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甲烷水合物的固体核磁共振碳谱与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波谱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甲烷水合物(CH_4·n H_2O)是主要由甲烷和水分子构成的冰状笼型化合物,在自然界储量巨大.固体核磁共振(NMR)波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是在分子水平分析甲烷水合物的重要手段.该文利用低温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合成的甲烷水合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分别使用~(13)C交叉极化(~(13)C CP)和高功率质子去偶(1H HPDEC)2种脉冲程序采集甲烷水合物的~(13)C NMR谱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及理论推导可知,使用1H HPDEC方法得到的~(13)C NMR谱图信号更强,更利于定量分析;甲烷气体与冰粉合成的甲烷水合物为I型,其大笼和小笼占有率分别为0.988和0.824,水合数为6.07;甲烷气体与SH2站位沉积物和冰粉合成的甲烷水合物也为I型,其大笼和小笼占有率分别为0.987和0.887,水合数为5.98;SH2站位沉积物使合成的甲烷水合物的小笼占有率提高、水合数降低、水合物饱和度提高.激光拉曼光谱结果证实了上述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为甲烷水合物测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关键词: 固体~(13)C NMR 激光拉曼光谱 甲烷水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及其赋存沉积物特征
《地学前缘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北部陆坡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各具特色,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肉眼不可见,是典型的分散型水合物;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块状、脉状、结核状及分散状等多种赋存形式。在实验室内,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对这些水合物及其赋存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研究了南海北部陆坡神狐、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微观结构、水合指数、气体组成等基本特征,探讨了沉积物对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形式及微观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狐海域沉积物中富含钙质微化石和有孔虫有利于水合物生成,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其腔体内;珠江口盆地沉积物颗粒更细,且不含微化石与有孔虫,故难以生成分散状水合物。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是典型的Ⅰ型结构,主要组成气体是甲烷,占99.4%以上;神狐海域与珠江口盆地水合物中甲烷分子在大笼的占有率99.3%以上,在小笼中分别为85.7%和91.4%,相应的水合指数分别为5.99和5.90。碳、氢同位素的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主要来源于微生物作用下的CO_2还原。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神狐海域 珠江口盆地 拉曼光谱 沉积物 气体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多次波压制方法,在引入三维高分辨率叠加速度谱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波同相轴的高精度追踪,并将追踪到的多次波同相轴组成准多次波记录,然后利用f-k滤波方法实现在多次波同相轴所属短时窗内的多次波压制。模型实验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该方法的多次波剔除效果明显优于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法,并且其计算效率也明显高于高精度抛物线Radon变换法,因此基于同相轴追踪的三维多次波压制方法更适合于针对"海量"数据的三维多次波压制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抛物线Radon变换去除海上小道距斜缆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中的虚反射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虚反射的去除对于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海洋小道距高分辨率斜缆地震资料中虚反射速度低的特点,应用抛物线Radon变换进行去除.实际处理效果表明,经抛物线Radon变换处理后的叠加剖面,其虚反射去除效果明显,剖面信噪比得以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高分辨率地震的虚反射能够与有效波分离的主要因素是斜缆采集,小道距对处理也产生积极影响,炮间和道间的插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处理的效果.
关键词: 高分辨率数据处理 抛物线Radon变换 小道距 虚反射 斜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冷泉区贻贝(Bathymodiolus platifrons)附生菌的分离培养与多样性分析
《海洋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集后适应培养0~24 h以及添加甲烷和硫化钠培养24~240 h的南海冷泉区深海贻贝(Bathymodiolus platifrons)为材料,取其鳃部,分析附生菌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变化状况。共分离鉴定出贻贝附生菌270株,对菌株的16S r DN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主要分布在4个门,21个属,其中变形菌的数量最多且多样性高。分析发现原位新采集的贻贝鳃部附生菌的多样性较高,6 h后附生菌的多样性明显降低。分别添加甲烷和硫化钠对深海贻贝进行培养,甲烷组与碳代谢有关的假单胞菌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在甲烷组240 h中发现2株食烷菌属菌株。硫化钠组的芽孢杆菌属所占比例升高。此外还发现4株潜在的新种。本研究实现了深海冷泉区贻贝的实验室培养,并对贻贝鳃部附生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丰富了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库,并为深入解析贻贝与其附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辽东湾不同型刺网捕捞性能的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 mm、50 mm、60 mm的单片刺网、双重刺网和三重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各种实验网的渔获种类数均在6–9种之间,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优势度随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同型试验网在不同网目尺寸条件下的渔获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60 mm试验网与40 mm同型试验网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比较,单片刺网为800%,双重刺网为650%,三重刺网为500%;而异型试验网在网目尺寸相同条件下对渔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网的组内渔获组成平均相似度分别为单片刺网59.24%,双重刺网62.63%,三重刺网66.51%;组间分别为71.44%、67.50%和70.58%;对组内和组间平均相似度贡献最高的种类均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试验网的渔获物幼鱼比例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辽东湾 刺网 网目尺寸 选择性 渔获组成 捕捞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口鱼类底拖网调查采样断面数的优化
《中国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化调查采样设计方案,利用有限的调查成本获取准确可靠的渔业资源数据,对于开展独立于渔业的科学调查十分重要。根据2013年8、10月和2014年2、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作为目标鱼种,以其平均个体体长、平均个体体重为调查采样优化目标,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黄河口水域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生物学数据进行再抽样,以平均体长、平均体重估计值的相对估计误差(REE)、相对偏差(RB)和变异系数(CV)作为优化评价指标,对基于整群抽样方法的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采样断面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目标鱼种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指标,模拟估计值的REE、RB和CV均随着断面数的减少不断增加,调查断面数少于3时,各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大。断面数由5减少至3,REE值平均增加2%,RB值平均增加0.13%,CV值平均增加1.95%,同时渔获量降低近40%。因此,断面数为3可视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可接受的最优调查断面数。
关键词: 黄河口 底拖网调查 采样设计优化 最优断面数 计算机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瞬态压力脉冲法及其在松散含水合物沉积物中的应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是水合物开采相关工作的基础参数之一。稳态法在应用于渗透率较低的多孔介质时存在着稳定渗流难和试验耗时长等缺点。目前,含水合物细颗粒沉积物渗透率试验数据积累明显不足。本文首先介绍了瞬态压力脉冲法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方法,然后以模拟试验验证了瞬态压力脉冲法的适用性,最后探讨了该方法在松散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测量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瞬态压力脉冲法近似解处理粉细砂沉积物试验数据效果较好,而处理黏土沉积物试验数据存在明显误差,建议采用数值模拟反演分析的方法处理瞬态压力脉冲法试验数据;瞬态压力脉冲法适用于松散沉积物渗透率测量,在含水合物沉积物渗透率试验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松散沉积物 瞬态法 渗透率 参数反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滑坡现场调查及原位观测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滑坡是海洋中主要的一种地质灾害,对其进行现场调查及原位观测将为海底滑坡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发生过程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资料。介绍了海底滑坡的特点及触发机制,简述了历年来国内外有关于海底滑坡的现场调查典型案例(调查手段包括地球物理探测、钻孔取样、测定年代试验等)及原位观测方法(包括孔压观测、海床变形观测等)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手段的优势与局限性,希望引起国内海洋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共同推进调查手段及观测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 海底滑坡 现场调查 原位观测 孔压观测 海床变形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的降解与岩藻寡糖的制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稀酸水解的方法降解粗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制备了硫酸化岩藻寡糖.通过考察降解及沉降条件研究了FPS的水解及沉降规律.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发现,沉降所得上层清液为杂合硫酸化岩藻寡糖[岩藻糖(Fuc)含量>55%].进一步采用Bio-Gel P4低压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纯化,得到4种以岩藻糖为主的低聚合度硫酸化寡糖.单糖组成分析和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主要为系列低聚合度硫酸化岩藻寡糖或硫酸化岩藻糖,包括Fuc_(1~3)S_(1~3),Fuc_(1~2)S_(1~2),Fuc_(1~2)S_1及FucGlc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