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度对阿勒泰羊尾脂氧化初期脂肪酸变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阿勒泰羊尾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4±1)、(4±1)、(8±1)、(12±1)、(16±1)、(20±1)℃温度下储藏30 d对脂肪氧化及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1)℃处理后的羊脂p H维持在6.6左右(p<0.05)、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未达到0.5 mg MDA/kg,氧化速率明显得到抑制(p<0.05)。(-4±1)℃处理组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了27.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了15.3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了0.34%,(-4±1)℃可作为降低和抑制脂肪酸败以及其氧化速率的参考温度。
关键词: 阿勒泰羊尾脂 脂肪酸 过氧化值 硫代巴比妥酸 氧化 温度


集条残膜打包机压包成型系统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机收集条残膜质地松散、占用空间大、储运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残膜打包作业的压包成型系统。通过残膜压缩特性试验与松弛试验获得残膜压包成型最优作业压强为7 MPa,据此完成液压元件优选计算,并设计了双泵加载液压系统。为实现集条残膜自动压包成型,开发了基于PLC的残膜压包控制系统,规划了动作控制软件流程。在新疆兵团第六师共青团进行残膜压包成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集条残膜打包机作业效果良好,残膜压包成型成功率达88%,成型时间为38.6s,满足田间作业要求。
关键词: 集条残膜 压包成型 液压系统 PLC控制 田间试验


棉花种子活力劣变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新疆本地审定且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新陆早36’、‘新陆早50’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温高湿(40℃,RH100%)人工老化方法获得不同活力种子,双向电泳分离‘新陆早50’活力劣变种子总蛋白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二级质谱(MALDI-TOF/TOF)鉴定分析,以明确棉花种子活力劣变过程中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探讨棉花种子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1)经人工老化获得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经生活力检测发现‘新陆早50’的种子活力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可作为蛋白质组研究材料。(2)TCA-丙酮法分别提取‘新陆早50’对照和劣变种子的总蛋白,经2-DE分离,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在等电点4~7、分子量14.4~97.4kD之间发现约350个肉眼可辨的蛋白点,其中上调2倍以上且达到99%统计学显著水平的差异表达蛋白点30个。(3)二级质谱分析发现,有29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分类结果表明,与贮藏相关的蛋白有13个,免疫相关蛋白2个,脂代谢相关蛋白1个,能量代谢相关蛋白1个,肌动蛋白2个,功能未知蛋白5个,调控相关蛋白2个,次级代谢物1个,细胞修复防御相关蛋白1个,分泌性蛋白1个。研究认为,分离鉴定的29个差异蛋白的变化可能与棉花种子活力劣变有关。


残膜捡拾压缩车及其作业工艺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残膜回收时捡拾率低、机具集膜箱存储量小、机械化作业过程不连续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棉田残膜捡拾压缩车,该机主要由清杂机构、捡膜机构、脱膜输送机构、压缩机构等组成,可同时完成残膜杂质分离、残膜捡拾、脱膜输送和压缩作业。通过对样机关键作业部件的设计,确定了清杂辊、捡膜机构和脱膜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并分析了机具作业过程。样机分别在3种残膜分段回收工艺:搂集—捡压、秸秆还田—搂集—捡压、秸秆还田—捡压中进行试验,田间试验表明,机具作业速度在5~7 km/h,清杂辊转速为240 r/min,捡膜机构转速为90 r/min,脱膜辊转速为1 000 r/min时,在回收工艺一搂膜距离≤40 m,回收工艺二搂膜距离≤60 m时,膜堆残膜捡拾率大于80%,清杂率大于78%;在回收工艺三中,棉杆残留根茬高度≤80 mm时,未集堆地表残膜捡拾率达到88.21%,机具缠膜率小于2%,机具可一次性捡拾压缩回收8 hm~2田间残膜。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试验 残膜 回收工艺 清理杂质 膜堆捡拾 液压压缩


海岛棉GbRLCK10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拟南芥抗逆基因At1g67520为探针,利用海岛棉ESTs数据库,通过电子克隆获得海岛棉RLCK家族基因GbRLCK10,解析该基因组结构,并结合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mRNA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在不同胁迫诱导下的表达模式,为揭示RLCK家族基因在海岛棉中的表达调控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获得海岛棉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179bp,编码39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Serine/Threonine结构域,属于RLCK家族,与GaRLCK10(XP_017604046.1)亲缘关系较近,命名为GbRLCK10(登录号2022184),且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2)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显示,GbRLCK10基因在抗病品种‘新海21’和感病品种‘新海14’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当黄萎病菌诱导后,GbRLCK10基因在抗病品种中对于病原菌的响应时间早于感病品种,且对黄萎病菌响应更强烈,推测该基因参与棉花对黄萎病的响应;盐(NaCl)、干旱(PEG-6000)处理‘新海21’后,GbRLCK10基因在NaCl处理下响应时间要早于PEG-6000处理,但对PEG-6000处理响应更强烈;分别用4种激素处理‘新海21’后,GbRLCK10均能被诱导表达,且在水杨酸(SA)处理后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趋势,在乙烯(ET)处理后表达量为持续上升趋势,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呈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但GbRLCK10基因对赤霉素(GA3)响应不明显。研究表明,GbRLCK10基因具有RLCK基因家族典型特征,该基因随黄萎病菌、NaCl、干旱、激素处理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推测GbRLCK10基因可能参与了棉花对黄萎病菌、NaCl、干旱、激素胁迫的应答反应,但其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棉花 类受体胞质激酶 GbRLCK10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饲喂发酵棉粕肉牛牛粪中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喂发酵棉粕对安格斯肉牛牛粪中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细菌的数量;采用PCR技术对提出的DNA进行细菌16Sr DNA基因V6-V8区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得到指纹图谱特异性条带切胶回收并进行克隆测序,通过BLAST鉴定细菌菌种。【结果】(1)试验前期,C组和T组总细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差异显著(P<0.05);C组和T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C组和T组总细菌差异不显著(P>0.05);C和T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酸菌差异显著(P<0.05)。(2)牛粪中存在的菌种有沙门氏菌(Salmonella)、瘤胃球菌(Ruminococcus)、乳酸菌(Lactobacillus)、毛螺旋菌(Lachnospiraceae)、志贺菌(Shigella)、梭菌(Clostrid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肠杆菌(Enterobacter)和肠球菌(Enterococcus),而其中乳酸菌、大肠杆菌可能是牛粪中的优势菌群。【结论】试验前期和后期总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的数量有明显变化,牛粪中存在多种细菌表现了牛粪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蛋白表达谱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蛋白表达特性,揭示在此发育阶段虫体主要的功能蛋白以及信号通路,为揭示虫体的发育调控、筛选疫苗以及药物靶标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LC-MS/MS技术对虫体原头蚴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然后对获得数据进行GO、KOG以及KEGG等分析;最后采用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对鉴定得到的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β-catenin进行了差异表达和组织定位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鉴定得到7 172个肽段,1 197个蛋白质,其中包括多个潜在的抗原蛋白质,如四跨膜蛋白超家族、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表皮抗原蛋白和烯醇酶等。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其中632个蛋白参与276个调控通路,诸如与虫体发育紧密相关的Wnt、Notch、Hedgehog、NF-κB、cAMP以及胆酸盐信号通路。对β-catenin的验证结果显示,此基因分布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顶突的小刺以及散在的细胞中,同时其相对转录量在体外培养0~10d的过程中呈递减趋势。综上,本研究解析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蛋白质表达元件,揭示了原头蚴主要的调控信号通路,为虫体的生长发育机制以及包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一氧化氮分泌的影响
《中国兽医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包囊壁(HC)和包囊液(HF)刺激培养在24孔板上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并用PBS作为对照,用G riess试剂检测不同时间点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显示,在短时期(48 h)内,PSC刺激巨噬细胞后在第8、24和48小时均产生大量NO,与PBS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HC也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与PBS对照组相比,在刺激后第24和48小时也均差异显著(P<0.05);HF在刺激后第4、24和48小时均产生少量NO,但与PBS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可通过不断释放大量NO来抵御原头蚴的侵染,包囊对宿主具有损害作用,同时又能通过降低NO的产生来减弱宿主对原头蚴的杀伤作用,包囊液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宿主在抵抗寄生虫感染时NO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 原头蚴 一氧化氮 包囊 包囊液 免疫逃避


棉花适宜机采相关性状的SSR标记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基因挖掘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生育期、株型及对脱叶剂敏感度有较高的要求。本研究利用覆盖全基因组有多态性的214对SSR标记对118份含有一个或多个机采性状的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节高、始节位、第一果枝平均长度、生育期及脱叶率6个机采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利用Structure 2.3.1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2年2点12个重复的田间表型数据,采用Tassel 5.0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关联定位。结果检测到460个等位基因,涉及905个基因型,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5151,PIC值平均为0.4587,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值都大于平均数的标记有99个,占总标记数的46.3%,说明该批SSR标记具有较多的等位变异数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分析将118份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亚群,结果显示各类群中材料与地理来源无对应关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4种环境中,在显著条件下(P<0.05),共检测到124个与6个机采相关性状相关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2.23%~14.15%;其中在极显著条件下(P<0.01),共检测到20个与机采相关性状相关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4.84%~14.15%。基于本研究的结果,鉴定出典型的载体材料11份,分别为系7、金垦9号、Y11、豫棉18、AY-4、K2、朝阳棉2号、DZ22、中棉所43、C2和关农长早B14。以上发掘出的控制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优异等位基因及优异亲本资源,可为机采棉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真空脉动压干燥技术在风干牛肉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真空脉动压技术干燥牛肉工艺参数,选择真空压力,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干燥后牛肉综合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对真空脉动压干燥牛肉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风干牛肉品质感官评分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干燥时间>干燥温度>真空压力;其中干燥温度和真空压力之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之间、真空压力和干燥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45.4℃、真空压力-80.4 k Pa、干燥时间21.3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