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美丽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FJAT-10011抑菌效应及其产蛋白酶条件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对筛选到产蛋白酶且抑菌的美丽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FJAT-10011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1.25%、蛋白胨1.25%、牛肉浸粉0.3%、NaCl0.5%、硫酸镁0.05%、磷酸氢二钾0.05%。优化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 5.5、发酵温度25℃、发酵培养基装液量30mL/250mL、种子液接种量1%、发酵时间24h。在优化条件下,上清液酶活力达到8.41U·mL-1,是初始培养条件的141倍。抑菌直径为15.71mm,比未优化的提高35.31%。


茶尺蠖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o-EcR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检测
《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蜕皮激素受体(ecdysteroid receptor,EcR)是一种超家族核受体,它能与超气门蛋白USP组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EcR/USP,调节20-羟基蜕皮酮(20E)的生物活性,进而调控昆虫的发育、变态及繁殖等生命过程。本研究旨在克隆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 EcR基因全长,并了解该基因的编码蛋白特征和时空表达模式。【方法】通过RT-PCR方法并结合RACE技术,克隆茶尺蠖EcR的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网站分析茶尺蠖EcR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比较茶尺蠖EcR在不同发育时期和6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含量。【结果】克隆并鉴定了茶尺蠖EcR基因,将其命名为Eo-EcR(基因登录号:KP869130.1),Eo-EcR全长2 268 bp,含有1 72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7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表明,Eo-EcR具有相对保守的进化特性,特别是与鳞翅目昆虫的保守性最高。三级结构模拟和功能结构域预测表明,Eo-EcR具有3个经典的结构模型,并以α螺旋为主,功能位点单一且为C4型锌指结构。qRT-PCR结果表明,Eo-EcR在5龄和6龄幼虫期以及成虫期表达量较高,在其他龄期表达量变化不大;同时在前胸腺表达量最高,在血淋巴表达量最低。【结论】明确了Eo-EcR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特征,明确了Eo-EcR的时空表达特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o-EcR的分子功能和基于Eo-EcR为靶标杀虫剂的研制奠定分子基础。
关键词: 茶尺蠖 蜕皮激素受体 克隆 生物信息学 时空表达 杀虫剂


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模拟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田间秸秆还田模拟试验,设不添加秸秆(S)、添加转基因水稻‘转品1’秸秆(S-Z1)、添加转基因水稻‘转品8’秸秆(S-Z8)、添加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秸秆(S-CK)4个土壤处理,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模拟还田过程中土壤可培养真菌数和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情况。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在秸秆降解的第40 d,转基因水稻秸秆处理(S-Z1、S-Z8)与非转基因水稻秸秆处理(S-CK)土壤之间的可培养真菌数差异显著,但秸秆降解中后期(50~90 d),S-Z1、S-Z8和S-CK之间土壤可培养真菌数的差异均不显著。真菌18S r RNA的PCR-DGGE图谱显示,S-Z1、S-Z8和S-CK在秸秆降解过程中没有显著不同的条带出现,仅有个别条带在亮度上存在差异。DGGE图谱条带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秸秆降解的个别时间段,S-Z1、S-Z8和S-CK之间在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秸秆降解的整个过程均匀度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对DGGE主要条带和差异性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后发现,子囊菌占最大比重,其次为担子菌、壶菌,而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土壤处理间亮度上存在差异的条带属于子囊菌。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是短暂的、不持续的。
关键词: 抗真菌蛋白 转基因水稻 秸秆模拟还田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杂交水稻新品种繁优5498的选育与应用
《福建稻麦科技 》 2015
摘要:繁优5498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三系不育系繁源A与恢复系福恢5498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和稻瘟病抗性好等特点,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制种技术要点。


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的定殖特性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对不同植物的致病性和定殖能力,利用该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SIX1特异性检测引物P12-R1/P12-F2跟踪其在不同植物中的侵入与定殖情况,并研究其对番茄植株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接种120 d内,菌株FJAT-9290对所供试的11种植物均未造成危害,但在侵入时间与定殖方面存在差异。该菌株最易侵入番茄植株,接种第5天即可在茎基部检测到;其次为甜椒、甜瓜、西瓜和香蕉等植株,接种10 d时可在茎基部检测到;但在韭菜、香葱和马唐草上均未检测到。该菌株在番茄与茄子植株的定殖时间最长,达90 d;其次为甜椒、香蕉和粉蕉,至少60 d;在甜瓜、西瓜和黄瓜上为40~50 d。该菌株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高其株高和叶片数量,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与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76.70%和69.56%。表明菌株FJAT-9290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且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香蕉花蓟马为害特点调查及其对3种香蕉的嗜好性
《福建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以漳州香蕉种植基地为调查点,调查香蕉花蓟马的为害特点,比较该虫对‘威廉斯’香蕉、红蕉和粉蕉等3种香蕉花蕾及幼果的嗜好性。结果表明:香蕉花蓟马主要以1~2龄若虫及成虫,锉吸或产卵为害香蕉花蕾的子房、性别花及外层苞片和香蕉幼果表皮的鲜嫩部分。在香蕉花蕾外层苞片的3个垂直均分部位上,虫口量大小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在香蕉花蕾外4层苞片上,虫口量大小顺序为第2层>第1层>第3层>第4层;在香蕉花蕾3种性别花的子房上,子房虫伤点数大小顺序为雌性花>中性和雄性花。香蕉花蓟马对3种香蕉花蕾及幼果的嗜好性,以红蕉最强,粉蕉次之,‘威廉斯’香蕉最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