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蛹蛾的营养组成评价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性别家蚕蛹蛾资源的营养组成优势,通过比较其基本营养组成,分析蛋白的氨基酸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家蚕蛹蛾(干物质)的蛋白和脂肪含量超过80%,其中雄性脂肪含量较高,雌性蛋白和糖类含量较高,蚕蛹在羽化成蛾的变态过程中,水分、灰分、总糖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家蚕蛹蛾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38%,其中雄性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雌性,氨基酸评分依次为雄蛾(100分)、雄蛹(94.8分)、雌蛹(80.9分)和雌蛾(73.1分);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家蚕蛹蛾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在70%左右,其中雌性明显高于雄性。结果显示,家蚕蛹蛾是一种优质的昆虫油脂蛋白新资源,营养组成优势突出,形态性别差异明显。


一株野生乌芝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内采集到一株野生假芝,对其子实体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丝体。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确认该菌株属于灵芝科假芝属真菌,与乌芝(Amauroderma rugosum)同源性最高,编号为白云乌芝(BYWZ)。首次开展乌芝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值范围为7.0~8.0。该研究为乌芝的人工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开发利用国内野生真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省际及省内比较分析,了解广东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推动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农业现代化投入、农业现代化产出、农业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全国31个省(市)及广东省内四大农业区域(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广东省与国内其他省(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广东省内四大区域间的差异。【结果】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8位,低于福建、上海、浙江等省(市);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产出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等4项指标表现极不平衡,分别位列第20、4、7和17位。广东省内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珠江三角洲居四大区域之首,山区最弱,与珠江三角洲差距较明显。【建议】创新政府部门农业投资管理方式,加大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投入,重点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坚持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推进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


器械捕鼠对农区害鼠的持续控制效应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广东省农林重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
《生物安全学报 》 2016
摘要:【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的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的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计,在广东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30种,以蚧类最多,占30.00%;在广东省的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于亚洲的种类最多,为12种,占40.00%,其中东盟8种,北美洲、南美洲各占20.00%、16.67%,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传入的分别占10.00%、3.33%和3.33%;外来入侵昆虫的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的有17种,占56.67%,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海南省的占20.00%,云南省的占10.00%,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的均为3.33%;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物种数量较多,粤西地区相对次之,粤北和粤东地区相对较少。【结论与意义】明确广东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可为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广东省 外来入侵昆虫 地理分布 原产地 首次发现地


2015年广东肉鸡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4年第2季度开始,随着H7N9事件逐渐消退,广东肉鸡产业逐步回暖,但完全恢复尚待时日。2014年广东省肉鸡出栏量、年末存栏量和年饲养量大幅下跌,全年出栏量为6.51亿只,同比减少近10%;年末存栏量为2.31亿只,同比上升2.21%;年饲养量8.82亿只,同比下降7.06%。分析2014—2015年广东肉鸡产业产品的价格变化,预测2016年鸡肉产品价格,并对今后广东肉鸡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广东罗坑红茶香气品质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广东罗坑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主要成分,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罗坑不同地域的芦溪野生红茶、花蕉岩野生红茶、上坑野生红茶、上斜野生红茶、奖公茶红茶、瑶寨玉兰红茶和半山园茶红茶的香气组成进行了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罗坑红茶中共鉴定出66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等;醇类和酯类是主导香气物质种类。SPSS软件从66种香气化合物中提取了6个主成分,其中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7.80%,能够反应出罗坑红茶的香气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可以将7个不同地域的罗坑红茶香气类型分为两类:一类具有显著的杏仁香特征,另一类具有红茶典型的甜香特征。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为红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铅镉复合污染对不同品种蕹菜生长和重金属累积特性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铅镉复合污染胁迫下11个蕹菜品种在生物量、铅镉吸收量及其对铅镉转运系数等的品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蕹菜的生物量受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胁迫的影响不同,其中品种K1、K2、K4和K9的地上可食部分生物量被抑制,抑制率在11.8%~44.1%,而其他7个蕹菜品种地上可食部分生物量均有所提高,促进率在11.2%~72.6%。在铅镉复合污染胁迫下,地上可食部分生物量依然较高的蕹菜品种有K2、K3、K6、K7、K8、K10和K11;吸收Pb、Cd能力均较高的蕹菜品种有K4、K7和K8,吸收Pb、Cd能力均较低的蕹菜品种有K2和K11。所有品种蕹菜对重金属Cd的转运系数平均值为60%,而对Pb的转运系数平均值为26%,说明Cd由蕹菜根部转运到其地上可食部分的能力更强,对蕹菜的毒害作用更强。研究还表明,不同品种蕹菜在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胁迫下其生物量、铅镉累积量和转运系数存在差异性,以产量高、铅镉吸附量低为原则,蕹菜品种K2青梗大叶空心菜和K11半青白空心菜是栽培在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土地上相对较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