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中国肉牛产业牛源短缺问题的调研报告

中国畜牧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肉牛生产国,肉牛生产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肉牛养殖户减少、牛源阶段性短缺已经成为中国肉牛产业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牛源短缺不仅仅是养殖方面的问题,与产业链下游的加工企业盲目上马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牛肉产业政策缺位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加大资金持力度,增强肉牛养殖业科技支撑能力,建立肉牛养殖的价格稳定基金,减缓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尽快出台扶持母牛养殖的相应政策,并建立肉牛屠宰加工行业准入制度,防止企业盲目上马冲击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肉牛养殖 牛源短缺 调研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类梅花新品种选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对酷似梅花的类梅花杏资源进行了多年的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初步筛选出一批观赏价值较高的优良品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关键词: 类梅花 实生选种 杂交育种 优良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研究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探讨了玉米耕种方式、秸秆还田、改进氮肥施用技术、适宜品种种植及提高耕地质量对提高玉米单产的影响,提出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春玉米 单产 玉米主产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和红小豆氮磷钾肥适宜用量初探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吉林省中部黑钙土区绿豆和红小豆产量与施肥量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绿豆和红小豆N、P、K适宜用量,为提高绿豆和红小豆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绿豆 红小豆 氮磷钾 适宜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农业与技术 2010

摘要:从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入手,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新农村建设需要斧正的观念及破解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 农业 农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影响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农艺性状的变化研究表明,适当加大氮肥吐丝期施用比例有利于增加生育后期单株叶面积和穗位以下叶片数,提高敏感节位的茎秆压碎强度,从而增加了光合面积,延缓了叶片衰老,延长了光合时间,提高了蜡熟期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同化物的积累;氮肥运筹对株高影响规律不明显。

关键词: 春玉米 氮肥运筹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食品产业专利信息分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摘要: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从专利数量统计入手,分析了吉林省食品产业专利行业分布、申请人性质和专利法律状态;同时,根据"吉林省食品产业跃升计划",对各个行业专利状况做了详细的统计。结合实地调研考察结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吉林省 食品产业 专利 信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植物成分检测实验室的污染控制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介绍了转基因植物检测实验室中污染相关的问题;通过对转基因植物检测实验室环境条件、人员的操作水平、仪器和标准参照物的使用等因素的详细分析,对污染的来源、处理及监测、预防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有效控制污染,实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污染 转基因植物检测 实验室 质量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A村牛联合放养组织的实证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10

摘要: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A村牛联合放养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牛联合放养组织雏形的出现、牛联合放养组织的快速发展和牛联合放养组织的稳定发展进行分析,从治理、风险保障、自我服务和信誉四个方面对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需求、乡土文化和农民主体能动性在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内生型 农民合作组织 运行机制 联合放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条件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食品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实验室成功构建的表达凝乳酶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GSl15/pPIC9KG4-3-35的基础上,对其表达外源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经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培养基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每隔12 h补加一次浓度为1.3%的甲醇、诱导时间为96 h;诱导过程中是否更换培养基对外源蛋白表达影响不大,重组菌的最佳初始诱导菌浓度为2.0 OD600/mL。对酶的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5.5。在50℃处理30 min和55℃处理10 min的条件下酶的活性完全丧失,重组凝乳酶的对热不稳定性的特性有利于干酪生产工艺中对乳清处理的要求。该酶在pH6.0时最稳定。金属离子中,Ca2+和Na+对酶凝乳有促进作用,而Mg2+、K+和Cu+则对酶凝乳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微小毛霉 重组凝乳酶 优化 酶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