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甲胺磷和氧化乐果 2种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这 2种杀虫剂处理 ,共生菌数量均低于对照。低龄若虫经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处理后 ,其羽化后的短翅雌成虫共生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 ,一般比对照减少 50 %以上 ,最低的仅为对照的 19.4 2 % ,并且其共生菌数量随浓度的增高而减少。短翅雌成虫处理后 ,其共生菌的数量也比对照减少 11.51%~33.36% ,但不同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用氧化乐果处理褐飞虱短翅雌成虫 2d ,结果与甲胺磷相似 ,共生菌减少 2 4 .78%~ 36.0 9% ;而 4d后 ,其共生菌数量减少近 50 %以上 ,最低的仅剩 18 1%。


~(125)I在鸡和鸡蛋内的分布及转移规律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肉鸡与蛋鸡在喂饲 2 0 μl12 5 I NaI(10 0 μg/ml)溶液 (4 μCi)后12 5I在鸡体内的分布和积累。结果表明 ,12 5I NaI喂饲后 3h ,肉鸡内各器官和组织就测到放射性 ;6h时各器官和组织中的放射性比活度达到相对高峰 ,随后放射性比活度持续下降 ;18d时各器官和组织除羽毛之外均未能检测到放射性。在12 5I NaI喂饲后 6h~ 1d间 ,肺、肫、肠中12 5I积累较多 ,肌肉内相对于其它器官放射性比强不高 ,但按总量来说 ,12 5I在肌肉中的积累最多。12 5I在鸡毛中存在时间最长。12 5I NaI(4μCi)喂饲蛋鸡后 ,1~ 15d内所生的蛋中都有12 5I的积累 ,其中蛋黄中积累最多 ,且存在时间最长


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核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个别品种M1 代出现了谷粒颜色的突变。M2 代在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经同一材料的空间和γ射线辐照处理比较,其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的突变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空间处理的M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可望直接育成新品种。


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沙蚕毒系、氨基甲酸酯和新药剂锐劲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 ,同时比较了杭嘉湖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差异并开展了杀虫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 :二化螟对锐劲特、阿维菌素及三唑磷的敏感性较高 ,而对灭多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敏感性低 ;用药水平高的杭州地区 ,二化螟对杀虫单已产生了较高抗性 ,而安吉、嘉兴地区的抗性也正在发展之中 ;三唑磷与辛硫磷、阿维菌素 ,灭多威与水胺硫磷混配 ,对二化螟均具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敏感性 抗药性 药效 混配增效作用


应用RTPCR和RFLP分析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对来自浙江省 3个不同地区的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JD ,DQ ,HY)和参考株H12 0 ,通过蛋白酶K SDS处理、酚 氯仿法抽提基因组RNA ,经RT PCR扩增得到了预期为 1.72kb的S1蛋白基因c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PstI,Ksp632I对S1基因cDNA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JD ,DQ ,HY毒株的RFLP带型相同 ,但与经典的肾型IBV代表株 (即T株、Gray株、Holte株 )以及呼吸型H12 0 均不相同 ,与国内已报道的肾型DL毒株也不同 ,表明浙江省流行的肾型IBV很可能是新的变异株。
关键词: RT-PCR RFLP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基因型


苯甲酰基脲类和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苯甲酰基脲类 (氟铃脲 )和双苯甲酰基肼类 (抑食肼和虫酰肼 )昆虫生长调节剂 (IGR)及其混用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供试 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 ,逐渐表现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 ,最终死亡。死亡幼虫体壁薄而易破 ,头部背面呈现明显突起的白色透明水泡状 (易破体并有体液流出 ) ,部分虫体黑化 ,表现明显的蜕皮障碍。 3龄幼虫经抑食肼处理后 ,最先也表现为行为迟缓、食量减小 ,最终死亡的幼虫虫体缩小并发黑 ,部分存活的幼虫 2d后即蜕皮。氟铃脲与抑食肼混合处理后 ,部分试虫呈现氟铃脲的中毒症状 ,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 ,少量个体两种症状并发。氟铃脲对棉铃虫 3幼虫的LD50 值 (点滴法 )和 1龄幼虫的LC50 值 (叶片法 )分别为 0 .74 34 μga .i./头和 2 .0 592mg/L ,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 ;虫酰肼对棉铃虫 1龄幼虫也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 ,LC50 值为 2 5.2 576mg/L ;抑食肼对棉铃 3龄幼虫触杀毒力很弱 ,LD50 值超过 39.3633μga .i./头。氟铃脲与虫酰肼混合处理后 ,对棉铃虫的作用以相互独立作用为主 ,但氟铃脲 1mg/L加虫酰肼 5mg/L则呈现增效作用。
关键词: 昆虫生长调节剂(IGR) 苯甲酰基脲类 苯甲酰基肼类 棉铃虫 中毒症状 触杀毒力 胃毒作用 混合增效


60日龄大蛋系和高产系绍兴蛋鸭血清激素水平和酶活性的比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 6 0日龄大蛋系和高产系绍兴蛋鸭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 )、甲状腺激素 (T3、T4)和碱性磷酸酶 (AKP)、谷草转氨酶 (GOT)、谷丙转氨酶 (GPT)、总蛋白、白蛋白等的含量 ,并观察了生长过程中体重和 1 5 0~ 30 0日龄的产蛋率及蛋重等生产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 ,大蛋系初生、 6 0日龄和开产时体重显著高于高产系。大蛋系平均蛋重、 2 0 0日龄和 30 0日龄蛋重均显著地高于高产系 ,而高产系平均日产蛋百分率显著高于大蛋系。 6 0日龄血清中IGF 1、T4含量大蛋系均显著高于高产系 ,血清白蛋白、总蛋白、GPT、GOT浓度大蛋系也显著高于高产系
关键词: 绍兴蛋鸭 生产性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甲状腺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