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数据环境下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设计与实证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应对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解决智慧林业中林业资源信息服务体系架构设计与应用问题,基于云计算理论与技术,深入剖析了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参照IEEE 1471 2000提出了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架构设计元模型,进而借鉴架构模式中的层架构模式设计思想,初步设计了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的总体结构和分布式协同部署模式,在国家林业局和辽宁省开展的林业资源监管服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对体系架构的理论设计结果进行了实践应用和反馈修正。结果表明,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能够满足大数据环境下林业资源监管业务需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暂培箱温度调控模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暂培箱温度进行更加合理的调控,设计1种探索性试验,通过向暂培箱注入热水来调节水温。在暂培箱初始水位相同,而外界温度不同时,通过向暂培箱内注入不同温度的水,观察其水温变化情况。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温度变化的二次项模型和对数模型。2种模型在拟合中各有利弊,且暂培箱初始温度相近时可以用同一个模型表示。为了证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温度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有限个温度变化模型预测温度变化情况,为今后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模型用于暂培箱温度调节打下了基础。


农业物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综述和构想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物联网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科技、市场等多个方面,这决定了构建农业物联网发展评价体系的复杂性。文章梳理了与信息化、物联网相关的几类评价体系,并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追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面临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核心和关键技术产品缺失、资金瓶颈制约严重、成熟的商业化模式缺失、产业发展滞后、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农业物联网发展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思路,进而尝试性地搭建了农业物联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最后,从加大农业物联网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标准规范建设,逐步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体系,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建议。


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情况及发展思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保障能力,本文针对区县现有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区县级检测中心、镇级检测站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检测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探讨在"十三五"规划和新航城建立的背景下消费者、生产者和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需求。在总结近几年来体系建设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制度建设中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检测水平、人才、设备及覆盖率方面的缺乏,对照问题并结合"十三五"规划分别提出对策及发展思路,从提升机构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整合资源和完善制度建设的角度着手,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兴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 大兴区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十三五”规划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与CARS算法的玉米种子含水率检测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玉米种子含水率(MC)的精确、快速、无损检测,消除种子放置方式(胚部朝上/下)的影响,基于高光谱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变量筛选法,针对玉米种子正反面放置的不同分别建立对应的MC预测模型。分别采集种子正、反两面高光谱图像,提取质心区域光谱数据,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变量选择算法筛选特征波段,建立对应的MC预测模型。对比图像不同部位光谱曲线变化趋势,挑选4个特征波段(1104,1304,1454,1751nm)进行波段运算获取种子正、反面信息及质心位置。依据正、反面检测结果,自主选择对应的MC预测模型对45个验证集样本进行含水率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波段运算正、反面识别率分别为97.8%、100%;正、反两面验证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0.94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64%,0.616%。该研究为使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实现玉米种子MC的快速无损自动化检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光谱学 高光谱检测技术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变量选择算法 玉米种子 正反面 含水率


低功耗实时唤醒式无线灌溉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农机化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降低现有农业无线灌溉系统中控制节点的能耗,延长无线灌溉网络的生命周期,采用OOK调制技术,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唤醒装置,改变了当前无线灌溉系统中定时周期唤醒方式,减少了系统中开销,并实现了在4 3 4 MHz频段下无线灌溉控制器的研制。控制器主要由C8 0 5 1 F9 6 5单片机、电源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唤醒电路、无线收发通道和开关量采集电路组成。该控制器由基站发送指令控制,根据距离远近,自适应寻址接收信号,实现实时采集和控制。经试验测得:额定容量为250m Ah的单节碱性9V电池,可使控制器工作一个灌溉季以上;与采用传统唤醒方式相比,系统不仅降低了能耗,而且提高了响应速度。


基于多时相GF-1遥感影像的作物分类提取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遥感影像数据对作物分类提取的精度,更多地反映作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物候差异,以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分区与决策树分层分类相结合的作物遥感分类方法,利用2014年高分一号卫星(GF-1)WFV遥感影像数据(4景)开展主要作物的识别分类提取。首先,结合实地调查与影像光谱特征信息的总体分布,将研究区分割成3个子区域(西南区、北部区和东南区);其次,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序列,分析主要作物的反射光谱和植被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分层分类的主要作物遥感分类模型,成功提取了赵光农场主要作物的空间种植信息。结果表明,2种分类方法的精度都很高,总体精度均在97.00%以上,Kappa系数均在0.900 0以上。分区分类更优于整幅图像非分区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8.10%,Kappa系数达到0.960 7;非分区分类总体精度为97.50%,Kappa系数为0.948 3。研究表明,基于分区与决策树分类法相结合的作物分类结果精度,明显优于不使用分区分类的结果。由分区与决策树分层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黑龙江垦区主要种植作物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