合成花调控关键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园艺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甜樱桃(Prunus avium)成花调控关键基因在不同砧穗组合中表达差异,以甜樱桃‘艳阳’(Sunburst)为接穗,‘ZY-1’(P.cerasus)、马哈利(P.mahaleb)和‘兰丁2号’(P.avium × P.pseudocerasus)为砧木的嫁接组合为试材,调查统计4年干龄不同砧穗组合的总花芽量及开花情况;克隆甜樱桃成花调控网络中EARLY FLOWERING 3(ELF3)、CONSTANS(CO)、FLOWERING LOCUS T(FT)等9个关键作用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砧穗组合接穗的幼叶、叶芽、成龄叶、花芽、叶芽附近叶片叶柄及花芽附近叶片叶柄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鉴定。结果显示,艳阳/ZY-1、艳阳/马哈利和艳阳/兰丁2号组合的平均单株花芽量分别为279、288和317朵,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组合的花期却明显不同,当艳阳/马哈利有72%花芽处于开放期时,艳阳/兰丁2号的花开放比例只有7%,艳阳/ZY-1的花开放比例为49%;此外,PaELF3、PaCO、PaFT等9个成花关键基因,在同一时期不同砧穗组合的接穗组织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PaAP1在不同砧穗组合的花芽中表达模式与花期规律一致,表明PaAP1与樱桃花期调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甜樱桃 砧木 成花关键基因 成花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面积连片应用性迷向素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梨小食心虫迷向素的实际防控效果,在大面积连片使用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的北京市平谷区(约8667 ha),分别选择王辛庄镇翟各庄村、东杏园村和峪口镇西营村的3个处理果园。以临近的采用常规化学防治的顺义区杨镇小曹庄村为对照,采用性诱剂和糖醋液监测调查比较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抽样法调查统计桃树蛀梢率和蛀果率等,评价性迷向素梨小食心虫田间控制效果。结果显示,迷向素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常规化学防治的对照区。3个迷向素处理区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分别为99.05%、98.10%和99.68%;保梢效果均在98.40%以上,保果效果几乎达到100%。说明桃园大面积应用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迷向素 桃园 生态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