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辣)椒胚培养与育种加代技术的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了加速甜(辣)椒世代繁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甜(辣)椒不同成熟度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将授粉后生长30~35 d的幼胚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代可缩短种子成熟期20~30 d,2年可繁殖5~6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东滨海区土壤盐碱状况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冀东滨海区土壤盐碱地状况,确定滨海县区土壤盐碱分布特征,以冀东滨海县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定位取样测试、ARC/INF软件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盐分、pH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均值达到0.20%的县区有唐海县、汉沽,秦皇岛沿海区县均值低于0.10%,1~2级(盐分>0.4%)农用地面积约4×104hm2,主要分布在唐山沿海县区。pH值以芦台、汉沽、唐海最高,达到pH8.0,以秦皇岛沿海区县最低,平均值<7.0。综合可知,盐渍化土壤成沿海带状纵深分布,且以唐山沿海盐碱程度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色素P450酶系介导的除草剂抗性研究进展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生物界中广泛分布,并且是大多数除草剂代谢第一阶段的重要酶系,对除草剂抗性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除草剂代谢中的研究进展,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的杂草抗性形成及其在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培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 除草剂代谢 杂草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年生活史及天敌种类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定点系统监测,研究了石家庄地区二点委夜蛾年生活史,明确了该虫各世代历期及主要寄主植物,同时调查了其天敌种类。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石家庄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1代幼虫主要在小麦地栖息,但不造成明显危害。2代幼虫严重为害夏玉米苗,造成死苗、倒伏等严重损失。秋季作物布局变化不大,因此3、4代幼虫生存环境类似,除可以继续在麦茬玉米地生存外,还分散转移至甘薯、豆类、花生、棉花、蔬菜等适期作物田。11月中旬入冬后4代老熟幼虫将休眠越冬。全年活动期历时8个月以上。各世代虫态历期差异较大,且相邻世代间各虫态有重叠现象。第1代发生在春夏之间,气温偏低,其世代历期60 d左右;第2、3代发生在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其世代历期相对较短,分别是45 d和47 d;第4代发生在秋冬季节,老熟幼虫经历了较长低温休眠阶段,世代历期长达232 d。目前观察到二点委夜蛾幼虫捕食性天敌2种、寄生性天敌1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发生种类与分布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08~2011年对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种类和分布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依据根结线虫2龄幼虫、雌虫、雄虫及卵的形态学特征,明确了甘肃省蔬菜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根结线虫在甘肃省的保护地蔬菜上普遍发生,几乎遍及全省的各个地区,发生严重,受害的蔬菜种类达20多种,其中番茄、黄瓜及苦瓜受害严重,土壤中的线虫群体密度最高达到1 196条/100g。此外,调查还发现,保护地内的一些杂草,如藜、马齿苋、田旋花和龙葵等上也有根结线虫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谷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SSR标记筛选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育种材料中多态性分子标记的获得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前提。本研究针对谷子生产中常用的6个育种亲本所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利用193个谷子SSR标记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适于各组合育种后代材料鉴定的多态性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有96个标记可用于15个组合的后代材料鉴定,每个组合的多态性标记数为22~72个,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春谷品种朝谷12号与其他5个夏谷品种所配组合均表现了很好的多态性,多态性标记数为47~72个;夏谷抗除草剂品种K492与其他育种材料所配组合也表现了较好的多态性,多态性标记47~58个。本研究不仅筛选了1批可用于各组合后代材料鉴定的分子标记,还通过分子标记分析各类型材料间的多态性揭示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为育种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