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
《福建农业 》 2015
摘要: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近年来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在干旱区大致上有逐年增加种植的倾向,尤其是新疆地区对该物种的种植面积更是加大投入,已成为农牧结合的关键点。作者在新疆地区有多年的种植该物种的经验,所以在这里试图积累经验以期望给种植者提供合适经验,推广苜蓿种植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 我国干旱区苜蓿生产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培育条件下鲟鱼性腺发育积温的研究
《贵州畜牧兽医 》 2015
摘要:通过自然水温培育和控温培育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山区鲟鱼性腺发育成熟所需的累计温度。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4年自然水温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月份水温达到最低值,8月份达到最高值。山区鲟鱼性腺发育成熟所需积温为(5 378.10±438.58)℃·d,其中自然水温培育所需积温为(4 795.10±559.19)℃·d,控温培育所需积温为(583±238.84)℃·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5
摘要:山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以败血型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季节性气温骤变、生产应激、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等都是促发的主要因素,当羊群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呈急性死亡,如处置不当,往往导致规模性死亡,给养羊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014年7月,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一养羊户饲养的150余头山羊发生疑似山羊巴氏杆菌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黔麦18产量形成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15
摘要:为黔麦18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4年对黔麦18在不同播期下影响产量形成的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期较早,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穗粒数较高。晚播导致了分蘖达最高峰值时间推迟,且经历时间更久,但群体却更大,分蘖成穗率则在下降。从不同播期黔麦18粒重形成来看,粒重是由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决定的,适当早播(10月15日、10月25日播种)形成的粒重较高。产量分析表明,10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且与11月14日播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贵州黔中地区生态条件下,黔麦18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11月中旬及以后播种,会对黔麦18幼穗分化及灌浆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黔麦18的显著减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光合日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农技服务 》 2015
摘要:研究了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SP1-88、SP1-42、SP1-94、SP1-5、SP1-85、SP1-60、SP1-89、SP1-71、SP1-7)和贵州主推的育成品种水城高羊茅共13份材料的光合日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3个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Pn、Tr和Cond)都是双峰曲线,出现午休现象,且午休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气孔限制值(Ls)降低,胞间CO2浓度(Ci增高),表明其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呈双峰曲线,SP1-5、SP1-32、SP1-42、SP1-97、SP1-60、SP1-75、SP1-88、SP1-89、SP1-94、SP1-85共11份高羊茅航天诱变新品系节水能力高于水城高羊茅,且分别高85.71%、124.98%、29.12%、39.87%、42.66%、79.83%、12.00%、12.40%、0.59%、49.98%、7.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罗甸果茶园间作栽培循环经济集成技术应用分析
《贵州茶叶 》 2015
摘要:本文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对果茶园人工生态群落系统研究与利用技术、间作效益研究技术、高产栽培技术、果园行间铺草覆盖节能增效技术、猪-沼-果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应用分析,以果茶园集成技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以贵州罗甸上隆茶果场为例,推广果茶树间作循环经济集成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