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个类型桃及其杂种后代糖酸含量的差异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星×早露蟠桃和94-1-40×早红2号两个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糖、酸性状遗传与果形(扁平/圆形)、果皮毛有无(普通桃/油桃)、果肉颜色(白肉/黄肉)等质量性状的关系。桃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占总可溶性糖的60%以上,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桃果实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莽草酸含量很低,仅占总酸含量的约0.3%。在蟠桃群体中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群体,而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和莽草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份间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存在差异。油桃后代的苹果酸、总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其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平均含量与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05年油桃后代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2004年仅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两年的结果均表明,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各种糖酸组分在黄肉桃和白肉桃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组合的单株品比鉴定探讨
《玉米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玉米小区试验中存在的问题。高纯度(纯合度)亲本配制的杂交种遗传基础一致,单株和群体之间对组合的杂种优势效果一致。密度效应等导致了生产条件下产生异常植株。完全充分发育的单株体现了杂种优势的强弱。传统的小区试验可调整为单株低密度条件下的比较,选择杂种优势强的组合,单株高密度条件下检验品种的耐密性。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下表现较好的组合可能是理想的选择组合,可以同时进行密度肥力等复杂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里氏木霉Rut C-30产非淀粉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接种量与培养温度分别为8%和30℃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表L9(34)设计对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培养基湿度和发酵容器4个试验因子进行产酶影响力排序和条件组合优化,同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对纤维素酶,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初始湿度,最优组合酶活力456.3u/g;对木聚糖酶,发酵时间>培养基组成>发酵容器>初始湿度,最优组合酶活力5529.9u/g;对β-甘露聚糖酶,发酵容器>培养基组成>初始湿度>发酵时间,优化组合酶活力367.6u/g;对果胶酶,培养基组成>发酵容器>发酵时间>初始湿度,最优组合酶活力为544.6u/g;培养基发酵失重与β-甘露聚糖酶活力极显著正相关(r=0.811,P<0.01)、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正相关(r=0.724,P<0.05)。结论:通过改变发酵条件可调控该菌株产饲用NSP酶谱的酶活水平与比例,指标之间相关性可用于监测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状态。该菌株较适合作为饲用NSP复合酶制剂生产的菌株。
关键词: 里氏木酶RutC-30 固态发酵 非淀粉多糖酶 发酵条件 影响力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郊区田块尺度土壤质量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北京郊区3个典型田块为研究对象,T1与一山地接壤,T2紧邻京承高速公路,T3位于人为活动密集的村落附近。为了评价该区土壤质量以及初步探讨周边环境对其影响,选取土壤肥力因子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作为土壤肥力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分别对研究区T1、T2和T3进行定量评价;选取重金属Cu,Zn,Cr,Pb,Cd,As,Hg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1、T2和T3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494、0.624和0.630,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均一。T1、T2和T3土壤环境质量内梅罗指数分别为0.876、0.972和0.903,均处于土壤环境质量第Ⅱ级;各田块尤其是T2田块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综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认为,研究区肥力质量良好,土壤环境质量尚清洁,适合作为设施农产品生产基地。T1田块受山地影响,肥力质量较差;T2田块环境质量最差;人为活动密集的村落对T3土壤质量尚未见影响。
关键词: 评价 环境影响 肥料 风险 等级 土壤质量 田块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郊区生物质两种气站净产能评估与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能值方法对北京郊区生物质大中型秸秆气化站和沼气站的能值投入及产出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大中型秸秆气化站和沼气站净能值产出率(EYR)均小于1,秸秆气化站净能值产出率为0.55,沼气站净能值产出率为0.70,说明此2种能源经济生产方式效率低,不具备经济活动竞争力。因受到技术水平制约,这2种能源开发方式为经济不合算开发方式,对其开发利用尤其是大中型沼气站的开发利用应有清醒认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同时要注重其公益性特征,充分挖掘北京郊区生物质资源开发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露天煤矿区回填土壤具生态适应能力丛枝菌根真菌的筛选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应用灭菌的露天煤矿区回填土壤为培养基质,研究8个丛枝菌根真菌菌种(株)对沙打旺生长及根系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自江西和新疆的Glomus mosseae的2个菌株在露天煤矿区回填土壤上能够显著提高沙打旺的生物量,并能有效改善植株的磷、氮营养;其侵染率均在50%以上,且根外繁殖体数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说明此两个菌株在该土壤上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有助于露天煤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等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哈密瓜永久遗传图谱构建及比较分析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哈密瓜〔Cucumismelo L.ssp.melo convar.ameri(Pang.)Greb.〕是我国特有的栽培甜瓜种质资源,具有不同于网纹甜瓜〔Cucumismelo L.ssp.melo convar.cantalupa(Pang.)Greb.〕的独立遗传背景。以新疆哈密瓜和网纹甜瓜为亲本构建F2S6作图群体,采用SSR标记技术获得同时具有哈密瓜和网纹甜瓜遗传背景的永久遗传图谱。图谱由22个连锁群组成,包括201个SSR标记,1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977.153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4.837cM。本图谱中的17个连锁群与Fernandez-Silva等构建的网纹甜瓜遗传背景图谱具有线性关系,两张图谱共有46个相同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野生禾本科观赏草资源调查及繁殖特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了北京地区野生禾本科观赏草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提出了它们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范围;在培养箱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2种具有较大观赏潜力的草种——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和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种子发芽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冬前和春季分根种植对二者成活率的影响;并在盆栽条件下研究育苗基质对狼尾草和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Stend)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适宜做观赏草的野生草种有13种,分属9个属,其中仅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Arduino)Beauv.)为一年生,其余均为多年生;20℃(白天)/15℃(夜晚)最适宜狼尾草和大油芒种子发芽,发芽率在90%以上;狼尾草和大油芒春季分根成活率达100%,冬前分根移栽覆土条件下,前者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地栽植株的株高、分蘖和花序数明显高于盆栽条件;育苗基质对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纯壤土基质中,植株低矮,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低;添加草炭可明显提高幼苗的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壤土∶草炭(1∶1)是狼尾草和野古草育苗经济有效的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