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吡虫啉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甘肃农业科技 2010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剂量225 g/hm2下,吡虫啉在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4 d;在加倍剂量450 g/hm2下,降解半衰期为5.8 d。采收前7 d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2.5 g/hm2喷药,其残留量均低于国际上现行的限量指标。

关键词: 吡虫啉 番茄 残留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淀粉渣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渣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麸皮和蚕豆秸秆粉等为辅料,混合生料用纤维素酶进行降解处理后,再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制备的糖化菌剂糖化降解,最后选用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3种SCP发酵菌种,采用多菌协生生料固态发酵工艺研制马铃薯渣菌体蛋白饲料。通过对发酵产物中真蛋白、粗淀粉等指标的定量分析和感官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后的原料,经黑曲霉与康宁木霉双菌糖化降解后,在28℃条件下,经3种菌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按8:1.5:0.5比例接种,混合发酵55h,多菌协生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发酵前薯渣中的4.08%提高到发酵产物中的16.52%,增幅12.44%,且原料的霉腐等异味也得到了消除。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SCP饲料技术,为解决马铃薯淀粉渣提供了可行途径。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固态发酵 工艺 马铃薯淀粉渣生料 SCP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省草原面积广阔,是中国六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4%。人工种草发展较快,紫花苜蓿面积居全国首位。近几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制种产业的发展、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近等基因系原理和RAPD标记技术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组DNA及其保持系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200条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获得了与不育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BH19-S900。测序结果表明,不育标记BH19-S900序列全长864 bp。根据RAPD标记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双引物,将与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BH19-S900转化为更为简单、稳定的SCAR标记SS730。

关键词: 辣椒 不育基因 RAPD SC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采用生态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与常规施肥方式比较,研究其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原麦品质无显著性差异,但对麦芽品质有明显的改善,其中生态肥24kg/hm2与化肥N(102.0kg/hm2)、P2O5(108.0kg/hm2)、K2O(30.0kg/hm2)处理较对照麦芽蛋白质含量降低0.3个百分点、库值提高3.7个百分点。浸出物提高0.3个百分点。a-氨基氮提高14.18PPM(注:mg·10-6)。β-葡聚糖降低98.98PPM。糖化力升高22.1WK,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生态肥与化肥配施还提高了肥料的有利效应,降低成本。

关键词: 啤酒大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陇单6号选育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陇单6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于2003年以自育系LY2211为母本,外引系87-1为父本组配而成。2007年-2008年陇单6号参加甘肃省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有效积温≥2800℃地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陇单6号 高产 多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不同生态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旱作区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冬小麦夏季休闲期正值该区的降雨高峰期,降雨和无效蒸发同步且土壤保持水分不足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夏季休闲期的地膜覆盖、集雨抑蒸,提高播前底墒,并对模拟底墒试验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分析,得出:冬小麦产量与播前底墒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一定底墒条件下的底墒和生育期降水互作分析表明,产量与播前底墒的拟合度高于与生育期降水拟合;播前底墒对不同生态类型冬小麦产量和WUE有显著的影响,高底墒条件下的产量、WUE分别较中底墒和低底墒高28.40、70.43和22.94、75.06个百分点;在夏休闲期采用集流入渗抑蒸技术,使土壤蓄水效率由传统耕作的33%~38%提高到60%~70%,蓄保夏休闲期的降雨于土壤中,对于稳定提高适宜生态型冬小麦产量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生态型 水分利用效率 底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主要小麦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抗白粉病基因推导分析

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7个致病力不同的小麦白粉病菌菌系,对64个甘肃省主要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进行了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并结合系谱分析推导这些品种(系)所含抗病基因。初步判断陇原932含有Pm5及未知抗病基因;西峰20含有Pm6及未知抗病基因;98保1-2含有Pm8及未知抗病基因;863-13和石7816含有Pm19;天选43等6个品种(系)含有Pm21;兰天13等18个品种(系)对所有供试菌系均表现感病,与其他35个供试品种(系)一致,可能含有未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聚类分析支持基因推导结果。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甘肃省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食物利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幼虫取食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有效成分18g/100kg种薯拌种)播种90d后马铃薯叶片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以及蛹重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以及蛹重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发育历期显著长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和3~4龄期的体重增加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重、1~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相对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历期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需要,幼虫取食其叶片后,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这有利于减少其当季世代数,降低其危害。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噻虫嗪 吡虫啉 拌种 食物利用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垆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与土壤磷素累积的响应关系,为黄土高原旱作农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黑垆土28年(1979—2007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化肥(NP)、单施有机肥(M)及化肥与有机配施(NP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的延长呈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加0.54、0.64和1.11mg·kg-1,而不施肥和单施氮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持平或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施用化学磷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中的磷素均有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kg·hm-2磷所能增加的土壤有效磷分别为3.85、0.29和0.53mg·kg-1。施用化学磷肥土壤有效磷的增加速率是施有机肥的11.6倍。【结论】土壤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盈余而变化与加入磷素形态密切相关,长期单施化学磷肥提升土壤有效磷的速率显著大于单施有机肥。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黑垆土 有效磷 磷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