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产野牡丹属6种16个居群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其表型变异、种间亲缘关系等进行探讨,以揭示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并为其提供分类依据。结果表明:野牡丹属种间与种内居群间在数量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77%~34.50%,其中花序花朵数、小苞片宽、叶柄长、花梗长的变异较大,果径、花径、花萼长、花瓣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较小;质量性状的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种间,种内居群间在叶柄颜色、花色上存在差异。表型聚类结果显示当平均距离为34时,16个居群可分为3类,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野牡丹为1类,毛菍、地菍各为1类,同种下各居群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花部形态变异是野牡丹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基出脉、花梗长、茎被毛的变异对其表型分化的作用较小,在进行表型分类时可避免次要性状的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干旱响应基因MeHDS1的克隆与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D-Zip是植物中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植物体响应环境因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木薯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从木薯中克隆了一个HD-Zip家族成员基因全长,命名为MeHDS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eHDS1具有822个氨基酸,分子量89.07 kD,等电点为5.79,其开放阅读框长2 469 bp,具有典型HD结构域及START结构域。该转录因子与棉花GL2蛋白的同源性很高,推断其同属第IV亚家族。MeHDS1蛋白内含有一个核定位信号,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也证明,MeHDS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壁中。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木薯根部表达量最高,受干旱诱导上调表达。通过对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木薯中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MeH DS1可能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参与木薯非生物胁迫应答反应。
关键词: HD-Zip转录因子 木薯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东疣柄牛肝菌化学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远东疣柄牛肝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和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远东疣柄牛肝菌中分离鉴定出11种化合物:5-(L)-羰基-四氢吡咯-2-甲酸甲酯(A)、5-(L)-羰基-四氢吡咯-2-甲酸(B)、腺苷(C)、尿嘧啶核苷(D)、α-甲基-D-呋喃核糖(E)、(2R,3R)-2,3,4-三羟基丁酸(F)、2,2,5,5-四甲基四氢呋喃(G)、D-阿拉伯糖酸-1,4-内酯(H)、2-乙酰胺基-1,6-脱水-2-脱氧-D-吡喃型葡萄糖(I)、2-乙酰胺基-1,6-脱水-2-脱氧-D-吡喃型半乳糖(J)和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K)。结论:化合物A、B和E~J为首次从远东疣柄牛肝菌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无氨保存剂HY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溶性、不挥发性的广谱抗菌剂-三嗪衍生物(HY)作为天然鲜胶乳的新型无氨保存剂,研究其对生胶及硫化胶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Y保存生胶的门尼粘度略低于氨保存生胶;相比于氨保存混炼胶,HY保存混炼胶诱导期(t10)对温度依赖性低,而正硫化时间(t90)对温度的依赖性高;硫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Y保存橡胶与硫化体系协同性较好;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定结果显示,HY硫化胶片与氨硫化胶片玻璃化转变温度(Tg)基本相同;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HY硫化胶片耐热氧性略有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条件下四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消解动态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冷藏条件下高效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乐果和乙酰甲胺磷4种农药在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中的消解残留规律。模拟豇豆4~6℃的冷藏储运条件,分别在冷藏后0~5 d采集豇豆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冷藏条件下降解缓慢,4种农药的消解半衰期均大于10 d,其残留量在冷藏2 d时均消解20%以上,但在2 d后残留量趋于稳定。在豇豆生产中应当严格控制4种农药的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以保证豇豆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豇豆[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 冷藏 农药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转绿型新叶黄化不育系特征特性对比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选育的转绿型新叶黄化标记不育系热农1 A和对照品种丰源及博A为试验材料,在海南自然条件下对比研究热农1 A与对照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异交特性。结果表明,热农1 A全生育期新生叶片黄化,随后由黄转绿,对照品种叶片均表现绿色;热农1 A株高、生育期、主茎叶片数、分蘖能力、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长都与对照不育系相差不大,每穗着粒数较对照多,具有较好的产量潜力。育性方面,热农1 A与对照不育系一样,败育彻底,以典败花粉为主,套袋自交不育株率100%。开花习性方面,热农1 A单穗逐日开花动态表现为盛花期内的开花率高,开花高峰早而集中,单穗日开花动态表明热农1 A具有单日开花高峰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从柱头外露、包颈粒率、不闭颖率和柱头活力4个指标来看,热农1 A总外露率和双边外露率高,包颈粒率和不闭颖率低,柱头活力下降较平缓,与对照相比,在异交特性上具有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徐闻高良姜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
《中药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广东徐闻广泛种植的两种高良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高良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保留指数法(RI)验证辅助定性,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两种高良姜挥发油成分组成相似,均含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1,8-桉叶素、樟脑、α-松油醇、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γ-杜松烯等主要成分,但组分比例差异显著。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在蜂窝姜中的含量高于牛姜,与种植地传统认为蜂窝姜质优于牛姜观点吻合。结论:两种高良姜挥发油成分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可根据产品的功效需求选择不同品种开发利用。
关键词: 高良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面积归一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资源形态和品质关键因子测评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个不同的椰子资源为材料,对其椰果主要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资源之间果形指数和核形指数变化较大。品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资源YTS、WY2、WY3、YXS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好。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果重、蒂孔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总酸、总糖、糖酸比、固酸比、蛋白质含量、脂肪可以作为椰子资源果实评价指标,其中果重、蒂孔距、TSS、脂肪含量和固酸比5个指标可简化为椰子的测评因子,对准确、快速鉴定椰子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象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对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生物学特性及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在温度为24-28℃,RH 75%-95%,光照12 h的条件下用油棕Elaeis guineensis雄花饲养油棕象甲各虫态,每4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测量各虫态体长、体宽、体重等重要发育指标。结果表明油棕象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16.00±0.71 h,整个幼虫期的历期平均为2.63±0.05 d,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21±0.37 d和2.21±0.41 d,油棕象甲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13.67±0.75 d。1龄幼虫体长1.70±0.08 mm,体重0.0006±0.0001 g,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至3龄时,体长为2.88±0.06 mm,体重增加到0.0021±0.0001 g。蛹期体长为2.17-3.05 mm,蛹重0.0015-0.0028 g。油棕象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子代性比(雌∶雄)为1.65∶1。油棕象甲是油棕最高效、最安全的授粉昆虫,其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该虫室内扩繁技术研究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旨在为油棕象甲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棕象甲 形态学 生物学特性 发育历期 雌雄二型 性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