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半干旱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2008年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旱作春玉米播前设置了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0、0.45、0.9、1.35万kg/hm2)处理,分析了该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两年定点试验表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存在季节性、层次性差异;0.9 kg/hm2覆盖量处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对保持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显著效果(P<0.05),较对照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14.2%;秸秆覆盖量达到1.35万kg/hm2时,土壤含水量不再显著增加。0.9~1.35万kg/hm2覆盖量处理较对照增产显著(P<0.01),幅度达16.9%;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增加了4.3~5.6 kg/(mm.hm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水稻硅转运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取水稻根中总RNA,根据NCBI中水稻硅转运子基因Lsi1(AB222272)、Lsi2(AB222273)的mR-NA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硅转运子基因Lsi1、Lsi2。并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两个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Lsi1-OCS和pCAMBIA2300-35S-Lsi2-OCS。克隆的水稻硅转运子基因Lsi1、Lsi2与NCBI中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33%、99.65%,氨基酸同源性都为100%。为后续培育其他硅转基因树木或农作物,增加其硅元素转运能力、提高其抗逆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农业生产模式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关系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对扬黄新灌区农业生产主要模式与农户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设施温室>牧草>养殖;双因子协作对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牧草×设施温室>经济作物×牧草>粮食×养殖>牧草×养殖>粮食×牧草>粮食×设施温室>经济作物×养殖。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牧草种植面积与人均纯收入呈正相关,牧草种植面积对人均纯收入的直接效应值大于相关系数。扬黄新灌区的发展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得农牧有效结合,提高系统的耦合性,显著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发展措施 盐池县 农业生产模式 人均纯收入


宁夏盐池油桃设施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中部干旱带的盐池县首次进行设施油桃栽培,定植第2年产量达到1 500 kg/棚(560 m2),第3年产量为2 500 kg/棚(560 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就该地区设施油桃栽培技术试验作以总结。


微量元素对宁夏粳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调整MS培养基中碘、硼、锰、锌、钼、铜、钴以及铁8种离子的有无及浓度,研究了微量元素对宁夏粳稻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少碘、硼、锰、锌、钴的培养基对粳稻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影响不大,缺少钼的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有一定的影响。而缺少铜和铁的培养基则对宁夏粳稻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产生很大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铁和铜元素的试验表明在铁盐浓度为0.05 mmol.L-1,铜离子浓度为1.0×10-4mmol.L-1时,分化成苗效果最好,而此试验中设置的其他铁离子和铜离子浓度均对粳稻分化和生长均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