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玛瑙”甜樱桃不同果枝需冷量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以山西晋中地区"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在2012、2013年采用0~7.2℃模型,通过花枝(混合枝、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簇状)田间采集,组培室恒温水培法,对其日光温室生产中需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樱桃的叶芽需冷量低于花芽;5类果枝需冷量顺序为花簇状<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混合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复播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6
摘要:向日葵喜温耐寒,适应性广,适合山西大部分地区播种。复播食用向日葵有利于有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为农民增产增收。但一直以来山西食用向日葵种植主要以春播为主,随着食用向日葵市场的不断扩大,育种技术的进步,适合复播的食用向日葵优良品种的出现,为复播食用向日葵的推广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山西气候特点以及向日葵生理特征,笔者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适合山西中南部食用向日葵复播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速冻保鲜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 》 2016
摘要:晋超甜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06年以TY32-111为母本、以TY37/771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同时分析2009—2010年的生产试验、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评定。结果发现,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适宜在我国玉米种植区种植,且可以单种或复(套)种,春、夏、冬皆可播种,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的理想品种,种植密度为45 000~48 000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新品种生长规律及产量形成规律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作物籽粒产量形成规律与产量密切相关。为了明确高产绿豆新品种中绿6号、中绿13的产量及籽粒形成规律,在北京、唐山试验区对其生育期,花荚、籽粒形成规律,以及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2个绿豆品种的开花进程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密度加大,始花期提前,终花期延后,导致花期延长;同时,开花数减少,且以主茎花为主。中绿6号、中绿13这2个品种花后10~20 d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大,20 d后积累较慢并达到恒质量。中绿6号、中绿13均在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研究结果对上述绿豆新品种在京翼地区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三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栖息于稻田且主要取食水稻茎叶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成虫为供试材料,经氯化镉、氯化铜和硫酸锌(Cd Cl2、Cu Cl2和Zn SO4)3种重金属急性染毒,采用RT-q PCR技术检测中华稻蝗2个金属硫蛋白基因(Oxya chinensis metallothionein,Oc MT1,Oc MT2)在精巢、卵巢和肌肉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均可诱导中华稻蝗MT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经Cd急性处理后,3个器官组织中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d浓度的增高而诱导表达上调;经Cu急性处理后,精巢和卵巢中Oc MT1在最低浓度时的诱导表达量最高,Oc MT2表达水平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肌肉中2个MT基因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经Zn处理后,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随着Zn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3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MT在不同器官组织均有诱导表达作用,但各浓度处理后其诱导表达水平不同,Oc MT对不同重金属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职业修养探索研究
《农技服务 》 2015
摘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是农业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在思想素质、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科学素养等方面不断提高和规范。应强化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树立积极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观念,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处理好档案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同时应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前沿性、动态性的内容了解和掌握,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论园林建筑艺术类型及在园林中的作用
《农技服务 》 2015
摘要:园林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园林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可构成独特的艺术类型。尤其是中国园林建筑有自己传统的审美和艺术内涵。文中就园林建筑的重要性、园林建筑的规格特征、园林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园林和园林建筑的现状予以阐述;并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建筑艺术也在不断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和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2013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黄腐酸土壤改良剂施用量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及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降低大豆0~60d耗水量,其中以砂土上0~30d耗水量降低效果显著,提高了60~90d耗水量,且以中量黄腐酸处理对砂土和壤土上60~90d耗水量提高效果显著。砂土上低、中量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分别显著提高大豆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10.1%和49.7%。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分别显著提高壤土和黏土上种植的大豆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5.0%~44.3%和26.5%~40.9%。施用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可显著提高植物N吸收量7.2%~79.4%、P吸收量9.2%~66.4%、N肥表观利用率23.7%~162.4%、P肥表观利用率30.7%~194.9%、大豆产量8.1%~61.4%。中量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砂土和壤土上种植的大豆养分吸收、肥料利用和产量提升效果最明显。砂土和壤土上提高大豆水肥表观利用率和产量最适宜的黄腐酸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30kg/hm2,黏土上为15kg/hm2。
关键词: 大豆 黄腐酸 土壤改良剂 耗水量 养分吸收 水肥表观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