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底墒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底墒处理下夏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特性,探讨不同品种的抗旱性。以8个河南省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比较池栽条件下底墒对玉米株高、干物质、根系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量底墒处理条件下,‘郑单958’和‘洛玉8号’的产量及植株生物学性状指标减小幅度较小,‘蠡玉16’、‘中科4号’和‘伟科702’的减幅较大,而‘浚单20’、‘先玉335’和‘隆平206’的减幅处于中间水平。‘郑单958’和‘洛玉8号’抗旱性较强,‘蠡玉16’、‘中科4号’和‘伟科702’抗旱性较弱,而‘浚单20’、‘先玉335’和‘隆平206’等品种抗旱性中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PCV2 ORF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100拷贝/μL,比常规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0倍,而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以及猪细小病毒(PPV)没有交叉反应,利用该方法从50份临床病料中检测出43份阳性PCV2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4%。与常规PCR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检测和监控PCV2的感染流行。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SYBR GreenⅠ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SAL-BSA和SAL-OVA,用紫外法和凝胶电泳法鉴定,使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沙丁胺醇杂交瘤细胞株,通过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沙丁胺醇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所免疫的小鼠抗体效价均达到10-4;融合后筛选出的3株杂交瘤细胞单抗亚型均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间接ELISA效价为1∶2.5×102~1∶1.02×103,用4D3E7细胞株制作的腹水效价为1∶5.12×105,对SAL的IC50为1.35μg/L,除与瘦肉精有10.8%交叉外,与其他β2-受体激动剂的交叉反应均小于0.2%。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SAL mAb,为动物性食品中SAL残留的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对砂质潮土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砂质潮土水肥利用率,在通许县开展了分期灌溉与施肥耦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期灌溉和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小麦产量增产2.10%~24.67%,其中1 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比一次灌溉提高3.02%~7.55%,以灌水量1 500m3/hm2分2次灌溉增产效果最好。1 200m3/hm2灌水量分次灌溉的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比一次灌溉提高0.15~0.38kg/m3。小麦-玉米复合产量比对照提高4.40%~24.50%,以750+750m3/hm2灌水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其中1 200m3灌水量分次灌溉下产量比一次灌溉提高2.58%~7.89%,小麦-玉米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1.65kg/(mm·hm2)。因此,砂质潮土区以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600m3/hm2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其与生长季(6—9月)灾害性天气发生规律的关系,统计了2001—2012年河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夏玉米总产、单产和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河南省不同纬度18个台站2001—2013年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6—9月不同气象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近年来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干旱、渍涝和风灾;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在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一直处于5550 kg/hm2;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期(8月)遭受阴雨寡照(低温)、高温干旱是造成玉米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倒伏导致减产主要是在玉米灌浆中后期(8—9月)遇到大风灾害性天气。加强在玉米抵御自然灾害性天气能力方面的研究,是提高玉米单产和全面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秋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14
摘要:黄瓜营养丰富,具有美容保健之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其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是我国主要瓜菜之一。目前河南省黄瓜栽培以露地栽培为主,保护地栽培所占比例不到30%,栽培面积比较集中的是扶沟、宁陵和夏邑等地[1]。秋延黄瓜上市时间正值蔬菜市场淡季,价格高,效益好,栽培面积大,河南省仅扶沟县就有2 600 hm2的栽培面积。秋季大棚黄瓜苗期处于8~9月,高温多雨,病害较重,容易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大模式之三(四) 天地膜西瓜高效简约化栽培模式
《中国瓜菜 》 2014
摘要:西瓜天地膜低畦栽培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在天地膜栽培中,低畦栽培形成的空间要比龟背畦大1/3以上,更有利于发挥天膜的增温、保墒作用;瓜苗移栽定植时,正值开封地区早春多风季节,低畦栽培时天膜位置相对较低,有利于减少早春风害;由于种植畦相对较低,灌水方便,可做到省工、省时、节水;在天膜开始放风之后,天降小雨即可透墒,可减少浇水次数;低畦栽培坐瓜畦较高,灌水时也只是根部及基部的蔓、叶遇水,坐瓜畦可基本保持干燥,有效地降低瓜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