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熟桃新品种‘艳保’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艳保’桃是从‘大久保’桃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中熟新品种。果实发育期95d。果实近圆形,果顶圆平;平均单果质量270g,最大340g;果面着鲜红色,着色度90%以上;果肉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离核;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12.5%,可滴定酸0.22%;果实硬度8.5kg·cm-2,耐贮运。自花结实,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洋淀沿湖农田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土壤及土壤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白洋淀周边农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和土壤溶液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在施氮量为180 kg 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9766 kg hm-2,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在35.5%~46.2%之间,在120 kg hm-2时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46.2%。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过量施氮的Con N、Opt N+30%处理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夏玉米季整个种植期间Con N、Opt N+30%处理土壤溶液硝态氮始终处于较高浓度,提高了硝态氮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白洋淀地区夏玉米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N 180 kg hm-2左右。
关键词: 施氮水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土壤溶液 夏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木霉菌的毒力测定
《农药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提高木霉的生防效果,筛选出与木霉联用的杀菌剂。[方法]对峙法、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木霉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2个病菌的抑制作用,并用EC50比值>1作为筛选标准。[结果]对峙条件下抑制率为69.52%;孢子悬浮液法和离体叶片法的EC50值分别为1.4×108、7.5×1010cfu/L。啶酰菌胺、氟啶胺、嘧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2个病菌的EC50比值>1。[结论]上述5种杀菌剂可作为木霉联用防治灰霉病的理想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太行山区谷子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河北省太行山区包括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4个市的25个县(市、区),总面积3.25万km2,占全省山区面积的27.6%。太行山区缺水,而谷子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灾作物。太行山区种植谷子历史悠久,谷子是太行山区的重要作物,邯郸磁山遗址考古发现8000年前的谷子碳化颗粒。由于太行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当地农民因缺乏科学的谷子种植技术以致产量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唇形科三个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的比较研究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燕麦孢囊线虫田间群体孵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温度经历燕麦孢囊线虫的孵化特点,分别于10月初小麦播种时和土壤结冻前即12月底采集大量燕麦孢囊线虫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分别测试不同温度对其孵化的影响。小麦播种时采集的燕麦孢囊线虫经5℃恒温处理的孵化高峰期为处理后第10~12周,比15℃恒温处理推迟了约4周;前期置于5℃培养,然后再转至15℃处理的孢囊,5℃处理时间越长,孵化高峰期越滞后;此外,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其总孵化率具有增加的趋势。12月底采集的孢囊在5~30℃条件下均有孵化,其最佳孵化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其总孵化率最高,且孵化期最短;25℃以上高温对卵的孵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业会计 》 2012
摘要:资金是每一个单位的经济命脉,财务管理工作更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农业科研经费的日益增加,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如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每个财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生产生物燃料关键因素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今后发展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过程中,首先需注意甜高粱品种的多元化,要特别注意选育早熟、高产、高含糖量品种、杂交种;其次根据区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不仅适合种植甜高粱,更要适合甜高粱的储藏和加工;同时研究甜高粱机械化收储运、甜高粱秆连续发酵、糟渣利用等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中小规模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生物能源研发的国家持续投入机制,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稳步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幼树三级单轴延伸整形修剪技术
《河北果树 》 2012
摘要:1四年生幼树树形特征树形为细塔形。树高350cm,干高70cm,冠径250cm,单株主枝数平均24个,主枝基角90°,667m2枝量2万条,大、中、小型枝组比例为1:1:4,长、中、短枝比例为1:1: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