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为育种生产提供服务,本研究以K22*C17、K22*Dan340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SNP标记构建了2个连锁图谱.并将这2个F2群体衍生的分别含237和218个家系的F2:3群体用于田间性状的鉴定.用复合区间作图模型对2个群体的株高、穗位高表型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南宁和湖北武汉两种环境条件下共定位到21个株高QTL和27个穗位高QTL;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i嚏为4.9%~17.9%;株高和穗位高QTL的作用方式以加性和部分显性为主;第7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株高和穗位高的主效QTL.

关键词: SNP 数量性状位点(QTL) 连锁图谱 株高 穗位高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思必达对黄金梨果实品质及成熟期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金梨为试验材料,研究思必达涂抹黄金梨幼果果柄对果实发育、果实品质及果实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思必达处理幼果果柄可以促进黄金梨果实纵横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同时黄金梨果实成熟期提前5天左右。

关键词: 思必达 果实发育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猕猴桃新品种-金怡

中国果业信息 2013

摘要:“金怡”猕猴桃足由中华猕猴桃实生选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2011年5月“金怡”猕猴桃获得了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080411.1)。果实短圆柱形,平均单果重70g,最大可达80g;果面暗绿色,果皮茸毛较稀少,有小而密的果点;果肉金黄色或黄绿色,质细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7.0%~20.0%,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早熟新品种 金黄色 植物新品种保护 可溶性固形物 平均单果重 品种权 农业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猪乙型脑炎血清学调查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3

摘要: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的93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乙型脑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数532份,阳性率达56.84%。不同猪群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公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4.23%,母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70%,肥育猪、保育猪及哺乳仔猪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83%、47.22%和32.61%;不同季节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3~5月份猪乙型脑炎血清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3.42%;6~8月份阳性率最高,达77.01%;公、母猪阳性率高主要是由于多次免疫的结果,而哺乳、保育、肥育仔猪的阳性率,可能是部分猪感染了乙型脑炎病毒而产生的。可见,湖北省已有猪乙型脑炎病毒流行。为保证人类的安全及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需加强猪乙型脑炎的免疫工作,防止猪乙型脑炎病的发生与流行。

关键词: 猪乙型脑炎 抗体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管理方式对南方起垄栽培葡萄生长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白色薄膜覆盖、银黑色反光地膜覆盖、黑色园艺地布覆盖、播种花生、自然生草等5种处理,研究其对南方高温高湿地区起垄栽培1年生葡萄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园艺地布、银黑反光膜覆盖1年生葡萄主蔓粗度大于白色薄膜覆盖、自然生草处理及播种花生处理;1年生枝梢生长量同样是园艺地布、银黑反光膜覆盖处理大于播种花生处理,不同品种略有差别。

关键词: 土壤管理 覆盖 1年生葡萄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质相关基因TCAP启动子与转录因子MyoD结合的ChIP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检测肉质相关基因TCAP(Titin-cap,Telethonin)启动子与转录因子MyoD(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的体内结合情况,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结合PCR技术分析TCAP启动子与转录因子MyoD的结合。结果表明,以MyoD抗体免疫沉淀的DNA片段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TCAP基因启动区121 bp的片段,实现了转录因子MyoD与TCAP启动子DNA序列结合。试验证实TCAP基因是MyoD调控的下游基因,在肌肉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TCAP基因 MyoD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农业环境条件下耕地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演替状况,为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北方耕地常见的3种利用方式——常规大田、温室大棚和露天菜地下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农田、1a温室大棚和4a温室大棚之间具有明显的演替梯度,在4a温室大棚中鞭毛虫丰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常规农田中土壤翻耕引起了鞭毛虫数量下降。露天菜地内由于较多的肥料投入提高了纤毛虫的丰度。温室大棚和露天菜地这2种耕地利用方式都会强化土壤食物网细菌分解途径。

关键词: 温室大棚 露天菜地 常规农田 鞭毛虫 纤毛虫 肉足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乙醇对灵芝功能成分浸出率的影响

食药用菌 2013

摘要:借助硅胶薄层平板色谱测定方法探索了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对灵芝多糖和三萜溶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萜类成分溶出率与乙醇浓度呈正相关,75°乙醇浸提液中三萜成分含量是30°乙醇浸提液的2倍;浸提液中多糖含量随乙醇浓度提高而降低,30°乙醇浸提液中多糖含量是75°乙醇浸提液的2.9倍。

关键词: 乙醇浓度 赤灵芝 溶出效果 薄层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宰前静养时间对鸭肉物理特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樱桃谷肉鸭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静养0、3、6、9 h,宰杀后分别取鸭胸肉和腿肉测定其pH(30min和24 h)、色泽、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通过上述指标来评价宰前不同的静养时间对鸭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养6 h,鸭腿肉30 min pH显著上升(P<0.05),鸭胸肉30 min pH变化不显著;随静养时间的延长,肉鸭胸肉亮度、红度变化不显著,黄度降低,静养3、6、9 h均与0 h差异显著(P<0.05);鸭肉加压失水率随静养时间延长先降低后上升再降低,静养3 h与静养0 h相比,肉鸭腿肉加压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鸭肉蒸煮损失率在静养0~6 h变化不显著(P>0.05),静养9 h显著减少(P<0.05);静养时间对鸭肉剪切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关键词: 鸭肉 静养 物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4.5%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防除移栽稻田杂草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34.5%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以下简称吡嘧.二氯)WP对移栽稻田主要杂草的控制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杂草氮、磷、钾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4.5%吡嘧.二氯WP对移栽稻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45~445 g/hm2的34.5%吡嘧.二氯WP综合密度防效和综合鲜重防效分别为90.33%~100.00%、91.72%~100.00%,显著优于对照单剂10%吡嘧磺隆WP和50%二氯喹啉酸WP。施用34.5%吡嘧.二氯WP后,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区的产量。

关键词: 吡嘧.二氯 杂草防效 养分 水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