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异色瓢虫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序列及低温诱导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分析探索低温胁迫条件对3个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HSP)抗寒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异色瓢虫低温冷藏及其抗寒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转录组获得异色瓢虫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根据特异性引物获得HaHSP47.74(基因登录号:KX161871)、HaHSP21.53(基因登录号:KX161873)和HaHSP21.52(基因登录号:KX161874)基因c DNA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 reading frame,ORF),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 RT-PCR)技术测定异色瓢虫3个s HSP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短时降温和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低温储存处理下以及不同色斑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发育阶段处理中,HaHSP47.74和HaHSP21.53在蛹期及成虫期高表达;HaHSP21.52在4龄幼虫第4天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短时降温处理中,HaHSP47.74在降温至0℃和-5℃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aHSP21.53和HaHSP21.52在降温过程中表达量显著降低。在短时降温后恢复处理中,3个s HSP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实验种群:黑底雌瓢虫HaHSP47.74表达水平在储存第5天时显著升高,黄底雌瓢虫HaHSP47.74在储存5—15 d时表达量显著升高;黑底雌瓢虫HaHSP21.53在储存5—20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黄底雌瓢虫HaHSP21.53在15 d时显著性高表达;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21.52无显著性高表达;越冬种群:黑底和黄底雌瓢虫HaHSP47.74、HaHSP21.53、HaHSP21.52在低温储存中均无显著性高表达。【结论】s HSP在异色瓢虫发育阶段可能发挥着作用。短时降温胁迫能够诱导s HSP基因高表达。实验种群在低温储存条件下HaHSP47.74和HaHSP21.53均出现了显著性高表达,表明这两个基因在瓢虫受到冷驯化时起到了作用。此外,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抗寒机制和抗寒能力有所差异。

关键词: 异色瓢虫 小分子热激蛋白 抗寒基因 低温储存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球悬铃木叶片挥发物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相互作用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理解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与二球悬铃木间的和昆虫与寄主互作机制,本实验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取食对其寄主植物二球悬铃木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以及该虫对这些化合物的行为反应.[方法]运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不同为害时间段中悬铃木叶片挥发物的变化.通过"Y"形嗅觉仪检测了该虫对不同处理的悬铃木叶片和其挥发物成分的行为反应.[结果]随着为害时间的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悬铃木未处理叶片中的挥发物有4种成分,包括:顺-3-己烯醇,1,8-桉叶素,(E)-4,8-二甲基-1,3,7-壬三烯和反式-β-石竹烯.在为害后叶片中,共检测到9种挥发性化合物,除了上述4种成分外,新增加了α-侧柏烯,桧烯,月桂烯,顺-3-己烯醇乙酸酯和γ-松油烯.行为学研究发现,悬铃木叶片能显著地吸引悬铃木方翅网蝽,其中顺-3-己烯醇,1,8-桉叶素对该虫具有吸引作用,而反式-β-石竹烯具有趋避作用.[结论]悬铃木叶片被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后会产生多种挥发物,其中一些挥发物能显著影响该虫的行为,可能在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定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些化合物可能参与悬铃木对该虫的间接防御反应.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悬铃木方翅网蝽 挥发性化合物 行为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态区,适期播种条件下,BS210的不育度可达95%~100%,其安全制种播种时期为安徽阜阳9月30日至10月10日、云南丽江9月30日;在可育繁种生态区,晚播条件下,BS210的自交结实率可达70%以上,其安全繁种播种时期为北京海淀11月10日、北京顺义9月30日至11月10日。BS210以温度敏感为主,光照时长对BS210育性影响较小,温度转换敏感期为药隔至单核期。在光照10.0~12.5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0~12?C;在光照14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8~10?C。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以染败为主,表现为不育;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为圆形、黑染,表现为可育。通过明确BS210育性转换特性,为指导BS210安全制繁种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 温光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补灌设3个水平,在冬小麦拔节期0—40cm土层补灌至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的60%(W_1),70%(W_2)和80%(W_3)。施氮设3个水平:不施氮(N_0)、施纯氮195kg/hm~2(N_(195))和255kg/hm~2(N_(255))。结果表明:(1)不同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株高、叶面积影响效果较为显著,同一补灌处理下,其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均表现为N_(255)>N_(195)>N0(p<0.05)。N_(195)、N_(255)处理显著高于N_0处理,但N_(195)及N_(255)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施氮处理下,W_2(569.4m~3/hm~2)、W_3(873.45m~3/hm~2)处理显著高于W_1(265.2m~3/hm~2)处理,但W_2及W_3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过量施氮和补灌对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无显著性作用。(2)同一施氮水平下,补灌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施氮和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存在一定的临界值,超过临界值,产量下降。当施氮量为195kg/hm~2,补灌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569.4m~3/hm~2)时达最高产8 500kg/hm~2。(3)冬小麦成熟期,施氮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p<0.05),但在W_2、W_3处理下,N_(255)相较于N_(195)显著下降(p<0.05),特别是在W_3(873.45m~3/hm~2)水平下,N_(255)甚至低于N_0处理;在N_0、N_(195)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随补灌量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但在N_(255)处理下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适量补灌、施氮可提高冬小麦的吸氮能力,但过量补灌、施氮并不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4)拔节期补灌量的增加虽提高了冬小麦的吸氮能力,促进冬小麦吸收较多的氮素,却抑制了冬小麦体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和分配。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状况及氮素风险状况,建议施氮量为195kg/hm~2、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70%(569.4m~3/hm~2),作为该区域适宜的水、肥用量。

关键词: 冬小麦 测墒补灌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二五”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白菜 遗传育种 细胞育种 分子育种 新品种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腺病毒4型鞭毛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禽腺病毒4型重组鞭毛-fiber2蛋白免疫保护性,将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基因与禽腺病毒4型的fiber2基因融合,再将融合基因和单独的fiber2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后将构建的p ET-28a-flagellin-fiber2和p ET-28a-fiber2重组载体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再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21日龄SPF鸡;结果表明,重组菌在37℃培养条件下1.0 mmol/L的IPTG诱导6 h可表达最多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均能与禽腺病毒血清4型感染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所表达蛋白具有良好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表明,表达的两种目的蛋白能为鸡提供一定保护力,且低剂量的重组鞭毛-fiber2蛋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鞭毛基因 fiber2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挥发物红外光谱鉴别牛肉变质状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肉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而变质,对牛肉变质的监测十分重要。我们利用长光程FTIR光谱检测牛肉变质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证明了牛肉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氨气和二氧化碳。并定量分析牛肉变质产生的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以判断牛肉的状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实现对挥发性物质的红外光谱分类,进而可以准确的区分新鲜和变质的牛肉。我们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法(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特征波段内的光谱进行分类,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判断率。结果表明长光程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区分新鲜和变质的牛肉。

关键词: 牛肉变质 FTIR光谱 SIMCA PLS-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科研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问题

财会学习 2017

摘要:本文围绕科研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分析了资产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优化科研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资产配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季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无基质营养液育苗是一种新的育苗技术。幼苗的整个苗期都生长在营养液中,控制幼苗徒长,特别是在夏季培育出壮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现以‘硬粉8号’番茄为试材,采用在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多效唑、矮壮素和缩节胺来控制植株的长势。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分别添加1、2mg·kg~(-1)多效唑,20、25mg·kg~(-1)矮壮素,10、20mg·kg~(-1)缩节胺均能有效控制植株的长势;在营养液中添加20、25mg·kg~(-1)矮壮素,10、20mg·kg~(-1)缩节胺的壮苗指数为0.028 4、0.032 5、0.051 1和0.036 5,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2%、25.0%、96.5%和40.4%;说明在营养液中添加20、25mg·kg~(-1)矮壮素,10、20mg·kg~(-1)缩节胺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提高壮苗指数;3种生长抑制剂对徒长抑制强度和作用时间明显不同。在夏季使用无基质营养液育苗系统育苗,可在营养液中添加10mg·kg~(-1)缩节胺和25mg·kg~(-1)矮壮素。

关键词: 营养液育苗 番茄 多效唑 矮壮素 缩节胺 壮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的研究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制鸡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禽流感(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用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及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WD株分别接种易感鸡胚培养,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JQ902株接种DF-1细胞培养,收获病毒液,经超滤浓缩、甲醛灭活后,加入油佐剂乳化制成3批疫苗。对3批制品进行了检验,其性状检验、装量检查、无菌检验、甲醛、汞类防腐剂残留量测定均符合要求,鸡对疫苗无任何不良反应。效力检验结果显示:ND部分以20μL/只剂量免疫,血凝抑制(HI)效价达5.6~6.1 log_2,攻毒后均能提供100%保护;IBD部分以0.5 mL/只剂量免疫,中和抗体效价达16.0~16.4 log_2,攻毒后均能提供100%保护;AI(H9亚型)部分以0.3 mL/只剂量免疫,HI效价达8.7~9.0 log_2,攻毒后均能提供100%保护。试验结果证实,研制的疫苗安全、免疫效力高。

关键词: 鸡新城疫 传染性法氏囊病 H9亚型禽流感 三联灭活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