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苹果实生树童期和成年期叶片蛋白质的变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苹果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规律,利用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对苹果实生树童期和成年期叶片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童期和成年期的2-DE图谱上,有23个蛋白质点在表达上存在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6个蛋白质点为童期组织所特有,3个蛋白质点只能在成年期叶片中检测到。此外,有14个蛋白质点在表达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在成年期叶片中有11个蛋白质点的含量显著高于童期;有3个蛋白质点的含量明显低于童期叶片。因此认为检测到的23个差异蛋白质点可能与阶段转变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甜椒结果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在控水条件下,以中椒7号为试验材料,对结果初期、结果盛期和结果末期植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控水条件下,结果初期和结果末期MDA含量升高显著,结果盛期则增幅较小,且结果盛期较其他2个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较多,根冠比变化较大。这说明结果初期和结果末期对水分处理较敏感,不适宜进行控水,而结果盛期内,中椒7号的生理调节能力较其他2个时期强,适当水分胁迫处理不会使植物受到伤害。因此,建议在结果盛期进行适度控水来提高甜椒的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药剂筛选试验对2%戊唑醇WS、7.5%戊唑.克百威FS及12.5%烯唑醇WP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2.5%烯唑醇WP拌种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达96.72%,但有明显药害,保苗率低;7.5%戊唑.克百威FS拌种处理防效次之,为91.42%,对玉米安全,保苗效果最好。在大田验证7.5%戊唑.克百威FS拌种的防病效果,防效达94.61%,控害效果理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化流程 增强农业科技期刊的服务职能
《现代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现代农村科技》作为面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发行的农业科技性期刊,在40年的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农业生产的宗旨,为数万名作者提供展示才华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为成千上万个农业企业的产品推广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成为亿万农民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必不可少的即时性科技资料。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推广普及,编辑人员与时俱进,使期刊的核心理念实现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筛选适合沧州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适宜品种,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模式下,研究了夏玉米间作不同品种大豆对夏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叶片SPAD值、穗位叶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均显著>玉米单作;间作大豆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其对应品种的大豆单作;经济效益顺序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显著提高,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建议在沧州地区推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种植模式 叶绿素相对含量 光合速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冀863
《现代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冀863棉花新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的科研成果,具有高产量、高优质、高抗病、高抗逆、高补偿的特点,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棉花新品种。试种者无不丰产,推广者无不成功。亲本组合:599系×1086系,审定编号:冀审棉2010008号,审定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方法标记桃[Prunus persic(L.)Batsch]果肉近核色素(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利用 SSR 分子标记法标记桃(Prunus persic (L.) Batsch)果肉近核色素。[方法]以"重阳红"与"燕红"2 个桃品种为亲本构建正交 F1群体,选取其中138株后代作为标记群体,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法,将果肉近核色素分为"有"和"无"2个基因池,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寻找与桃果肉近核色素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通过对256对引物的筛选,获得了3对与控制桃果肉近核色素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即 UDP96-003、ch04g09 和 UDP97-402,同时计算得到这 3 个标记与桃果肉近核色素性状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6.7、10.1和17.0 cM。[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遗传距离更近的共显性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剂量40%乙烯利对谷子催熟增产效应的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以河北省主推谷子品种冀谷31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不同的40%乙烯利剂量梯度(1 200、1 500、1 800、2 250和3 000 mL/hm2),在乳熟期喷施,分析了不同剂量40%乙烯利对谷子催熟和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乙烯利对谷子具有催熟和增产作用,随着喷施剂量的增大,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产量均大致呈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谷草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大致呈直线型下降的变化趋势。40%乙烯利用于谷子催熟增产的最适宜剂量为2 250 mL/hm2,不仅对谷子叶片失绿和植株失水的催熟效果较好,且产量最高。本研究为乙烯利应用于配合谷子联合收割机收获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