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共生菌在昆虫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中的作用
《昆虫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共生菌与宿主的互作关系现已成为昆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昆虫共生菌不仅能够为宿主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还可合成很多活性物质参与调控宿主的生态适应性、抗逆性、多样性形成以及生殖、交配行为等。微生物类杀虫剂虽应用广泛,但由于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在田间的长期应用,逐渐在害虫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这与害虫体内共生菌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昆虫共生菌介导宿主在抵御逆境胁迫中的抗性形成,重点归纳了昆虫共生菌协助宿主在抵抗白僵菌Beauveria、绿僵菌Metarhizium、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以及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等生防真(细)菌侵染中的作用,还深入解析了共生菌对外来病原物侵染宿主的防御机制。现有研究表明,抵御外源病菌侵染的共生菌主要分布于昆虫的表皮、触角腺和肠道等器官或组织中;泛菌Pantoea、假单胞菌Pseudomonas、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杀雄菌Arsenophonus等共生菌在协助宿主对抗病原侵染中的表现较为突出,对多种昆虫宿主具有保护作用;此外,这些共生菌主要通过与外源菌竞争营养、分泌抗菌物质和调节免疫系统3条途径来提高昆虫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本文为深入解析病原微生物-昆虫-共生菌的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开发基于共生关系调控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昆虫 共生菌 外源物侵染 防御机制 微生物杀虫剂开发


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理生化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 × 107CFU·g-1乳酸菌、1 × 107CFU·g-1乳酸菌+1 × 109 PFU·g-1噬菌体为试验组,以投喂方式养殖中华鳖90 d.对血清和肠道的酶活性,肝、脾、肾等器官的组织切片形态,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组成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联合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的饲料均能显著(P<0.05)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增加胰蛋白酶活性,乳酸菌+噬菌体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菌+噬菌体组的谷草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乳酸菌组的肝LYSC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然而,组织切片和肠道菌群的差异变化并不显著,各组织细胞均具有完整的形态与结构,肠道微生物的a多样性和门、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乳酸菌和噬菌体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鳖的健康水平.


模拟运输下减振包装对猕猴桃货架品质和苹果酸代谢的影响
《林业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徐香’猕猴桃贮运过程中不同减振包装材料的减损防伤效果和对猕猴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及发泡聚乙烯包装对猕猴桃采后苹果酸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期为物流过程猕猴桃风味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泡沫网袋、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乙烯(EPE)3种减振材料包装猕猴桃,通过在振动实验台72 h振动实验模拟道路运输,测定果实贮藏过程货架期品质(硬度、色泽、可滴定酸、可溶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变化;对细胞膜损伤指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脂氧合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猕猴桃果肉苹果酸代谢相关酶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泡沫网袋和EPS包装相比,EPE包装能够维持猕猴桃果实硬度和色泽,延缓抗氧化物质含量下降,抑制膜脂过氧化程度并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的苹果酸含量与NAD-MDH、PEPC酶活呈正相关,与NADP-ME酶活呈负相关,EPE包装能够保持苹果酸代谢相关酶NAD-MDH、PEPC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结论】在猕猴桃鲜果贮运过程中EPE减振包装有利于贮运过程其货架期品质的保持,对猕猴桃果实苹果酸的代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猕猴桃 模拟运输 品质 减振包装 苹果酸代谢 基因表达


浙麦冬HMA基因家族鉴定及镉胁迫响应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镉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浙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不仅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其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浙麦冬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镉富集规律,鉴定和分析浙麦冬重金属ATP酶(heavy metal ATPase, HMA)家族成员。研究发现浙麦冬富集系数高达2.75,在土壤镉污染修复中显示出良好的镉富集潜力。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鉴定出9个浙麦冬P1B型重金属ATP酶(P1B-ATPases)家族成员,其中OjHMA1–OjHMA6属于锌/钴/镉/铅ATP酶(Zn/Co/Cd/Pb-ATPases),OjHMA7–OjHMA9则属于铜/银ATP酶(Cu/Ag-ATPases)。在镉胁迫下,OjHMA1、OjHMA2、OjHMA3和OjHMA7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表明其在镉离子的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拓扑结构分析揭示了HMA蛋白具有该家族典型的跨膜(transmembrane,TM)片段以及调节离子吸收与释放的A、P和N功能域,跨膜片段上存在着金属离子结合位点(M4、M5、M6)。根据跨膜域数目及金属结合位点上氨基酸的不同,可将植物的HMA家族蛋白分为3个亚组:P1B-1 ATPases、P1B-2 ATPases和P1B-4ATPases。P1B-1ATPases亚组包含的TM4(CPC)、TM5(YN[X]4P)和TM6(M[XX]SS)基序,P1B-2ATPases亚组的TM4(CPC)、TM5(K)以及TM6(DKTGT)基序,P1B-4 ATPases亚组的TM4中的SPC和TM6中的HE[X]GT基序,都是其蛋白发挥功能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对接对金属离子结合位点进行了详细解析,揭示了CPC/SPC、DKTGT和HE[X]GT等关键保守序列在金属离子配位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通过基因工程提高浙麦冬对镉吸附和耐受性的分子靶点,也为培育具有高镉吸附能力的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WOFOST模型对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发育模拟的适应性评价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收集2006-2012年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和气象资料,对WOFOST模型进行调参验证,确定了关键发育阶段内所需积温、比叶面积、分配系数和枯萎速率等作物参数,并评价了模型在江淮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WOFOS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江淮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过程,开花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叶干物质量、茎干物质量、穗干物质量、地上干物质量和产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1.73~4.66 d、1.94~4.42 d、0.39~2.51、(0.43~0.86)×10~3 kg/hm2、(0.86~1.52)×10~3 kg/hm2、(0.52~1.21)×10~3 kg/hm2、(1.38~1.96)×10~3 kg/hm2和(0.45~1.33)×10~3 kg/hm2;NRMSE分别为0.75%~1.96%、0.74%~1.49%、8.74%~43.40%、14.94%~30.55%、18.16%~28.84%、9.44%~22.81%、11.33%~15.89%和5.49%~13.43%,其中合肥水稻发育期,叶、茎、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镇江水稻LAI和荆州水稻产量模拟效果最优。水稻LAI、叶和茎干物质量随移栽天数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穗和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移栽天数增加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WOFOST模型 江淮地区 水稻 生长发育 适应性


爪哇棒束孢MSC-F1对柑橘全爪螨的毒力测定及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 MSC-F1对柑橘全爪螨具有强致病性,该生防菌株的研发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了提高爪哇棒束孢MSC-F1液体发酵产孢量,为固相产孢提供优质种子液,以产孢量为指标,应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菌株MSC-F1进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SC-F1最适培养条件:温度29℃、转速200 r/min、接种量16%、装液量50 mL/250 mL,培养时间5 d和pH 6.0;最适培养基配方:葡萄糖45 g/L、大豆粉15 g/L和NaCl 0.50 g/L,发酵优化后产孢量较优化前提高了5.80倍。室内致死性试验表明,菌株MSC-F1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越高,对柑橘全爪螨的致死效果越好。在接种后第8 d,对柑橘全爪螨成螨的LC50为1.69×10~7个孢子/m L,孢子浓度为1.0×10~8个孢子/m L下的LT50为6.45 d。综上所述,爪哇棒束孢MSC-F1对柑橘全爪螨致死效果优良,且经发酵工艺优化可以大幅提高产孢量,可为该生防菌株进一步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爪哇棒束孢 发酵优化 生物防治 柑橘全爪螨 致死效果


胧月果汁/粗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胧月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特性的可食用多肉植物。本研究利用高尿酸饲料(含20%酵母膏和4%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HUA)小鼠模型,探究胧月果汁/粗多糖对HUA小鼠血尿酸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胧月果汁/粗多糖可显著降低HUA小鼠血清中的尿酸浓度(P<0.05),其血尿酸水平较模型组分别降低了14.76%和29.83%;同时,血清尿素氮水平较HUA小鼠分别下降了22.56%和18.05%,并改善肾小球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等肾脏病变情况。RT-qPCR分析显示胧月果汁/粗多糖可抑制尿酸重吸收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的表达,促进尿酸排泄转运蛋白ABCG2的表达,抑制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此外,胧月果汁/粗多糖还能抑制未分类的脱硫弧菌科和脱硫弧菌属等有害的硫酸盐还原菌,促进穆里巴库鲁姆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有益菌,表明胧月可调节HUA小鼠肠道菌群。本研究结果有利于多肉植物胧月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同时可为开发胧月相关的降尿酸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与价值评估
《浙江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的省份,也是目前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已发现数量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认定数量最多的省份。基于浙江省最新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果,全面分析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在历史起源、地形地貌和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综合评估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的价值。对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在历史起源上,起源于两宋时期的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其次为唐朝、明朝和清朝;在地形地貌上,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数量最多,滨海地区亦较为丰富;在产业类型上,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所属产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复合型。对多元价值的评估发现:85.4%的农业文化遗产涉及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相关的主要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 995.67亿元,对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源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农业技术源头、品种源头和文化源头,对浙江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以产业复合型为典型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种养结合、良性循环等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农耕智慧,可为浙江全方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提供重要指引和启示。


猪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病育种是提高猪(Sus scrofa)对病原体感染抵抗力的重要手段,成功应用依赖于对宿主抗病候选基因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因此,鉴定优质抗病候选基因对抗病育种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由几种重要病毒引发的猪传染性疾病的抗病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和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本文还讨论了抗病候选基因研究及其在育种实践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为我国猪抗病育种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橙子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损预测研究
《核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橙子品质成分含量的快速无损预测,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获取了82个橙子样本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5种预处理方法及3种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橙子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对比分析3个不同特征波段所建模型,筛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全波段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后建立的PLS模型最优;SSC含量预测时,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P)分别为0.904 7和0.391 5;TA含量预测时,测试集的R2和RMSEP达到0.903 6和0.296 6;相较于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单独建立的模型,融合后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稳定性最佳。综上,利用高光谱特征融合技术对橙子的SSC和TA含量进行预测可行。本研究可为水果品质成分的快速智能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橙子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高光谱技术 光谱特征 纹理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