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北果树 》 2013
摘要:1常见病虫害1.1白粉病白粉病广泛发生于保护地栽培中,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发病最适温25~30℃,病原菌会感染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花、果梗、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似薄霜的白色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面被白粉覆盖,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现代农村科技 》 2013
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有效杀菌剂,明确其最适施药时期,分别采用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了6种药剂的内吸治疗效果和8种药剂的保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玉米杂种胚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远缘杂交单倍体胚植株再生频率,剥取胚龄16~20d的小麦单倍体胚无菌条件下接种到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直径<500μm的小胚在1号培养基、直径>500μm态的较大胚于2号培养基能一步成苗直接发育成具有丛生芽和健壮根的幼苗;若把丛生幼芽分开后分别转移到1/2 MS基础培养基,则可分化增殖为多株麦苗。小胚培养基配方为:1/2MS+0.1mg.L-12,4-D+0.2mg.L-1BA+300mg.L-1LH(水解乳蛋白)+50g.L-1蔗糖+7g L-1琼脂,pH=5.8,成苗率71%;大胚培养基配方为:1/2 MS+0.1mg.L-12,4-D+0.2mg.L-1BA+30g.L-1蔗糖+7g.L-1琼脂,pH值5.8,成苗率83%以上,以上培养基维生素部分为正常MS培养基维生素加入量的2倍。适宜于小麦单倍体胚再生和繁殖的生长素效果:2,4-D>IBA>IAA,培养基加入2,4-D后经继代培养途径形成单倍体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增加了单胚再生植株数和植株丛生苗数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胚成苗率以及染色体加倍效率,从而提高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水平,缩短小麦新品种生产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引领 棉农福音——南宫市立新粮棉专业合作社万村千乡植棉产业化会议侧记
《现代农村科技 》 2013
摘要:2013年3月2日,南宫市立新粮棉专业合作社培训室里座无虚席,专业合作社会员神情专注,充满向往,会场掌声不断,会后莫不交口称颂:这一顿科技大餐真是听得过瘾,取到了真经,知道以后的地怎么种,以后棉业之路怎样走了。为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南宫市创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棉业经营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植棉产业和提高棉农收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探索一条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 广适 抗逆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冀麦585
《现代农村科技 》 2013
摘要:冀麦585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2012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目前正在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1品种选育过程以太谷核不育群体为基础,逐年加入冀5418冀5385、冀麦38、石4185等,2000年对该群体进行选择,得到部分可育株,从2001年开始对可育株连续进行系谱法选择,经过7年定向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品种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及趋势分析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其结构会相应调整,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弄清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对该区1986-2010年间种植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明确了该区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构成情况,探讨了该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及内在原因,提出了未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