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氮用量对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 2012 CSCD
摘要:2010年3~7月,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庄农场研究了不同水氮用量对黄瓜季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不同生育阶段灌水量使黄瓜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8.7%~22.1%,不仅可以满足黄瓜生长发育对土壤水分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用水量30%。不同处理中以节水灌溉、习惯施氮处理(W_2N_1)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习惯灌水、减量施氮处理(W_1N_2)最低。全生育期内,土体95cm深度硝态氮淋失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以初瓜期和盛瓜期相关性系数最高。与农民习惯水氮处理(W_1N_1)相比,节水减氮处理(W_2N_2)在节水30%减施氮25%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黄瓜季土壤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CSCD
摘要:以选自30个国家的402份粳稻选育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盐胁迫下不同来源粳稻选育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各个国家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抽穗期明显推迟,秆长和穗长明显缩短,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在盐胁迫下共筛选出了18份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的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和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各个国家间粳稻选育品种耐盐性和聚类结果与各国家所处地理位置、纬度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分析谷子挥发性气味成分的构成,可以明确谷子的主体香味成分,还可为评价和改善谷子的风味品质奠定科学基础。以张杂谷8号为试材,将谷粒经过砻谷机脱壳处理后得到谷子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技术(SDE)对谷子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试验数据处理由Xcalibur软件系统完成,未知化合物经计算机检索同时与NIST谱库和Wiley谱库相匹配。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含17种醛、8种酮、6种醇、10种苯衍生物、8种碳氢、3种酸和3种其他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1.63%;醛类物质次之,相对含量为30.66%。醛类物质在谷子中含量较高且种类最丰富,它们具有较低的阈值,可能为谷子重要的气味特征物质。
关键词: 谷子 挥发性气味物质 同时蒸馏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株白僵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郁闭大树三级单轴延伸改形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1郁闭大树(改造后)树形特征单株主枝数5~6个,主枝基角75°~80°,腰角85°~90°,梢角140°~150°;每个主枝同侧大型结果枝组间隔50~60cm,中间穿插中小型枝组;单个主枝上大、中、小型结果枝组比例为1∶0.8∶1.2;大型结果枝组单轴细长,其细长枝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土、毒饵法防治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点委夜蛾[Proxenus lepigone(M schler)]是中国玉米在2005年新发害虫,2011年暴发,发生范围扩大到6个夏玉米主产省,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药剂。为了寻求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防控措施和理想的农药品种,采用9种药剂11个处理和毒土、毒饵两种施药方法进行田间试验,对用药前后被害株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辛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敌百虫、高效氟氯氰菊酯6种药剂的毒土和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饵法对二点委夜蛾幼虫诱杀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还对这些药剂及施药方法在玉米苗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定,用毒死蜱防治后,7天内使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玉米新叶会出现药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实施
《当代经济 》 2012
摘要:本文围绕设立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确定具体评价内容、界定缺陷认定标准、综合利用不同方法获取内部控制评价内容、汇总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措施、编制评价报告等方面全面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实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梨’果心多酚氧化酶提取方法的优化
《植物生理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梨’为供试材料,通过设定不同实验条件,分析影响果心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提取效率的部分因素,以期找到提取‘鸭梨’果心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缓冲液的pH≥7.0,提取缓冲液中分别含有0.2%TritonX-100、1%SDS、6%~8%PVP、2%PVPP以及每克果心鲜样中加入2mg抗坏血酸时均能高效提取‘鸭梨’果心PPO。
关键词: ‘鸭梨’ 果心 多酚氧化酶(PP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京白梨果实采后PG、糖苷酶和LOX活性变化及其基因表达特性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京白梨为试材,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糖苷酶(β-Gal、α-L-Af)及脂氧合酶(L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及对1-MCP和低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果实软化呈慢(3d内)、快(3~9d)、慢(9d后)的变化趋势;PG、β-Gal、α-L-Af和LO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均随果实软化呈不同程度增加,且β-Gal和LOX的活性均在果实采收后3d内上升快,其基因的表达量亦迅速增加,由此认为β-Gal和LOX可能在果实软化早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经1-MCP处理和冷藏后,β-Gal、α-L-Af、LOX和PG的活性及基因表达显著受抑,延缓了果实软化进程,且1-MCP对β-Gal和LOX的抑制作用最强烈,尤其在处理前期。在果实冷藏过程中PG和β-Gal活性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其基因表达在贮藏前期受到抑制,LOX活性和基因表达均维持在极低水平,说明LOX对低温较其它酶敏感。因此认为,PG、β-Gal、α-L-Af和LOX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京白梨果实的后熟软化,在早期软化阶段β-Gal和LOX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MCP对β-Gal和LOX活性和基因表达具有更显著的调控作用,而低温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LOX活性和基因表达来抑制果实软化。
关键词: 梨 果实 采后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糖苷酶 脂氧合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