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综述了荧光假单孢菌生物防治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提出了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进一步改良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荧光假单孢菌
生物防治
遗传改良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绿莲属秋中熟青花菜一代杂种,母本 86- 9-①- 2- 2- 3和父本 91- 1-①- 2- 1均是从日本青花菜品种分离定向选育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成熟期 65∽ 75天,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里绿,增产幅度 33.8%∽ 52.5%,比绿岭增产 8.2%∽ 23.9%。花球扁圆,中小花蕾,灰绿色,紧实,平均单球重量 0.26 kg左右,每 667 m2产量 825.8 kg。抗 TuMV,耐黑腐, Vc含量 1.12 mg/g,蛋白质含量 1.91%,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适宜天津及华北地区秋露地和秋大棚栽培。
关键词:
青花菜
自交不亲和系
杂种一代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分析了天津市蔬菜产品出口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市发展出口蔬菜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
蔬菜
出口
对策
天津市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在甘蓝子叶原生质体解离中,加入1%纤维素酶解液和0.1%果胶酶液于50r/min振荡条件下解离效果最佳。在含果胶酶的酶液中,甘蓝子叶原生质体不宜长时间处理。萝卜子叶原生质体在2%纤维素酶液和0.2%果胶酶液中,下胚轴原生质体在1%纤维素酶液和0.1%果胶酶液中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
甘蓝
萝卜
原生质体
酶解作用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选用 33%菜草通乳油在韭菜、大葱、大蒜等蔬菜上进行土壤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菜草通能有效防除稗草、马唐、狗尾草、藜、马齿苋、反枝苋等一年生单子叶及部分双子叶杂草 ,在设定计量范围内 ,防效可达 85 % ,且对蔬菜生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蔬菜
菜草通
杂草
防除效果
土壤处理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对欧美、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大陆与地区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趋势
农业生物技术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对天津主栽品种和日本水稻品种的食味特性进行比较表明,感官鉴定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天津品种(-0.42)低于日本品种(-0.05)。两品种群的理化特性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天津品种津稻779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最高粘度值都接近日本优良食味品种koshihikari和kinuhikari的水平。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最高粘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最高粘度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为8∶7∶5。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食味
感官鉴定
理化特性
《天津农林科技
》
2001
摘要:天津市要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当前各地农村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 ,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就是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带动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龙头企业
结构调整
农业现代化
体制改革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贮存在 3种温度下 ,4个不同处理的微型薯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及对微型薯休眠的影响 ;微型薯经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后 ,在不同贮存温度下 ,观察其萌芽状况。结果表明 :GA3,ABA和IAA的含量呈上下起伏的变化 :萌芽前 ,ABA含量下降 ,而GA3含量上升 ,二者的比值随着打破休眠而缩小 ;在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试验中 ,1%硫脲浸泡微型薯 1h ,在 2 5℃条件下萌芽最早 ,且芽长而粗 ;10mg/LGA3和 10mg/LIAA + 10mg/LGA3亦能提前打破休眠 ;温度对促进微型薯的萌芽及对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的吸收和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微型种薯
休眠
激素
萌芽
《天津农业科学
》
2001
摘要:通过污泥生物肥在番茄、大白菜及黄瓜上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污泥生物肥使番茄增产 12.37%;大白菜增产 12.58%;黄瓜苗期的生长势、株高等都明显优于对照,苗高增加 9.96%,干、鲜重分别增加 23.85%, 29.31%。证明污泥生物肥对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生活污泥
生物肥
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