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晋荞麦(甜)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晋荞麦(甜)8号是由日本引进的甜荞经EMS(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剂处理,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在2013—2014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等特点,2 a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晋荞麦(甜)3号)增产7.2%,生产示范平均比对照增产24.5%。2015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山西省甜荞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水槽法在大豆抗旱性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大豆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抗旱性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难控制,精准的抗旱性表型较难获得。通过在田间放置不同直径集水槽研究大豆生长及田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而探索利用该方法进行大豆抗旱性鉴定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集水槽直径的增加,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但大豆植株分枝数、结荚高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直径集水槽对土壤温度和重量含水率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对14∶00土壤5 cm处温度有显著影响;放置集水槽对0~10 cm土壤重量含水量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大豆行间放置集水槽能降低土壤重量含水量,不同直径集水槽处理间大豆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及单株产量等与抗旱性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以不放置集水槽的普通管理模式作对照,用田间放置直径为25 cm的集水槽可以对大豆抗旱性进行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固氮效能及生物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晋北生态区给主要推广品种筛选适宜的高效根瘤菌,使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生产体系。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的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作为试验材料,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土壤为基质,结合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比较供试材料的结瘤数、固氮酶活性、株高、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筛选出适合供试材料巨能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4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并将这4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7%,15.8%,11.3%和13.3%,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9%,10.2%,9.7%和10.1%,其中,CCBAU30015表现最为突出,在各个指标上与对照间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通过土壤筛选的高效根瘤菌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药剂对小地老虎幼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种药剂:甲维盐、高效氟氯氰菊酯、虫酰肼和高氯·甲维盐,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对4种药剂的实验室自制剂型2%甲维盐微乳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20%虫酰肼悬浮剂和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氟氯氰菊酯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毒力最高,其毒力LC50值为0.46 mg/L,其次为高氯·甲维盐,LC50值为0.74 mg/L。在田间使用4%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 g/667m2时,药后3 d和12 d的防虫效果均可达93%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粒苋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很多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就不同的环境因子(温度(Tm)、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气孔导度(Cleaf)、胞间CO_2浓度(CO_2int)和蒸腾速率(Tr))对籽粒苋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与籽粒苋净光合速率的相关关系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与籽粒苋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与籽粒苋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各因素之间也存在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5个因素对净光合速率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PAR>Tr>Cleaf>Tm>CO_2int。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了解各个因素直接或间接对籽粒苋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小,为提高籽粒苋光合效率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大果型新品种‘金冠酥’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16
摘要:‘金冠酥’是从‘砀山酥’自然芽变选育而成的大果型梨新品种。果实近似短卵圆形,下粗上细,平均纵径8.85 cm、横径9.11 cm,果形指数0.97。平均单果重360 g,大小较整齐。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藏后变为金黄色。果皮光滑,果点中大、较稀,色泽鲜亮,较美观。果梗长2.9~4.2 cm,较粗,有明显的梗洼,梗洼较浅。果肉白色,肉质细,酥脆,汁多,味甜,有香气,石细胞少,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4%,还原糖含量8.1%,总糖含量8.2%,总酸含量0.10%。果心小,可食率94.4%。在山西省中北部,果实9月下旬成熟,耐贮藏。2015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蓝孢孔菌属一新种的营养成分及其急性毒性分析
《中国食用菌 》 2016
摘要:从山西大同地区沙棘腐木上分离获得野生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 sp.)一新种,即Fomitiporia guoshangensis(S.Guo&L.H.Guo)。为分析其营养及药用价值和急性毒性,测定其中粗脂肪、粗蛋白、粗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及三萜类化合物、葡聚糖、黄酮等功能成分含量;以原粉4 g·kg~(-1)、水煎56 g·kg~(-1)剂量给小鼠灌胃,给药后连续喂养14 d,记录生长情况,并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含有蛋白质16.10%、粗多糖2.14%、粗脂肪1.02%、氨基酸12.51%,并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葡聚糖、黄酮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小鼠无明显的中毒症状、死亡和脏器损伤现象。表明此菌株营养和功能成分显著,无急性毒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Fomitiporia guoshangensis 新种 营养成分 功能性成分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