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值推荐追施氮量的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稻生育期内不同施氮量、叶绿素值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叶绿素诊断值的合理推荐施氮量,为宁夏灌区水稻合理追施氮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点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SPAD值动态变化规律,并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施氮量和产量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开始,水稻叶绿素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在分蘖后期到拔节初期SPAD值达到最高点,然后在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SPAD值呈下降趋势;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值与施氮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增加,叶绿素值也增加;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前期叶绿素值与产量呈正相关,从而提出基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诊断值的氮肥推荐追施量,在分蘖-拔节期间,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2~35,追施氮量在30~60 kg/hm2;在拔节—孕穗前期,叶绿素SPAD值要达到35~40,追施氮量在45~75 kg/hm2,在孕穗后期,叶绿素SPAD值控制在40~45,追施氮量在15~30 kg/hm2,若叶绿素SPAD值超过40~45,可以免追穗肥。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生育期 叶绿素SPAD值 推荐追施氮量 宁夏灌区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0
摘要: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荒地不同压砂年限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中卫市香山地区荒地压砂3,8,15,25a和邻近未压砂(对照)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压砂对土壤微生物区系、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压砂后微生物总数减少;土壤脲酶活性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前15a压砂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着压砂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压砂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对照;压砂地全盐含量远远低于对照;说明荒地压砂种植能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但连续种植肥力下降,微生物量减少。


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0
摘要:[目的]探讨铅胁迫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宁春13号和宁春4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随外源铅浓度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铅(小于200mg/kg)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鲜、干重随铅浓度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而当铅浓度超过200mg/kg时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受铅胁迫的2个小麦品种根冠比均小于不施铅水平,且在铅胁迫条件下宁春13号的抗逆性略优于宁春4号;在铅胁迫环境下,较高浓度(200~800mg/kg)的铅胁迫使2个小麦品种的生理生化活性严重受阻,从而影响了对氮、磷和钾的积累。[结论]为对受铅污染的农田采取合理的栽培调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两种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初探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0
摘要:「目的」提高大花萱草的繁殖效率。「方法」以花梗花蕾为材料用70%酒精浸泡30s,然后用0.1%的升汞水浸泡10min,无菌水冲洗5次,消毒处理后切成3~5mm的切片接种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KT、NAA等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中,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芽形成和芽继代增殖,生根和移栽效果的影响。「结果」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1.0~1.5(mg/L)和NAA0.1(mg/L)为较适宜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紫风以6-BA1.0(mg/L)和NAA0.025~0.05(mg/L)为佳;祥和以6-BA0.5~1.0(mg/L)和NAA0.05(mg/L)为佳。生根培养基以1/2MS添加NAA0.8(mg/L)为佳。组培苗移栽后45d成活率达到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