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基于ArcIMS的农业气象信息发布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气象信息的可视化查询分析与统计是气象业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依托自动气象站网观测数据采集平台和通信网络,借助ArcIMS软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天津市农业气象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发布系统)。根据ArcIMS的体系结构特点,系统设计了数据层、应用层、浏览层的三层体系结构;针对自动站数据和温室数据的不同特点,设计了空间数据的文件组织方式和非空间数据的数据结构;以数据入库、配置地图文件,发布地图服务、二次开发定制等为流程,实现了系统功能。应用本研究的模式进行基于ArcIMS的系统开发,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方便了系统部署。将自动站数据和温室数据以WebGIS的形式发布,便于数据的直观显示,也使数据的查询分析更具交互性。系统在天津市气候中心的应用结果表明:界面设计简洁、操作简单、功能较强,很好的满足了气象部门日常信息管理及发布的要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WebGIS ArcIMS 农业气象信息 发布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区和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山区植被分类研究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区地形的特殊性导致了山区植被分类的复杂性。位于不同光照区域的同种植被,其光谱亮度值具有较大差异,分区使分类规则及阈值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多时相遥感数据能够充分利用不同植被类型间光谱特征时间效应。基于此提出了利用分区和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山区植被的分类研究。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山区植被分类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1.3%和0.72。

关键词: 分区 多时相 遥感 森林植被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RFID数据过滤模型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避免感染计算机病毒或者包含恶意代码等不良信息的电子标签对RFID应用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采用人工免疫系统的多层过滤机制建立了面向RFID数据中不良信息的过滤模型,模型的实施包括数据预处理、多层过滤器的生成与衰亡、过滤器的应用及进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召回率和正确率,这说明了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RFID数据过滤模型具有动态性和自适应强的优点,并为特定领域的信息分类问题解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 人工免疫系统 多层过滤机制 过滤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面向对象八叉树的虚拟漫游碰撞检测

计算机工程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借助面向对象概念,根据层数和叶结点链表个数上限来构建存储场景物体信息的高效八叉树。每个叶结点指向记录对应空间区域内物体信息的链表,每个空间物体信息链表按照其对象大小降序排列。在逐步求精阶段用降序包围球遍历链表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凸多面体剖分算法,使用主从MPI模式并行处理以实现精确碰撞检测。该方法利用物体空间位置关系进行碰撞检测,毋需存储大量空间物体三角面片。在基于粒子系统的土壤可视化漫游中的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高、实时性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八叉树 碰撞检测 包围球 凸多面体剖分 粒子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水应答转录因子CBF1的克隆与转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小麦(T.aestivum)转录因子CBF1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AF376136),设计引物从小麦品种‘京花1号’叶片中克隆出该基因,用拟南芥RD29B基因为启动子构建含CBF1基因的逆境诱导表达载体pBAC127F(6 967 bp),以‘99-92’、‘5-98’、‘104’和‘轮选987’等冬小麦品种(系)的幼穗和幼胚为材料,基因枪转化该表达载体。经筛选与植株再生,共获得14株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株系。这14个株系经PCR分析和点杂交检测,最终确认了5-98-40、5-98-41这2个株系为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拟南芥RD29B启动子调控下的转录因子CBF1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植株中。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 CBF1基因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环境信息远程采集和Web发布系统的实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田环境信息多样性、多变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GPRS、Web和Web Services技术的农田环境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首先,采用大量微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组成多跳、自组织智能网络系统,实现对农田环境信息的分布式多点采集;其次,通过GPRS将实时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服务器,经处理后存入数据库。最后,通过互联网发布数据并提供数据共享的服务。系统通过.Net Remoting机制构建分布式处理方式,实现了B/S、C/S和Web Services3种模式。通过客户端不仅可以查询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了解节点分布情况,而且能够远程控制服务器端的数据采集模块。该系统的实现为农业领域中远距离、多要素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农田环境数据 农田数据采集系统 精准农业 无线传感器网络 Web Service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土壤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平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田间土壤信息的持续获取,延长田间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对农田土壤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平台做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软硬件结构和低功耗实现方式。节点硬件系统采用支持低功耗睡眠模式的高性能单片机ATmega128L和低功耗射频芯片CC1000设计完成;通信协议在洪泛通信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数据包登记机制和网络梯度控制,并且支持全网同步的周期性睡眠。结果表明:传感器网络节点软硬件结构简单、实用;经过通信协议改进和加入新休眠机制后,在网络层上实现了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同步,功耗降低最大达80%,满足了农田土壤监测的需求。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土壤监测 低功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旱作条件下玉米施用氮肥对氮吸收和淋溶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研究了北方自然降雨情况下,玉米生育期间的氮素淋溶。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量对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和移动有影响,氮肥施用量超过300kg hm-2时,0~4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50cm的土层硝态氮的累积达到高峰;50cm以下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逐渐降低,100cm土层施肥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对照;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氮肥最佳施肥量为200kg hm-2,过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从环境方面分析,氮肥用量超过150kg hm-2就会发生氮素淋溶。

关键词: 氮肥 土壤硝态氮 淋溶 累积 春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技术的远程灌溉用水管理控制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系统是结合GIS技术和GSM通信技术,实施对农业灌溉用水的远程调度和管理同时合理的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在系统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对各个不同用水点的信息进行可视化的管理。同时利用GSM网络覆盖面积广、抗干扰强等特点,实现对数据的远程传输。利用Visual C++6.0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系统中的灌溉和用水历史数据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对灌溉用水的科学使用和管理。通过应用示范,为北京市水利系统提供一套功能完备齐全的用水计量管理系统,达到对北京市地下用水统一管理,统一收费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关键词: GIS GSM通信 历史数据 用水管理 远程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DVI和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

遥感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含量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指标,快速、大面积获取其变化动态信息,对于品种种植区划研究和食品品质加工非常重要。通过设置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小麦种植试验,综合分析TM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和小麦长势信息之间的关系,结合小麦灌浆期间气候环境条件对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特点,建立基于NDVI和籽粒氮素积累生理生态过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利用不同的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模型的预测值与测量值较为一致,均方根差(RMSE)小于0.47%-0.59%。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机理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年度、不同区域间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监测预报。基于空间遥感信息和籽粒氮素积累的生理生态过程,建立了较为简化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研究不仅为实时预测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对国内外现有小麦品质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冬小麦 TM影像 氮素积累 籽粒蛋白质含量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