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技部"十三五"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与监管平台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日光温室对流循环蓄热墙体构造对室内气流场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适当空气流动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研究新型对流循环蓄热墙体构造对日光温室中所形成的气流影响。【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在距离墙体0.3 m、0.6 m、0.9 m位置对上下两排通气孔高度处的气流速度和温度等进行了测试,并在测试的基础上,通过FLUENT软件,对包括作物在内空间的气流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该墙体构造所形成的循环气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扰动室内空气,进而在温室内走道和作物栽培行间等位置形成气流,其中温室跨中栽培行间的下部平均气流速度可达0.25 m/s。【结论】对流循环蓄热墙体自身的对流作用,可对日光温室冬季封闭栽培条件下的气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弧菌科质粒pJV的全序列测定、基因预测及其复制区的鉴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从条件致病菌鳗弧菌中提取到天然质粒,获得该质粒的全序列,并得到在弧菌中起复制作用的区域,试验采用向上引物和向下引物共9条,双向测通该质粒,经拼接得到质粒p JV的全序列,利用Glimmer3基因预测软件对该质粒可能包含基因模型进行预测和基因注释,通过在线工具OriFinder预测分析该质粒的复制区域,并将该区域克隆到T载体中,验证重组质粒在弧菌科菌种中的复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质粒p JV全长5 982 bp(Gen Bank登录号为JQ782192),有4个含有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基因(UQY-2、UQY-3、UQY-4、UQY-6);质粒p JV的复制元件是一段长313 bp的序列(含Dna A boxes)。说明经过试验验证,该片段使T载体具有在维氏气单胞菌中复制的能力,即证明该片段为鳗弧菌质粒p JV的复制区,可用于新弧菌科载体的构建和疫苗研制等。


农田远程墒情监测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2016
摘要:干旱地区的缺水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要想解决缺水问题,大力提倡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农田远程墒情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农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有效保障。本文作者就农田远程墒情监测系统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鲟鱼片烟熏工艺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肉类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优化烟熏鲟鱼片的生产工艺,并对其微生物、理化及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从烟熏温度(70~100℃)、烟熏时间(15~60 min)和干燥时间(15~60 min)对烟熏鲟鱼片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烟熏温度为85℃,烟熏时间为22 min,干燥时间为22 min时,产品感官评分最高。微生物及理化指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盐分、p H值、挥发性盐基氮、苯并芘、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显示:鲟鱼片烟熏后总菌数及大肠菌群显著减少,致病菌未检出;同时水分含量减少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产品苯并芘含量为0.24μg/kg;鲟鱼片中风味物质由烟熏前39种增加到烟熏后60种,酚类物质增加最为明显,由烟熏前1种(0.89%)增加到烟熏后9种(12.90%)。


红毛草(Rhynchelytrum repens)入侵特性、地理分布和风险评估
《杂草学报 》 2016
摘要:红毛草是一种外来植物,原产于南非,主要分布于非洲、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及部分岛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地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在了解红毛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地域分布以及生境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中欧风险评估体系(WG-WRA)和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杂草风险评估体系(WRA)对红毛草进行入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红毛草繁殖能力强(种子产量大、发芽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抗逆性,在我国5个省(区、市)19个市均有分布,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个风险评估体系对红毛草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分值分别为13、14分,属于低风险入侵植物;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入侵分值都为29分,属于高风险外来入侵植物,一旦入侵成功则会威胁到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对红毛草引种和应用时,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测,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观赏草 红毛草 入侵特性 地理分布 生态安全 生物多样性


大田农业节水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物联网技术与农业领域应用的结合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节水是中国农业发展长期关注的重点。以物联网技术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架构为主线,针对大田主要粮食作物水分需求,总结物联网技术在大田农业节水关键环节中的应用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互联网+战略,对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态势下农业节水技术、服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技术向服务转变、决策向预测转变、微观向宏观转变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互联网 信息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 物联网 农业节水 大数据 发展趋势


北京优质杂交玉米种子内生细菌种类多样性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16
摘要: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研究北京市自主培育并具有遗传相关性的优质杂交玉米种子内生细菌种类的多样性。实验表明来自共同父本京2416的杂交玉米京华8号、京农科728、京单68和NK718种子的内生细菌分别有10,14,13和18个OTUs;Microbacterium maritypicum DSM 12512T(AJ853910)是京农科728种子的第一优势种,是京单68种子的第二优势种,也是NK718种子的并列第三优势种;Microbacterium saperdae IFO 15038T(AB004719)是京农科728和京单68的并列第三优势种。来自共同父本京92的杂交玉米京科968和京科665种子的内生细菌分别有14和7个OTUs;京科968种子的第二优势种Bacillus horneckiae DSM 23495T(FR749913)也是京科665的第一优势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基因型对其内生细菌的种类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来自共同父本的杂交玉米内生菌在OTU数目上相近,并且具有相同的优势菌种;不同父本的玉米种子内生菌OTU数目不同,且内生菌群落结构也有所差异。这是首次以具有遗传相关性的北京优质玉米杂交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玉米种子内生细菌种类多样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