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海州湾秋季小眼绿鳍鱼的摄食策略及食物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年及2013—2015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分析733尾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策略以及食物选择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摄食饵料生物共有8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种类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眼绿鳍鱼的食物组成无明显体长变化。不同体长组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差异显著(P<0.05)。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表明,底层盐度、底层水温和纬度对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体长、经度和水深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摄食策略分析表明,小眼绿鳍鱼是以虾类和鱼类为主要饵料类群的广食性鱼类。通过计算食物选择性指数发现,小眼绿鳍鱼喜食饵料与实际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其摄食既具有较强的主动选择性,同时又受到海州湾饵料丰度和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海州湾 小眼绿鳍鱼 摄食生态 摄食策略 食物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的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采集到的鱼卵研究对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分析鉴定鱼卵种类。本研究获得鱼卵个体有效线粒体COI序列信息217个,测序成功率为68.5%。经BOLD数据库比对分析,成功鉴定鱼卵5目14科19属20种(未知种2种);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6,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种间遗传距离为0.149~0.325,平均遗传距离为0.255,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的128倍;鱼卵样品以鲈形目数量最多,占51.8%;鲱形目次之,占24.8%;其中鱼卵优势种为黄斑鲾(Photopectoralis bindus)、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粗鳞鮻(Chelon subviridis)、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亚洲(Sillago asiatica)。本次调查川山群岛东部海域获得鱼卵数量、鱼卵种类数均最多,是江门沿岸海域日本鳀、龙头鱼的主要产卵场;黄茅海、镇海湾西部水域均未获得鱼卵,可能与水域环境变化及陆源污染导致产卵环境破坏、亲体量减少有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分布格局,为其制定有效的产卵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表明DNA条形码技术能有效地对鱼卵进行种类鉴定,可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沿海海域鱼卵鉴定工作。

关键词: 鱼卵 江门沿岸海域 DNA条形码 mtCOI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幼虫变态的诱导

水产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关键词: 岩牡蛎 肾上腺素 单体牡蛎 变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硬头鳟幼鱼C、N、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模拟了硬头鳟海水网箱养殖周期内的温度变动范围,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碳(C)、氮(N)、磷(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重为(150.27±22.90)g的硬头鳟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温度条件(9、13、16和19℃)进行培养,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组内硬头鳟幼鱼C、N、P营养要素的收支情况。研究表明:温度对海水环境中硬头鳟幼鱼的C、N、P营养要素收支具有显著影响(P<0.05)。硬头鳟幼鱼的摄食率、排粪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在9℃处理组中分别为0.699mg·g~(-1)·h~(-1)、0.099mg·g~(-1)·h~(-1)、4.154μg·g~(-1)·h~(-1)和0.435μg·g~(-1)·h~(-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16℃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18mg·g~(-1)·h~(-1)、0.150mg·g~(-1)·h~(-1)、7.173μg·g~(-1)·h~(-1)、0.577μg·g~(-1)·h~(-1)。硬头鳟幼鱼的耗氧率在低温环境中随温度的上升增加显著,耗氧率(OR)与温度(T)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方程OR=-0.816 2T2+33.224T-28.689(R2=0.798 5)。C、N、P营养要素的生长余力在9℃处理组中分别为0.213、0.036和0.008mg·g~(-1)·h~(-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16℃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53、0.058和0.010mg·g~(-1)·h~(-1)。19℃处理组中,C、N营养要素的吸收效率分别为63.48%和82.56%,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P营养要素的吸收效率为75.47%,显著低于16℃处理组。高温环境对硬头鳟幼鱼的营养要素收支会产生不利影响,网箱养殖过程中,水温过高时,应通过减少投喂并增加曝气的方式降低鱼体死亡的风险。

关键词: 硬头鳟幼鱼 温度 海水环境 营养要素收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浮游植物对沙尘和灰霾添加的响应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通过2016年5月~6月在南海3个站位开展的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研究了沙尘和灰霾添加对南海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沙尘和灰霾添加由于提供了N、P等营养盐,整体上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且促进程度与添加量密切相关.通过定量计算营养盐指数和叶绿素a累积浓度,发现培养期间叶绿素a累积浓度与沙尘添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7,P<0.01);低浓度灰霾添加的作用与沙尘添加类似(R~2=0.91,P<0.01),但当灰霾浓度增大时,叶绿素a累积浓度的增加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与灰霾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毒性物质有关.各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表明,沙尘和低浓度灰霾添加使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由超微型向小型和微型转变;在高浓度灰霾添加组,由于营养盐与毒性物质的综合作用,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变化不明显.超微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测定结果表明,沙尘对聚球藻、原绿球藻和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均表现出促进作用,高浓度灰霾添加能够抑制聚球藻和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的生长.

关键词: 沙尘 灰霾 南海 浮游植物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对急性温度胁迫的抗氧化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其生存的最适温度为12~18℃,温度胁迫是虹鳟在夏秋季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枫叶鲑和硬头鳟均为品质优良的虹鳟选育种.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两种倍性虹鳟抗氧化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二倍体枫叶鲑和三倍体硬头鳟幼鱼,分别在13、17、21和25℃下进行热应激试验.在达到目标温度后的0、1、6和12 h取样,之后将受试鱼恢复至13℃的适宜温度下培养,并在恢复培养的、1、12、24和48 h后取样,测定受试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和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表明:枫叶鲑和硬头鳟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17℃组没有出现显著升高;21℃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活性在热应激期间出现显著升高,但枫叶鲑的SOD活性在恢复过程中恢复到正常水平;25℃组枫叶鲑和硬头鳟的SOD、CAT和GPx的活性均显著提高;但在恢复试验进行、24 h后,CAT和GPx的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枫叶鲑在1721和25℃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组,而硬头鳟仅在21和25℃组HSP70的产生量显著高于13℃组.通过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值对多种抗氧化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枫叶鲑在17和21℃组急性温度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显著高于硬头鳟,但在25℃组硬头鳟的抗氧化响应高于枫叶鲑.这表明不同倍性虹鳟幼鱼在不同温度急性胁迫下的抗氧化响应有所差异.

关键词: 枫叶鲑 硬头鳟 急性温度胁迫 抗氧化酶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崂山隆起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海相中-古生界分布广泛且厚度大,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早期油气聚集可能在后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崂山隆起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构造运动中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与油气保存的关系,以及盖层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关系,探讨崂山隆起内部油气保存条件的差异性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结果表明:崂山隆起呈差异性油气保存特点,位于崂山隆起中南部的高石稳定带是一个早期断裂不发育的弱变形区,后期构造运动改造破坏程度较弱,特别是下古生界具备较为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多以断背斜和低幅宽缓背斜为主,发育多个大型圈闭,岩浆活动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而崂山隆起北部的青峰变形带断裂系统发育,地层褶皱变形强烈,单个圈闭规模较小,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高石稳定带中南部是进一步油气勘探和调查参数井钻探的重点目标区。

关键词: 构造运动 盖层条件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中-古生界 崂山隆起 南黄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坑嵌岩地下连续墙防渗效果探测方法试验研究

施工技术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地下水准三维稳定流模型存在局限性这一情况,在模拟渗流运动的过程中采用"等效集中法",将可能的渗漏点和其他越流途径等效集中于墙趾处,形成与场地内真实含水层相似的虚拟等效层,概化出等效处理后的降水数值模型。结合武汉地铁8号线徐家棚站嵌岩地下连续墙工程的实际隔水效果,将数值模拟后的计算结果与现场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基本一致,证明该方法在模拟有渗漏问题的地下连续墙内基坑降水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过程的理论可行性。

关键词: 嵌岩地下连续墙 等效集中法 数值模型 现场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冲绳海槽海底热液区附近浮岩气孔充填沉积物中热液活动的地球化学记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冲绳海槽伊平屋北热液区附近两个站位(HOBAB2-T3和HOBAB2-T6)的浮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充填沉积物的浮岩(T3-D、T6-D)和去除沉积物的浮岩(T3-C、T6-C)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矿物组成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岩气孔充填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冲绳海槽内碎屑沉积物的混入,其中气孔较小的T3浮岩中充填的沉积物组成主要为伊利石和石英,而气孔较大的T6浮岩中充填的沉积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和长石,代表了海槽内沉积物的一般矿物组成。邻近热液区的T3浮岩气孔中的沉积物含有异常高含量的Pb(>101μg/g)、Zn(>196μg/g)、Cu(>47μg/g)等金属元素,代表强烈的热液活动信号;距热液区稍远的T6浮岩气孔中沉积物也表现出Pb、Cu等元素含量的异常特征,可能代表较弱的热液活动信号。这说明海底热液区附近的浮岩气孔中充填的沉积物可以记录热液活动的信息,这对寻找浮岩分布区新的热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浮岩 气孔充填沉积物 热液活动 矿物组成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北附近海域悬浮体输运及通量的季节变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5年9月和12月闽北附近海域3条断面上的同步连续沉积动力学观测,结合对应时段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闽北近岸海域冬季和夏季悬浮体分布和输运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悬浮体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季风活动对水体扰动强烈,水体垂向混合较为均匀,近岸沉积物再悬浮活跃,其浓度值明显高于外海;而夏季近岸悬浮体浓度明显降低。在50m以深的外海海域,悬浮体浓度无显著的季节差异,且空间变化幅度很小。受东北季风和闽浙沿岸流的影响,冬季悬浮体总体上沿东北向西南的沿岸方向输送,输运通量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减小;在夏季,闽北近岸海域悬浮体输运方向与冬季一致,但输运通量显著减小;外海海域的悬浮体输运方向指向东北,输运通量明显高于冬季。在离岸断面上,中间站位(水深约50m)的悬浮体浓度低于其两侧站位的浓度,这是由于在近岸一侧主要受控于闽浙沿岸流,而外海海域主要受控于台湾暖流,50m等深线为闽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相互作用的交汇处,受闽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影响。温度锋面与闽北附近海域内的泥质区对应关系较好,温度锋面对悬浮体向外海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度锋面西北侧悬浮体浓度较高且沉积速率较高。

关键词: 悬浮体浓度 输运通量 季节变化 闽北附近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