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田信息传输方式现状及研究进展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农田信息传输方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信号传输介质农田信息传输方式可分类为有线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方式。在有线通信方式之中,CAN总线通信方式和基于掌上电脑的通信方式是其主要形式,已被应用于农业机械多传感器集成和农田信息采集;无线通信方式可分类为长距离通信(GSM,GPRS等)和短距离通信(蓝牙、ZIGBEE、RFID等)。GSM,GPRS借助于移动通讯网络,实现了农业信息远程采集与设备远程监控。蓝牙、ZIGBEE和RFID则在温室环境监控、农业物流识别以及农产品溯源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未来农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是嵌入式系统管理与控制网络化。
关键词: 农田信息传输 CAN总线 GPRS网络 无线通信 标准化


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诊断条锈病胁迫下作物的营养状况,测量感染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以及相应叶片全氮(LTN)含量,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微分光谱与小麦LTN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随病情加重,小麦LTN含量逐渐降低,并与一阶微分光谱在430~518、534~608、660~762 nm以及783~893 nm区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经检验,以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与蓝边内一阶微分总和比值(SDr/SDb)为变量的模型是估测LTN含量的最佳模型,其RMSE为0.3567,相对误差为8.33%。因此,利用高光谱遥感估测条锈病胁迫下作物LTN含量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小麦氮素营养监测、精准施肥以及条锈病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基于信息熵和模糊物元模型的城乡结合部农地质量评价——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资源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目前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明确,确定方法以定性为主,土地评价偏重土壤质量。针对此点,文章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TM影像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后,构建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计算500m×500m网格单元的熵值后借助突变点检测法确定城乡结合部内外边界,内外突变点位熵值为30;然后确定农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叠置法和多边形法相结合来获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糊物元贴近度聚类分析模型计算评价单元贴近度,划分研究区农地质量等级,并采用野外调查和相关系数法检验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农地质量中等偏上,以二级,三级为主,占评价总面积的73.35%;尽管受多因素及RS栅格数据特点的影响,城乡结合部带有锯齿状和犬牙交错,但本研究结合了行政界线完整性的原则,划分方法科学、适用,其结果为荆州市确定城市扩展方向、合理利用城乡结合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为类似地区城市扩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一种较好的思路。


RFID中间件在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标签和读写器标准的不兼容、传统应用基于特定设备的局限性、数据结构的差异性等造成了基于RFID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各环节信息沟通不畅、扩展性差,RFID中间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研究和分析了现存中间件架构的局限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备控制层、事件处理层、信息共享服务层三层的中间件体系结构,集中管理分布的读写器设备,过滤冗余数据并提取语义信息,利用发布/订阅模型实现信息共享。基于该体系结构构建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可减少农产品企业RFID应用的投入和维护费用,保证追溯链上各环节之间信息有效、实时的共享。


小白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及遗传特异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制我国小白菜品种的DUS测试标准,搜集和筛选了形态差异大、不同生态类型的地方品种和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大的杂交一代品种80份,在植物学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对80份小白菜品种进行了遗传特异性分析,构建了SSR指纹图谱。从131对SSR引物中筛选了20对多态引物组合,对80个品种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6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73.68%,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8个多态性条带。用5对引物Na12E02、Na12A08、Ni4D09、BRMS-269和BRMS-296的组合获得了每个品种的SSR特征带,可以将80个品种区分开来,从而建立80份小白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基于SSR标记的聚类分析表明,形态相似或来源相同的品种遗传基础相近,以遗传距离为0.36为划分标准,87.50%的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